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茶与药酒>养生茶

秋燥有哪些症状表现是什么

时间: 2023-02-05 08:49:14

秋燥有哪些症状表现是什么

秋燥有哪些症状,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病邪从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气干燥的症状,如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

燥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一偏于寒,称为凉燥是感受秋凉燥气而发病,临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鼻塞,还有唇燥溢干,干咳连声、皮肤干痛等。

一偏于热,称为温燥是感受秋季天亢燥气而发病,临床表现初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心烦口渴等。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秋燥病症。

治疗上有食疗应以清淡为主,少食煎炒,多进果蔬,力戒温燥辛辣或烟酒槟榔等刺激食物。药物疗法如润燥清火,生津益胃的中药等。

秋燥上火吃什么

秋燥上火吃什么

秋燥上火吃什么,秋天到了,我们很容易感觉到干燥甚至上火,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饮食的方法来缓解这种症状,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秋燥上火吃什么的相关内容。

秋燥上火吃什么1 中医认为,白色归于肺,白色的食物大多都偏寒凉,有补肺的作用,对缓解秋燥有良效。

梨味甘、性凉,一直是治疗秋燥的良药,可以起到生津润肺、清热化痰的作用。现在市面上也正卖有不同品种的梨,每天坚持吃两个,能有效减少秋燥的症状。

莲藕

莲藕生吃熟吃两相宜。生藕性甘、寒,可消淤清热、化痰止咳;熟藕性甘、温,可养胃滋阴,益血止泻,干燥而爱出鼻血的人可以多吃一些藕汤。

银耳

银耳既可补脾开胃,也可滋阴润肺,是营养滋补的佳品。与莲子、百合等白色食物一起煮成粥,能起到润燥安神的'作用。

杏仁

《本草纲目》中记载,杏仁“润肺、消积食、散滞气”,因其止咳、润肺、平喘的作用,可有效应对秋季咳嗽的症状。杏仁可制成杏仁露饮用,也可制成杏仁豆腐。

山药

山药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等功效,男女老幼都适合食用。除了解秋燥外,山药还可防女性更年期的“脏躁”,维持雌激素水平。不过对山药黏液过敏的人在烹制山药时要特别注意。

除了以上食物外,香蕉、荸荠、茭白、萝卜、杏鲍菇等都是适宜秋季降燥的食物,烹饪这些食物时,最好做成汤或粥,以清淡为主才更养人。

秋燥上火吃什么2 1、秋燥上火的饮食原则

秋燥症主要表现为全身燥热、口唇干裂、心绪不宁,有的人会生出口疮,或者出现咽喉肿痛等症状,还会长出红且发痛的痘痘。“秋燥症”虽不十分严重,但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尤其是中老年人,容易旧病复发,中医上讲,当燥邪入侵,最先受侵犯的是肺部。

对付秋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可在白开水中加盐或蜂蜜,尽量少吃油炸、烧烤以及热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这些食物容易上火。可多吃水果、百合和一些滋阴养肺、润燥生津的粥汤。水果中效果最好的是梨,其次像甘蔗、香蕉、苹果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2、秋燥上火吃什么

猪肝去肺火:食疗法:猪肝1付,菊花30克(用纱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汤。

猪腰去肾火:食疗法:猪腰2只,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锅内煮至猪腰子熟,吃猪腰子喝汤。

梨水去肝火:食疗法:川贝母10克捣碎成末,梨2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

绿豆粥去胃火: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

3、秋燥上火的调理汤品

洋参木瓜排骨汤

材料:西洋参(花旗参)15g,木瓜半斤,排骨12两,陈皮1角,幼盐少许。

方法:西洋参切片,备用;木瓜去皮、去核,切件,备用;排骨洗净,斩件,备用;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放入上述全部材料,改中火继续煲一个半小时左右,加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有清热润燥、滋阴养颜、生津止渴的作用。适用于天气干燥,身体燥热,心烦口渴,喉干咽燥,精神疲乏,食欲不振等。

杏仁雪梨响螺汤

材料:南杏15g,北杏(去皮去尖)15g,雪梨2个,响螺1只,陈皮1角,幼盐少许。

方法:响螺去壳取肉,洗净,切片,备用;雪梨去蒂、去心、去核,切块,备用;南杏、北杏、陈皮分别清水洗净,备用。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放入上述全部材料,改中火继续煲一个半小时左右,加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有清热气、润肺燥、止咳除痰的作用。适用于身体燥热,口干鼻燥,干咳无痰,或咳痰带血丝,流鼻血,大便秘结等。

秋燥论原文及译文

秋燥论原文及译文:喻昌曰:燥之与湿,有霄壤之殊。

原文:

喻昌曰:燥之与湿,有霄壤之殊。燥者,天之气也;湿者,地之气也。水流湿,火就燥,各从其类,此胜彼负,两不相谋。春月地气动而湿胜,斯草木畅茂;秋月天气肃而燥胜,斯草木黄落。故春分以後之湿,秋分以後之燥,各司其政。

今指秋月之燥为湿,是必指夏月之热为寒然後可。奈何《内经》病机一十九条独遗燥气?他凡秋伤於燥,皆谓秋伤於湿。历代诸贤,随文作解,弗察其讹。昌特正之。

译文:

喻昌说:燥和湿有天上地下的差别。燥,是天的气;湿,是地的气。水流布于地就是湿,火靠近物就为燥,各自依从它们的类属,这一方面强,那一方面就弱,两者是不相融合的。春季地气生发,因而湿气旺盛,这就使草木生长繁茂;秋日天气强劲肃杀,因而燥气强盛,这就使草木枯黄凋落。所以春分以后的湿气,秋分以后的燥气,各自主管它们的时令。

如果把秋季的燥当作湿,这就一定要把夏季的热当作寒然后才可以。为什么《内经》病机一十九条中,唯独遗漏了燥气?别处凡是秋季被燥邪所伤的地方,都说成是秋季被湿邪所伤。历代各位名医都顺着文字作解释,没有看出其中的错误。我喻昌特地来纠正它。

浅谈秋燥: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病邪从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气干燥的症状,如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燥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一偏于寒,一偏于热,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秋燥病症,临床上分为“凉燥”、“温燥”两种类型。

凉燥:感受秋凉燥气而发病,即秋燥之偏于寒者,临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鼻塞,类似感受风寒,但本病有津气干燥的现象,如唇燥溢干、干咳连声、胸闷气逆、两胁窜痛,皮肤干痛,舌苔薄白而干等症,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损而出现的寒燥症状。温燥:感受秋季天亢旱燥气而发病,是秋燥之偏于热者。

临床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咳痰多稀而粘、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闷胁痛、心烦口渴、舌苔白薄而燥、舌边尖俱红等症,是肺受温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现的燥热症状。两者的共同表现为皮肤干燥甚至皲裂、脱屑,口唇、鼻孔、咽喉干燥,口渴饮水,舌苔干燥,大便干燥,或见干咳少痰,痰黏难咯,小便短黄,脉象偏浮等。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