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顶茶和雀舌不一样的,蒙山茶,四川省雅安市特产,蒙山茶属绿茶类,外形美观,条索紧卷,浅绿油润,香气高爽,味醇甘鲜,汤黄微碧,清澈明亮。雀舌主要产于贵州湄潭。因形状小巧似雀舌而得名,其香气极独特浓郁,是以嫩芽焙制的上等芽茶。
蒙顶茶的功效: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有这样的记载:真茶性冷,惟雅州蒙顶山出者温而主祛疾,也清楚地表明了蒙顶山茶是唯一中性茶这一无可比拟的功效。
而现代医学对蒙顶山绿茶的研究表明,常饮蒙顶山绿茶,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
据全国茶叶研究所化验专家分析,蒙顶山茶中含物质丰富,如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维生素等。而且在全国第三届防治食道癌学术论文集中,华西医大研究人员以蒙顶山绿茶为实验品作食道癌防治的论文中已证明蒙顶山绿茶对防治食道癌有明显功效。
在夏季,蒙顶山绿茶更可作为人们消夏的首选饮品。因为蒙顶山绿茶鲜叶中天然物质保留有85%以上,而这些物质对防癌、抗癌、杀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为其它茶叶所不及。所以,人们若在暑热天喝蒙顶山绿茶,自然可以定心安神、消暑去热。所以蒙顶山绿茶不啻为充满功效的、无热量的天然健康饮料。
雀舌茶的功效
1、雀舌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值从而成为应付胆固醇过多的最佳饮料。
2、雀舌茶中叶绿素可挥发血液的再生能力。
3、雀舌茶茶产地的脑中风死亡率显著低落,狭心症、心肌梗塞因维它命C缺乏而死亡率愈高。
4、使血液清净保持弱碱性是雀舌茶的秘密。
5、喝茶皮肤会黑乃是无稽之谈,只有雀舌茶才有预防黑色素沉淀的丹宁。
6、雀舌茶中可因血液循环作用防止冷症。
7、雀舌茶是控制卡路里(节食)时不可或缺的。
8、雀舌茶可免除肥胖的烦恼。
9、正在进行科学研究的雀舌茶的治癌作用。
10、具有恢复视力效果的雀舌茶。
11、生活不规律时更要喝新鲜的雀舌茶。
12、雀舌茶之成分具有预防糖尿病的效果。
13、雀舌茶可使香烟的害处减至最低限度。
坐落在雅安市名山县境内的蒙顶山亦称蒙山,因“雨雾蒙沫”而得名。山体长约10公里,宽约4公里,蒙顶山五峰环列,状若莲花,最高峰是海拔高度1456米的上清峰。
在民间,蒙顶茶历来被老百姓看作是祛疾去病的神来之物,因此,历史悠久的蒙顶茶被人们称之为“仙茶”,天赐恩宠的蒙顶山也被誉为“仙茶故乡”。
2009年8月8日,是全国首个主题为“在运动中快乐,在快乐中健康”的“全民健身日”。我们五位男子汉决定以徒步蒙顶山的方式来庆祝首个全民健身日。
我们刚走到售票处,天空就下起了濛濛细雨,背包打伞的人群依然鱼贯而入。我们以为大家都是因为全国首个全民健身日来开展健身活动的,经打听后得知,原来绝大多数人都是来参加茶神吴理真的祭祀活动的。
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的茶文化圣山。
蒙顶山世界茶文化博物馆,是目前全球13家茶文化博物馆中茶文化内容最为完整的一家博物馆。馆内设有茶艺表演厅、中华茶史厅、中国乌龙茶展示厅、中国茶叶品种厅、中外茶具厅、茶事书画厅、中华茶韵全国摄影大赛精品展厅。馆内还对蒙顶茶的起源、发展、演变、种植和制作工艺以及折射出的茶文化有专门的陈列展示。
在茶事书画厅里收藏着一幅大师风范自成一格的名画:鲐背之年的齐白石画赠花甲之年的毛主席。
在山坡上,由紫红色玫瑰摆放成“千秋蒙顶,茶香天下”的园林艺术字在嫩绿色的草坪衬托下显得格外地醒目。
花鹿池上架起一座小石桥,桥身披红挂绿,桥中央撑着一把广告伞,伞下有一老妪面前摆放着一只竹筛,见人就竭力诱导别人往竹筛里“随喜功德”。我甚恶之,于是踩着泥泞绕道而行。
清明时节雨,蒙顶山上茶。
蒙顶茶属于绿茶,共分石花、黄芽、甘露三大类,又分雀舌,毛峰,碧潭飘雪等多个品种。
所谓明前茶是指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因为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而被视为茶中佳品。同时,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就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不管是什么季节采摘回来的茶叶,都要经过晾青、杀青、揉捻、渥堆、初烘、复焙等制作工序才能饮用。
行至山腰,驻足回望,近处满谷满坑的茶树充满眼球,远处的名山县城在虚无缥缈之间忽隐忽现,宛若海市蜃楼。
在蒙顶山上多处刻有“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的楹联。它是由元代文人李德载《赠茶肆》(中吕·喜春来)曲:“蒙山顶上春来早,扬子江心水位高。陶家学士更风骚。应笑倒,销金帐,饮羊羔。”的诗句演变而来。
