返回
首页>茶与药酒>养生茶

喝茶的注意事项

时间: 2022-12-13 23:11:05

喝茶的注意事项

茶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调味剂,然而茶并不是可以随便乱喝的,若不注意一些喝茶的方法,不但不会有任何好处,还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后果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喝茶有哪些注意事项

1.过浓不饮

浓茶会使人体的“兴奋性”过度增高,会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利影响

有心血管疾病者在饮用浓茶后可能会出现心跳过速、心律不齐的现象,易造成病情反复

2.睡前不饮

这一点对于初期饮茶者尤为重要

很多人睡前饮茶后,入睡会变得非常困难,甚至严重影响次日的精神状态,有神经衰弱或失眠症的人要特别注意

3.餐前不饮

进餐前或进餐中少量饮茶并无大碍,但若大量饮茶或饮用过浓的茶,则会影响很多常量元素(如钙等)和微量元素(如铁、锌等)的吸收

4.酒后不饮

饮酒后,酒中乙醇通过胃肠道进入血液,在肝脏中转化为乙醛,乙醛再转化为乙酸,乙酸再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

酒后饮茶,茶中的茶碱可迅速对肾起到利尿作用,从而促进尚未分解的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

乙醛对肾有较大的刺激作用,会影响肾功能,所以,经常酒后喝浓茶的人易发生肾病

不仅如此,酒中的乙醇对心血管的刺激性很大,而茶同样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两者合二为一,更增强了对心脏的刺激

所以,心脏病患者酒后喝茶危害更大

5.谨慎用茶水服药

有些人尤其是爱喝茶的人,会选择用茶水来送药,殊不知茶水中的鞣质可与药物结合而沉淀,会改变药性,阻碍吸收,影响药效

所以,服药最好还是用白开水

但是有些药使用茶水服用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有助于身体吸收,所以吃药谨遵医嘱,注意药性的发挥,再选择是否与茶水同用

6.隔夜茶不饮

隔夜茶因搁置时间太久,容易受到病源性生物污染,茶水中的复杂成分也易发生变化,饮隔夜茶可导致胃肠疾病

小时候一直被教导“隔夜茶,拉肚子”看来真是自有道理的

7.四季有别

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

春季饮花茶可以散发一冬积存在人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发生

绿茶性味苦寒,夏季饮绿茶为佳,可清热、消暑、解毒、止渴、强心

青茶不寒不热,秋季饮青茶能消除体内的余热,恢复津液

冬季饮红茶最为理想,红茶味甘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助消化、补身体,使人体强壮

8.喝茶有量

虽然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饮茶

患有神经衰弱、失眠、甲状腺机能亢进、结核病、心脏病、胃病、肠溃疡者不适合饮茶,哺乳期及怀孕妇女和婴幼儿也不宜饮茶

喝茶讲究注意事项

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

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

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

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

酒满茶半

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

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

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著茶盘底部,右手扶著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

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注意事项:1、忌空腹饮茶,茶入肺腑会冷脾胃

2、忌饮烫茶,最好56℃以下

3、忌饮冷茶,冷茶寒滞、聚痰

4、忌冲泡过久,防止氧化、受细菌污染

5、忌冲泡次数多,茶中有害微量元素会在最后泡出

6、忌饭前饮,茶水会冲淡胃酸

7、忌饭后马上饮茶,茶中的鞣酸会影响消化

8、忌用茶水服药,茶中鞣酸会影响药效

9、忌饮隔夜茶,茶水时间久会变质

10、忌酒后饮茶,酒后饮茶伤肾

11、忌饮浓茶,咖啡因使人上瘾中毒

12、不宜饮用的茶叶有:焦味茶、霉变茶、串味茶

13、忌发烧喝茶:茶叶中含有茶碱,有升高体温的作用,发烧病人喝茶无异于“火上浇油”

扩展资料:饮茶不但是传统饮食文化,同时,由于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营养素,对于消除自由基有一定的效果

因此喝茶也有助防老,具养生保健功能,每天喝三两杯茶可起到防老的作用

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喝茶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喝茶

一般来说,每天1-2次,每次3-5克、400毫升的饮量是比较适当的

一般,人们说喝茶还指喝水

九大误区:据研究,茶含有600余种化学成分,其中有五大类是对人体非常有益的营养物质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茶的认识也存在不少误区,可能会给健康带来隐患

误区一:浓茶“醒酒”

有人认为,酒后喝浓茶,有“醒酒”作用,这是一种误解

因人们饮酒后,酒中乙醇经过胃肠道进入血液,在肝脏中先转化为乙醛,再转化为乙酸,然后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经肾排出体外

而酒后饮浓茶,茶中咖啡碱等可迅 速发挥利尿作用,从而促进尚未分解成乙酸的乙醛(对肾有较大刺激作用的物质)过早地进入肾脏,使肾脏受损

误区二:品新茶“心旷神怡”

