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泡了一杯红茶没有来得及喝,等想起来的时候,红茶凉了,原本透亮的茶汤竟然变得浑浊,严重的甚至跟加了牛奶一样。
在关于红茶的术语中,有一个词叫做“冷后浑”,那么红茶冷后浑是什么原因
我们看到红茶橙红透亮的颜色,其实是由茶中的几种有色物质呈现的,我们称之为茶色素。
高温状态下,咖啡碱与茶色素是处于各自游离的状态的,随着温度下降,它们就会产生凝聚作用,使茶汤由清转浑,出现冷后浑现象。
其他茶类也可能会出现冷后浑,只不过在红茶中更为常见。
冷后浑与茶叶品质有什么关系?
茶色素除了与茶汤颜色息息相关,与茶叶的味道和品质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般认为,出现冷后浑,意味着茶色素含量丰富,是茶叶品质良好的体现。在一些劣质的茶中。很少会出现冷后浑。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你家的红茶没有出现冷后浑,不要怀疑是不是品质不好,有可能是泡得较淡。
因为冷后浑一般要在浓茶中出现,较淡的茶汤不明显,所以你没有见过也是正常的。
有这样一种说法,冷后浑出现得越快、越明显,证明茶叶品质越好。
当红茶在放置一会后,出现了浑浊现象,别担心,这其实是“冷后浑”现象。红茶的内含物质在高温时,会各自呈游离状态,融合于水中,所以汤色看起来清澈透亮;而当茶汤冷却之后,咖啡碱和茶黄素、茶红素会结合复合物,使茶汤变浑浊。
值得一提的是,不是所有红茶都会出现“冷后浑”的现象,“冷后浑”与红茶汤的鲜爽度和浓强度都有关联,一般是茶叶品质好的表现。
茶汤在桌上风干后很黏,是茶叶里加糖了?
细心的茶友会发现,当泡的茶在桌上风干之后,会有黏黏的感觉,让人忍不住怀疑,茶里怎么会出现糖分。
其实这是因为茶叶本身就含有糖类物质,所以有的茶喝起来会有回甘、清甜之感。茶内糖类物质的含量,与茶树品种、工艺制作及果胶的水溶性有关,它会影响茶汤的厚度和粘稠度,也会增加茶汤的甜香,也是判断茶品质好坏的标准之一。
很多时候,当我们发现茶叶与自己的想象,有所偏差,便主观的认为,茶叶出现了问题,然而大家却没有认识到,其实是自己对茶认知上的偏差导致。而这些误区,时常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
红茶出现冷后浑的原因是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TF、TR跟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而微带苦味的咖啡碱形成络合物。当在高温(接近100℃)时,各自呈游离状态,溶于热水,但随温度降低,它们通过羟基和酮基间的H键缔合形成络合物。
随缔合反应的不断加大,其粒径达10-7-10-6cm,茶汤由清转浑,表现出胶体特性,粒径继续增大,便会产生凝聚作用。红茶汤冷却后常有乳状物析出,使茶汤呈黄浆色浑浊,这就是红茶的“冷后浑”现象,与红茶汤的鲜爽度和浓强度有关。
红茶出现冷后浑这说明红茶的茶黄素比较高并非变质,而恰恰是好茶的标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