雅安,别名“雨城",蒙顶山因常年雨量达2000毫米以上,全年雨日多达200天左右,被古人称之为“西蜀漏天”,故而又有“雅安多雨,中心蒙山”之说。蒙顶山上的天盖寺传说就是女娲采石补天的地方。
灰瓦红柱、飞檐翘角的皇茶坊,绝对是“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杯茶去”的好去处。
四川人特别爱喝茶,喝一碗盖碗茶,摆一段“龙门阵”,就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雅安的朋友曾经多次招待我在此品茗小憩,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浮躁,亲近大山的绿色与沉静,心里的感受就别提有多巴适了。
在半山腰上有两口并列的水井,一曰龙井,一曰蒙泉。
传说,羌江河神之女从此井出入,故又名“龙井”。此井有盖,浮雕盘龙。据《雅州府志》载:“井内斗水,雨不盈、旱不涸,后人盖之以石。游者虔礼,揭石取水烹茶,则有异香。若擅自揭取,须晴日,即时大雨。”
当带团的导游小姐到此照本宣科“若擅自揭取,须晴日,即时大雨”的解说后,恰巧此刻小雨停歇了,我们和一群想见证奇迹的游客揭开盖并齐声大喊,小雨却没应声下来,反倒给人以怪诞不经的玄幻感觉,众人讪笑离去。
茶神者,吴理真是也。
据清人修纂的《四川通志》卷四十记载:汉时名山县西十五里的蒙山甘露寺祖师吴理真,修活民之行,种茶蒙顶。
甘露石屋,据传说是吴理真大师的栖身之所。
汉代蒙茶祖师吴理真亲植“灵茗之种”的七株茶树于蒙顶山莲花心的位置。从唐代开始在此采摘贡茶,宋考宗淳熙13年才正式命名为“皇茶园”。
百丈关,是雅安通往成都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有“获百丈(关)者,必得成都无疑”之说。
百丈关战役是1935年南下的红四方面军与国民党川军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战役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战斗进行之艰难、之悲壮、之惨烈,是红军长征史上仅次于湘江血战的一场大战。
1985年,当地政府在蒙顶山上修建了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
当走过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之后,烧香拜佛的朝山者和旅游观光客就渐渐地稀疏了。
雨天的山路特别地湿滑,走路不看路的@萝卜小子在蒙山秀色牌坊前因踩着滑溜溜的青苔趔趄倒地呈四仰八叉状。
人的一生中,谁没跌过跤?跌倒算什么,爬起来继续走。
天仙池,相传是因伏羲时代的天仙常在此沐浴而得名。
绿树掩映、依崖而立的望远亭是蒙顶山的尽头。据当地人讲,天气晴好的时候,站在这里可以朝观日出、暮看晚霞,还可以眺望距此16公里的雅安城区,瓦屋山、周公山等山脉。
今天因为淫雨霏霏、烟雾蒙蒙的天气,我们什么也没有看见。
从望远亭折返后,我们选择了游客稀少、道路稍次、路程更远的后山环绕下山线路。
茶神乎?神茶乎?茶神种神茶,神茶茶神种,反正都是对的。
下山的石梯步两旁竖立着十多尊蒙顶茶技塑像。
蒙山派茶道分蒙顶茶艺“天风十二品”和蒙顶茶技“龙行十八式”两大类,分属刚健派与典雅派。两派一刚一柔,一文一武。此式为“龙行十八式”中的第十三式“龙转乾坤”。
为了丰衣足食,我们行走一生;为了健康长寿,我们一生行走。在雨中环绕漫游蒙顶山别有情趣,我们度过了健康快乐的一天。
在农家乐里,我们吃到了两道颇具蒙顶山特色菜肴,豁麻炖肉和茶叶炒蛋。
蒙顶种植茶树早在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县人吴理真亲手将七株“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这是我国人工种茶最早的文字记载。享有“仙茶”之誉的蒙顶茶,以它独特的品质,精湛的制艺,娟秀的外形,悠久的历史,灿烂的茶文化而蜚声中外,载誉史册。《云南记》说:“名山具出茶,有山曰蒙山,联延数十里,在县西南。古诗云:“蒙山之巅多秀岭,不生恶草生淑茗”。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现在,吴理真种茶遗址——皇茶园、汲水浇茶的古蒙泉、结庐休息的甘露石室、河神之女采茶仙姑的雕像,正吸引着众多旅游者前往参观,驻足凭吊。 世界茶文化发源地蒙顶山茶,随着南北丝绸之路走向五洲四海。 “名山之茶美于蒙,蒙顶又美之”。蒙顶茶之所以为世独珍,不仅因为它具有优良的品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且制艺特别精良。“蒙山有茶,受全阳气,其茶芳香,为天下称道。”远在东汉,已有“雷鸣茶”、“吉祥蕊”、“圣扬花”等茶问世。