新茶是指摘下不足一月的茶,这种茶形、色、味上乘,品饮起来确实是一种享受

但因茶叶存放时间太短,多酚类、醇 类、醛类含量较多,如果长时间饮新茶可出现腹痛、腹胀等现象

同时新茶中还含有活性较强的鞣酸、咖啡因等,过量饮新茶会使神经系统高度兴奋,可产生四肢无 力、冷汗淋漓和眠等“茶醉”现象

误区三:饮茶会使血压升高

茶叶具有抗凝、促溶、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提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及改善血液中胆固醇与磷脂的比例等作用,可防 止胆固醇等脂类团块在血管壁上沉积,从而防冠状动脉变窄,特别是茶叶中含有儿茶素,它可使人体中的胆固醇含量降低,血脂亦随之降低,从而使血压下降

因 此,饮茶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误区四:“茶医百病”

有人认为,茶不仅是一种安全的饮料,也是治疗疾病的 良药

殊不知,对有些病人来说,是不宜喝茶的,特别是浓茶

浓茶中的咖啡碱能使人兴奋、失眠、代谢率增高,不利于休息;还可使高血压、冠心病、肾病等患者 心跳加快,甚至心律失常、尿频,加重心肾负担

此外,咖啡碱还能刺激胃肠分泌,不利于溃疡病的愈合;而茶中鞣质有收敛作用,使肠蠕动变慢,加重便秘

误区五:空腹喝茶伤肾

有人习惯早上起来就泡茶喝,其实空腹喝茶是很不健康的习惯,俗话说,空腹喝茶令人慌

茶中含有大量的咖啡碱,会加速心率导致心慌,另外会很快排尿,加重肾的负担

误区六:喝隔夜茶伤肾

茶经过一夜的时间,维生素已经流失,而且茶汤中的蛋白质、糖类等会成为细菌、霉菌繁殖的养料,喝隔夜茶会容易肚子疼,还会伤胃伤肾

误区七:喝头遍茶

由于茶在栽培与加工过程中受到农药等有害物的污染,茶表面总有一定的残留,所以,头遍茶有洗涤作用应弃之不喝

误区八:饭后喝茶

茶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可以与食物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时间一长引起人体缺铁,甚至诱发贫血症

正确的方法是:餐后一小时再喝茶

误区九:经期喝茶

在月经期间喝茶,特别喝浓茶,可诱发或加重经期综合征

医学专家研究发现,与不喝茶者相比,有喝茶习惯发生经期紧张症几率高出2.4倍,每天喝茶超过4杯者,增加3倍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了许多国家的饮料优劣情况,最终认为:茶为中老年人的最佳饮料

据科学测定,茶叶含有蛋白质、脂肪、10多种维生素,还有茶多酚、咖啡碱、和脂多糖等近300种成分,具有调节生理功能,发挥多方面的保健和药理作用

由于茶具有防止人体内固醇升高,有防治心肌梗塞的作用,茶多酚还能清除机体过量的自由基,抑制和杀来病原菌

此外,茶还有提神、消除疲劳、抗菌等作用

这对中年人来说是需要的

欧共体 还可以净化水质,减少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因此,在当前自然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城市居住的人们,更应经常喝点茶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喝茶

很多人喜欢喝茶,喝茶注意事项有哪些?

喝茶的注意事项有:燥热体质的人,应喝凉性茶,虚寒体质者,应喝温性茶

晚上最好喝红茶

因为绿茶属于不发酵茶,茶多酚含量较高,并保持了其原始的性质,刺激性比较强;红茶是全发酵茶,茶多酚含量虽然少,但经过熟化过程,刺激性弱,较为平缓温和,适合晚间饮用

尤其对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喝红茶时加点奶,可以起到一定的温胃作用

但是,平时情绪容易激动或比较敏感、睡眠状况欠佳和身体较弱的人,晚上还是以少饮或不饮茶为宜

另外,晚上喝茶时要少放茶叶,不要将茶泡得过浓

喝茶的时间最好在晚饭之后,因为空腹饮茶会伤身体,尤其对于不常饮茶的人来说,会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严重的还会引起心悸、头痛等茶醉现象

因此喝茶要多注意,并不是越多越好

喝茶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但是喝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然就容易进入误区,反而不利身体健康

喝茶的注意事项很多,除我们熟悉的喝茶时机、浓茶和淡茶、疾病人群与茶等诸多方面

比如喝茶时机忌空腹饮茶、饭前后大量饮茶、睡前饮茶、饮隔夜茶等

肝脏病人、孕妇、神经衰弱、尿结石患者、贫血患者、溃疡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等疾病人群不宜喝差

另外小孩,孕妇,老人在喝茶时应特备注意

喝茶需要注意以下这些方面,餐前餐后或者睡前不适合喝茶

因为在餐前餐后喝茶容易刺激肠胃,影响消化吸收;睡前喝茶则会增加排尿、使大脑兴奋,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喝茶要适量

喝茶有很多功效,但不是喝得越多越好,每天用3-5克茶叶泡水喝,一天泡1-2次,饮用总量控制在400毫升左右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