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茶属于绿茶,以碧绿的茶色,清雅的香气、甘醇的滋味闻名。
1、雨花茶是属于绿茶一类的乃是炒青类的珍品之一。雨花茶也只有在南京这样的天气气候才适合雨花茶的生长同时也造就出了其独特的品质。雨花茶采摘和龙井、铁观音、碧螺春等绿茶均是在谷雨前采摘最佳的,优异的雨花茶是一芽一叶,采摘的嫩芽为主。清明节前采摘的茶叶品种是最为好的。
2、雨花茶是在一九五九年紫金山山上的一个中山陵园研制成功的。从那时候起南京茶有了自己的独特品种及文化内涵。南京的山、水、城林,犹如一副天然的自然山水画。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雨花石(最早叫做聚宝山),据传说那时云光法师在此地行进讲经时,天空突然降下一朵宝花,故而称为雨花台。此地的群山峦连造就出了坚贞不屈的雨花茶。
雨花茶属于:绿茶类。
南京雨花茶是南京的著名特产,曾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是中国经典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南京雨花茶是绿茶炒青中的珍品,也是中国三针之一,是优质细嫩针状春茶,当茶芽萌生至一芽三叶时,于清明前约十天开采直至清明,只选一芽一叶芽叶,采下长度为2至3厘来的茶芽,杀青,揉捻,整形干燥,涂乌柏油手炒,每锅只可炒250克茶。
雨花茶以碧绿的茶色,清雅的香气、甘醇的滋味闻名。雨花茶冲上开水,水面顿显白毫,茶入水即沉冲泡后茶色碧绿、清澈,香气清幽,品饮一杯,沁人肺腑,齿颊留芳,滋味醇厚,回味甘甜,色、香、味俱全,是上等佳品。
雨花茶创制年代:
雨花茶的生产历史十分悠久,南京在唐代就已种茶,不仅在陆羽的《茶经》中有记载,更有陆羽南京栖霞寺采茶的传说为证,栖霞寺后山在现代仍有试茶亭旧迹。
陆羽在《茶经》中曾经记述了《广陵耆老传》的故事。说的是晋元帝时,有一个老妇人,每天早晨提着一壶茶沿街叫卖,百姓都争先恐后地买她的“雨花茶”汤来喝,奇怪的是,这老妇人自一清早叫卖到晚上,壶中茶汤不减。
老妇人把卖茶所得的钱全部分给孤苦贫穷的人,贫穷的人都很感激她。这个消息被当时官吏知道,派人把老妇人抓了起来,关进牢里。第二天一清早,老妇人不见了。
后来,雨花台一带开始遍布葱郁碧绿的茶园。雨花茶的色、香、味、形俱佳,她外形圆绿、条索紧直、峰苗挺秀,带有白毫,犹如松针,香气浓郁高雅,滋味鲜醇,汤色绿而清澈,叶底嫩匀明亮。
至清代,南京种茶范围已扩大到长江南北。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雨花茶
在茶叶种类里雨花茶属于绿茶的一种。 雨花茶是南京市的特产,因产于南京中华门外的雨花台而得名
历史文化
雨花茶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南京绿茶生产历史悠久,在陆羽的《茶经》中即有记载,迄今栖霞寺山后还留有“试茶亭”旧迹。至清代,南京种茶范围已扩大到长江南北。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山陵园高级工程师俞庸器负责茶叶炒制工艺技术实施,于1959年春研制成功,命名为“雨花茶”以志烈士万古长青。
雨花茶生产基地位于江宁区谷里街道境内,土壤多为黄土和砂石土,肥沃疏松。这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温度适宜,降水充沛,远离城市与工厂,无污染,是茶树生长的理想环境。
雨花茶在传承我国古代绿茶的炒制工艺基础上,有着自己独特的炒制技术。1984年前均为手工制作,1984年后攻研全程机械炒制技术成功,给雨花茶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南京雨花茶共分为特级一等雨花茶、特级二等雨花茶、一级雨花茶、二级雨花茶四个等级。
1、特级一等雨花茶
鲜叶中一芽一叶点大于等于85%并有一定量的单芽、一芽二叶小于15%,芽叶长度2.0-2.5cm要大于等于90%、2.6-3.0cm小于等于10%、无3.0cm以上芽叶。
条索:形似松针、紧细圆直、锋苗挺秀、白毫略显。
外形:色泽绿润、匀整、洁净。
内质:香气清香高长,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醇爽口,叶底嫩绿明亮。
2、特级二等雨花茶
鲜叶中一芽一叶点大于等于75%、一芽二叶小于25%,芽叶长度2.0-2.5cm要大于等于80%、2.6-3.0cm小于等于15%、3.0cmc以上芽叶小于5%。
条索:形似松针、紧细圆直、白毫略显。
外形:色泽绿润、匀整、洁净。
内质:香气清香,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醇,叶底嫩绿明亮。
3、一级雨花茶
鲜叶中一芽一叶点大于等于65%、一芽二叶小于35%,芽叶长度2.0-2.5cm要大于等于70%、2.6-3.0cm小于等于25%、3.0cmc以上芽叶小于5%。
条索:形似松针、紧直、略含扁条。
外形:色泽绿尚润、尚匀整、洁净。
内质:香气尚清香,汤色绿明亮,滋味醇尚鲜,叶底绿明亮。
4、二级雨花茶
鲜叶中一芽一叶点大于等于50%、一芽二叶小于50%,芽叶长度2.0-2.5cm要大于等于60%、2.6-3.0cm小于等于30%、3.0cmc以上芽叶小于10%。
条索:形似松针、尚紧直、含扁条。
外形:色泽绿、尚匀整、洁净。
内质:香气尚清香,汤色绿尚亮,滋味尚醇鲜,叶底绿尚亮。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雨花茶炒制工艺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