“蒙顶茶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幂覆,久凝不散。”唐代是蒙顶茶发展的黄金时期,天宝元年(742年)入贡皇室,从此名播神州。当时进贡长安的散茶类有雷鸣、雾钟、雀舌、鸟嘴、白毫等,紧压茶类有龙团、凤饼。宪宗时,蒙顶茶已成为进贡最多的一种,《元和郡县志》载:“蒙山在县西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蒙顶茶因入贡京华而誉满天下后,达官贵人不惜重金争相购买,身价百倍,昂贵异常。“蜀茶得名蒙顶,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茶”。因此,当时名山农民种茶的积极性受到极大刺激。“以是蒙山先后之人竞栽茶,以规厚利,不数十年间,遂斯安草市,岁出千、万斤。”可谓盛况空前。唐代,中日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日本从公元630-894年间,派出大批遣唐使来中国学习政治、经济、语言文字、佛教文化、生产技术、建筑艺术等,前后共13次,每次多达数百人,包括大使、副使、留学生、留僧以及随员。文宗开成五年(840年)留学僧慈觉大师圆仁学习期满,从长安回日本,唐皇李昂向他馈赠的礼物中,即有“蒙顶茶二斤,团茶一串。”此时,蒙顶茶不仅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而且已作为国家级礼茶,飘洋过海传到国外。 如果说唐代开创了蒙顶茶发展的黄金时期,那么,宋代则是蒙顶茶和名山边茶发展的极盛时期。蒙顶茶的质量有很大提高,制茶技艺进一步完善,创制出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贡品。那时,四川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一,名山茶叶产量又居四川之首。从宋神宗元丰初年起,近百年中,名山茶叶产量常在一百万公斤左右。 名山茶叶成为西南、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所特别喜爱、适合他们饮用的“边茶”,特诏“专以雅州名山茶易马,不得他用。”并“立为永法”。名山茶叶成为历代王朝与藏族、回鹘等族进行茶马贸易的专用商品,成为汉族人民同藏族、回鹘等族人民增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蒙顶茶自唐以来,一千多年中岁岁进贡,年年送京,直至民国除旧革新。解放后,蒙顶名茶得到应有的恢复和发展,蒙山茶场运用现代制茶技艺,按照古传贡茶的特点,恢复石花、黄芽、甘露、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名茶生产。上世纪80年代,又创制春露、春眉等名茶。蒙顶名茶多次被评为 国家、省优、部优产品,前3种名茶已作为国家级礼茶。近10年来,蒙顶名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产量增长,质量提高,不仅为国内人民所喜爱,而且跻身于国际市场,深受美国、日本、泰国、瑞士、斯里兰卡等国人民青睐。香港《文汇报》曾以“昔日皇帝茶,今入百姓家”为题,报道蒙顶茶“不愧为实至名归之茶中极品”。 茶中故旧“蒙顶茶” 蒙顶茶,产于地横跨四川省名山、雅安两县的蒙山,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被尊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这两句飘扬蒙顶茶的诗句,寓意颇深,传说扬子江心水,味甘鲜美,用这种水泡蒙山中顶的仙茶,是人间最美的佳饮,常人不可得。因此,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对“蒙顶茶”爱慕之至,赞语不绝。 茶圣陆羽在评价名茶时曾说:“蒙顶第一,顾诸第二”(顾诸茶产于浙江长兴,是唐代名茶中的珍品) 古有“仙茶”之称的蒙顶茶其由来,有不少神话传说,传说古时有一位老和尚得重病,吃了很多药,都没有把病治好。有一天,一位老翁跑来告诉和尚,说春分前后春雷初发时,采得蒙山中顶茶,和本地水煎服,能治宿疾。这位老和尚听了老翁的话,便在蒙山上清峰筑起石屋,请了一些人长住在这里,遵照老翁所传授的方法,采了蒙顶茶。煎服后,老和尚病果然好了,体格精健,相貌看上去好像三十多岁的人。于是,蒙顶茶可以返老还童的神话遂之传开。 蒙山,古时属于祀祭的名山之一,相传大禹治水成功时,曾在此致祭。佛教传人中国,蒙山逐渐成佛教胜地。山顶上的五大峰——上清、菱角、毗罗、灵泉、甘露、其命名都与佛教有关。蒙山的贡茶圆,全由山上寺僧掌管,分工严密,各守其职。 蒙顶茶,是蒙山所产各种花色名茶的统称。有雷鸣、雾钟、雀舌、鹰嘴、芽白等品名,以后又有凤饼、龙团等紧压茶。民国初年,以生产黄芽为主,故称蒙顶黄芽,为当时的蒙顶茶的代表。如今,以生产甘露为多。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