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华谷尖按照茶叶分类属于绿茶类,天华谷尖,安徽省太湖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太湖县气候四季分明,具有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冬季受西北内陆气流控制,气温较低;夏季受东南海洋气流影响,炎热潮湿。年平均气温16.4℃。年平均日照1937.7小时,无霜期249天,年平均降雨量1368.4毫米。
太湖县属皖西南丘陵低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县城西北面为重峦迭嶂的大别山余脉,海拔在800米以上的山峰有将军山、桐山、山尖寨、六省坡、天华尖、芙蓉寨等16座,其中以将军山最高,海拔1109米,是皖鄂两省的天然屏障;东南部除香茗耸秀、泊湖蓄美之外,大都为丘陵平畈交错之地。全县山地1242.41平方公里,占61.18%;丘陵490.27平方公里占24.14%;平原77.37平方公里,占3.83%,适宜种植茶树。
天华谷尖的历史
安徽省太湖县产茶历史悠久,明清年间所产芽茶被列入户部贡品。
1986年4月,太湖县政府经反复研制,恢复创制天华谷尖。
安徽安庆特产如下:
1、岳西翠兰。
岳西翠兰于1985年试制定型,当年被评为全国十一种名茶这一,获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此茶选用芽头均匀的一芽二叶,精工焙制而成.茶芽形似兰花初放,色泽鲜绿,细毫显露;饮尝则滋味醇浓爽口,嫩香持久,令人心旷神怡.(安庆)地域范围岳西翠兰目前主要产于县内包家、主簿、头陀、来榜、中关、古坊、田头等八个自然片,茶园面积十万亩,产量已达1000余吨,产值4500多万元。特定品质谷雨前后选采一芽二叶,用竹帚翻炒杀青,继而手工造形,后经炭火烘焙而成。
2、安庆炒米。
炒米,是安徽安庆市特有的汉族小吃,属于安徽菜。鸡汤泡炒米,是安庆的招牌菜。来了安庆不吃一顿鸡汤泡炒米,确是一大损失。炒米,是安徽安庆市有名的特色小吃,属于安徽菜。炒米的制作,选用上等糯米,先用开水浸泡,再用大量冷水冲,等水分沥干,便可下锅炒作。老母鸡汤泡炒米,是安庆的招牌菜。
3、怀宁贡糕。
怀宁贡糕是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的特产。怀宁贡糕色泽洁白,软绵酥松、香甜可口,糕片具有厚薄均匀、搓推似牌、曲卷如纸、点火即燃之特点。属贡糕之精华,是馈赠亲友和招待宾客之珍品。怀宁贡糕是安徽省怀宁县传统名特产品,相传此糕在大明永乐年间曾做为贡品上贡给皇帝朱棣品尝,因此得名为贡糕。至今已有500多年生产历史。怀宁贡糕生产厂家众多,其中品质最为上乘的是怀宁县食品厂生产的顶雪贡糕,因其色如高山之巅白雪,故名“顶雪糕”。
安庆特产:
安庆特产一:天柱剑毫
天柱剑毫多产自海拔500米以上的深山之中,茶叶因常年受云霭浸漫,为淑气所钟,不用熏焙自然清香。每年谷雨前后茶农开始采摘新茶,由于均选用“一芽一叶”,因而产量有限。所产出的天柱剑豪色翠匀齐毫显,扁平挺直似剑;花香清雅持久,滋味醇厚回甜;汤色碧绿明亮,叶底匀整嫩鲜。以其“叶绿、汤清、香醇味厚”而闻名,品尝此茶后,有“入口浓醇、过喉鲜爽,口留余香、回味甘甜”之感。
安庆特产二:天柱山石耳
潜山县天柱山不仅风光秀丽,而且物产丰富,尤其是出产于山中的石耳,更被视为山珍,是潜山县著名的特产。石耳是依附在花岗岩山体上的一种藻类多年生隐花植物,属地衣门耳科。天柱山境内奇峰林立,秀峙云天,且均为花岩山体。这里雨量充沛,气候湿润,终年云雾缭绕,非常适宜石耳生长。但由于石耳大多生长于高山绝壁与人迹罕至处,采摘极其不易,故天柱山区仅能产石耳300多公斤。
安庆特产三:桐城小花
桐城小花是安徽安庆的特色名茶,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明朝时期就已经有记载了。桐城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所产出的桐城小花外形舒展、色泽翠绿、形似兰花;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清鲜持久有兰花香;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匀绿明。其独特的品质特征是“色翠汤清、兰香甜韵”。
安庆特产四:胡玉美酱
清朝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胡玉美酱园采用川中辣酱风味,试制成“胡玉美蚕豆辣酱”,色泽泛红,味香细腻,微辣而甜,风味独特,一时名扬四海,远销国内外。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国际荣誉奖章,并先后在上海国际展览会、西湖博览会上,获“国光”银质奖章,被评为安徽省优质产品和轻工业部优质产品。“振风牌”胡玉美蚕豆辣酱为畅销国内外的名牌食品。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