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茶叶的采摘时间可分为四季:谷雨至立夏为春茶,夏至到小暑为夏茶,立秋至处暑为暑茶,秋分至寒露为秋茶,每个茶季约为20余天,每季间隔约50天,其中以春茶、秋茶为最好。
因此铁观音的春茶一般在4月底、5月初的时候采摘制作。
铁观音秋茶则一般在9月底-10月中上旬进行采摘,地理位置不同,各乡镇秋茶进入集中采制的时间也不同。
一天中适合采摘的时间
铁观音的采摘,有别于其他茶。一般来说,晨起露水尚未蒸发,不适合采摘,下午16点后不适合采摘。
所以,真正要炒制一泡好茶,最佳采摘时间为:11点—16点。
11点之前,茶叶含有露水或露水刚蒸发,鲜叶水分含量太高,所制成茶叶品质较差。16点之后,由于太阳即将下山,不利于晒青,故不适宜采摘。
3月下旬萌芽,一年分四季采制,谷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一5月上旬)为春茶,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40—45%;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一7月上旬)为夏茶,产量占15—20%;立秋至处暑(8月上旬一8月下旬)为暑茶,产量占25—30%;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一10月上旬)为秋茶,产量占25—30%。有个别地方由于气温较高,还可生产一季冬茶,冬茶颜色较青绿,滋味也较青,产量不多。制茶品质以秋茶为最好,春茶次之。秋茶的香气特高,俗称秋香,但汤味较薄。夏、暑茶品质较次。鲜叶采摘标准必须在嫩捎形成驻芽后,顶叶刚开展呈小开面或中开面时,采下二、三叶。
采制时间分别为:谷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为春茶,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45%-50%: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为夏茶,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25%-30%;立秋至处署(8月上旬至8月下旬)为署茶,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15%-20%;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秋茶,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10%-15%。其中,铁观音制茶茶叶品质以秋茶为最好,春茶产量做多,约占全年的40%-45%;秋茶香气最浓,俗称秋香,产量约占15%-20%;夏茶叶薄带苦味,香气较差;署茶较夏茶好。
铁观音的采摘时间
铁观音的采摘是十分讲究的,3月下旬萌芽,5月上旬开采,由于闽南的纬度低,安溪茶叶采摘的时间要不闽北提前半个月左右。安溪采茶日的天气以晴天有北风为佳,因此当地采茶多在晴天上午9时至下午4时前进行,茶叶品质优以晴天午后采摘者为最佳。采茶要十分注意天气的变化。陆羽《茶经》中记载说:“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采集茶青不能在下雨天及阴天进行,以为这种天气采来的茶很难形成甘醇之味及香气。正宗铁观音茶只能在早上9时到下午4时之间采摘。每茶季中,晴天微有北风,下午2时至5时采摘为上;阴天上午9时至12时采摘为中;雨天和上午9时前采摘为下。
不同时段所采箐可以分为上午茶.中午茶与二五茶,但有些地方的茶农仍习惯称为茶菜。上午茶是指在上午7时至10时左右所采的茶青,此时所采的茶苦,因夜晚露水未干,叶身含水量多,较难烘焙;中午茶则是指在上午10时至下午1时左右所采的茶青,在下午2时至5时所采着就是二五茶,这两者因露水已为日照晒干,含水量少,比起上午茶就好得多了。不同时段所采的茶青都要分别制造,如此方能便于控制品质。
茶树由于受气候.品种以及栽培管理条件的影响,每年.每季茶的采制的迟早是不一致的.即使是同一茶区,甚至同一块茶园,年与年之间,也可以因气候.管理等原因,相差5-20天。由于茶季不同,茶树生长状况有别,因此,即使是在同一块茶园内采制而成的不同茶季的茶叶,无论是其外形和内质都有较大的差异。
铁观音常识相关阅读:
铁观音的采摘标准
鲜叶的采摘标准十分严格,必须要在嫩梢形成驻芽后,即待新梢长到3-5叶快要成熟。而顶叶开门呈六七成时采下2-4叶梢,俗称开面采,其按新梢伸长程度不同又有小开面.中开面.大开面之分。小开面为驻芽梢顶部第一叶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1/2;中开面为驻芽梢顶部第一叶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2/3;大开面为顶叶的面积与第二叶的相似。春.秋茶“开面采”,即待顶叶展开,出现驻芽,采摘一芽二三叶;夏.署茶适宜嫩采,采用小开面。采摘时不折断叶片,不折叠叶张,不碰碎叶尖,不带单片.鱼叶和老梗。另外,不同生长地带及不同采摘时间的茶叶的鲜叶要分开采制,特别是早青.午青.晚青要严格分开制造,其中,以午青的品质为最优。
铁观音的采摘方法
铁观音采用定高平面采摘法,即根据茶树的生长情况,确定一定高度的采摘面,把纵面上的芽梢全部采摘,纵面下的芽梢全部留养。这种做法能形成较深厚的营养生长层,充分利用光能,提高萌芽率,促进增产,提高品质。芽梢生长旺盛的茶树分两次采摘,第一次按标准采一芽三四叶,下一季采摘则在此采摘面的基础上适当提高。
此外,可用手工和机械采摘,机械采摘比手工采摘的工效提高4-13倍,成本降低40%,鲜叶质量基本达到人工采摘标准。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