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茶与药酒>养生茶

为什么古人喜欢在酒里下毒而不是在茶里

时间: 2023-02-05 08:42:41

为什么古人喜欢在酒里下毒而不是在茶里

为什么古人喜欢在酒里下毒,而不是在茶里。

首先,茶叶分三口品,可能还会闻香,古代人的茶叶可不像现在这么繁多,种类数的过来,且一旦饮过再次饮用,味道相差无几,另外还有一个前提是热饮,所以在茶叶投毒别说是古人,放到现在小昵也会轻易发现有人要谋害朕。

另外据说白茶、普洱茶等还有杀毒消菌的功效,会弱化毒药的毒性,而酒不一样,酒一般为常温饮用,且陶渊明有诗词为“造饮辄尽”,表明古人有一口干了、不加思索的习惯,因此投毒后毒药穿肠而过,更容易中毒或者薨(hōng)。

另外古时候茶叶珍贵,投毒成本高。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在《归⽥录》中写道:“凡⼆⼗饼重⼀⽄,值黄⾦⼆两,然⾦可有⽽茶不易得也”,可见茶叶有多么珍贵。

相对价格高昂的茶叶,酒就比较常见了,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能够喝得起,投毒成本比茶就低多了。

其次,古代的毒可不像大家在小说中看到那样是无色无味的,大多数毒药往往都是从草⽊矿⽯中提取的,⽐如鹤顶红、砒霜、乌头等。

这些毒药往往有刺鼻的味道,而古⼈饮茶多以淡茶为主,如果放入气味浓烈的毒药,势必影响茶汤的香气、滋味,饮茶者一闻便知,喝茶的场合人的精神也比较集中,思维比较活跃,所以,投毒的成功率特别低。

但酒可不一样,酒本来就气味浓烈,能够盖住毒药的味道,喝酒的场合一般也比较放松愉快,防范心低,于是举杯就喝,所以,在酒里下毒成功率更高一些。

古人下毒为什么选择在酒里而不是在茶里呢?

说到在中国的古代下毒这件事情其实也还是挺有意思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下毒下得好了那就是能把人给毒死,如果下失败了那就会有非常不好的结局了,所以下毒需要谨慎啊,最近也有网友说了,其实我们在看一些下毒的事情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人下毒都是下毒在酒里面的,那么为什么不选择茶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先说个笑话,你们知道喝酒为什么要碰一下吗?

正是因为在古代的时候,人都喜欢往酒里下毒,一下一个准,后来人们为了防止被毒死,所以就在喝酒的时候碰一下被子,酒花四溅,大家杯子里多少都有些,要死一起死。英文叫“切死”,中文叫“来,走一个”,因为你不知道走的是哪一个……

虽说是一个笑话,但是在古人看来,碰杯确实是为了防止被下毒,还有就是表达双方友情深。

有句话是“酒要满,茶要浅”

倒酒要倒满,一直都是故人们待客最基本的礼仪,但是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防止下毒,古人通常用碗喝酒,倒满之后再碰下碗,酒肯定也会溅到对方的碗里,所以自然就不用担心了;而茶就不一样,基本是倒七分满,还有三分是人情了,主要是表达敬意,倒少了客人嫌弃不够大方,倒满了又会溢出来显得尴尬,而且不碰杯,在茶里下毒是极少的。

当然你看完之后会认为这个说法肯定打动不了你,所以接下来我就讲点稍微专业一点的。

如果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知道在古代酒是最常见的饮料,可以说除了水,就是喝酒了,而茶就不一样了,只有富贵人家才喝得起,况且茶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把毒药放进茶里肯定是会降低毒药的毒性的,再者如果把毒药放进茶里茶的味道就变了,还没到嘴里就闻出来了,要是喝到嘴里感觉味道不一样指不定就吐出来了。

还有一点就是,大家喝茶肯定不会喝太多,主人煮了一壶茶足够几个人喝的了,所有的茶都从一个壶里倒出来,难不成下药的人要把自己也毒死或者要毒死一批人?一般要毒死一批人很难,基本就是放蒙汗药在水里。

我们再来看看酒,酒不一样,酒经常和药打交道,有药酒,当然还跟毒打交道,现在都还有泡毒酒的,说这些就是想说,酒其实就是下毒最好的引子,它不但不会把毒的毒性溶解,还会加强毒的毒性。还有就是有毒的东西一般都有浓烈的异味,出了酒气很难有其他液体可以化解这种味道了,你要是放水里估计一下就被发现了。

最后说一点,一般有这样的疑问的大多是电视剧看多了,其实古人下毒不一定酒在酒里,那里都可以,饭菜里下毒比酒里下毒更有效果。

古人为何喜欢在酒里下毒而不是茶里呢?

无论是古人爱用的“鸩酒”,还是“蒙汗药”,都需要借助酒的药力,将毒性迅速挥发出去,而不像茶水,药性慢,不易毒性扩散。

在众多毒酒中,鸩酒是古人最爱用的。鸩据说一种传说中的神鸟,用的时候,只要拔一根鸩的羽毛,往酒里稍微搅拌一下,这杯立刻变得剧毒无比,且无色无味。

这当然是传说,其实这酒最有可能是乌头酒,乌头、附子、天雄都属于一类药,生附子,古人喜欢用它的汁液,涂在箭头上,直接做成毒箭。

附子是巴蜀一带的特产,入药的是根块,完整的附子就如同土豆,不同的是土豆是一个一个独立生长,而附子则是连着老根一起长,故因此得名。标准的附子是30克一个。

种附子的时候,也要像种土豆一样,单独种个土豆,或是切开半边,埋在地下,注意这作种的附子,就是乌头,自然毒性更猛,附子热性十足,喜欢往上窜。中药里头,常用制附子来壮阳,最有名的则是用它来“回阳”,比如用附子和人参熬汤,若老人已经奄奄一息,说话不出,但还有后事没交代清楚。赶紧喂口附子回阳汤,老人会立刻来精神,当然只是暂时。附子只是将人体最后那口气,榨取出来!

附着在乌头附近的块根就是附子,毒性自然稍微弱一点。而有些没有长出则根,所有药力自然集中在主根上,不难想象它的药力最大,它就是天雄,但无论是乌头、附子、天雄也好,都是剧毒。

乌头本身是剧毒,加上属大热,加上酒,也是热性,气血两道都走,这两者混合,简直是“狼狈为奸”,乌头毒性更猛,人喝下去后,全身血液都被调动起来,心脏马上受不了,血热攻心,毒入五脏,外在表现,七窍流血而死,七窍属阳窍,正是阳气发泄的地方,这符合乌头的秉性!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