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凋是什么意思,所谓萎凋就是茶叶在杀青之前消散水分的过程。
新鲜的茶青丧失一部分水分,水分丧失的过程中,叶孔充分地打开,空气中的氧趁机进入到叶孔之中: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氧与叶子细胞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也就是发酵。萎凋是发酵的必要前提条件。
刚采摘下来的鲜叶水分含量高达75%~80%,而萎凋时间与方式依采摘时间、季节、气候、鲜叶嫩度、以及制茶人的刻度来决定。
根据方法和先后的顺序,传统的萎凋方法有日光萎凋(日晒)、室内自然萎凋(摊晾)以及兼用上述两种方法的复式萎凋,现在也采用人工控制的半机械化萎凋设备—萎凋槽。
日光萎凋是以太阳的热能加速生叶水分的消散,而室内萎凋不仅在室内静置萎凋,使生叶水分缓慢持续消散,还配以搅拌促使茶叶进行发酵。
因此萎凋前期主要目的是使茶青的水分迅速消散具有引发茶叶发酵的作用,萎凋后期的主要目的是借搅拌作用调节茶叶发酵程度,发挥茶叶的香气与滋味。
因此,茶叶可按萎凋与不萎凋分类,可分为萎凋茶和不萎凋茶。
一般地,绿茶不萎凋、不发酵;黄茶不萎凋、不发酵,但杀青后渥黄再补足发酵;黑茶不萎凋、后发酵;白茶为重萎凋、不发酵;青茶为萎凋部分发酵。
萎凋主要目的在于减少鲜叶与枝梗的含水量,促进酵素产生复杂的化学变化。萎凋及发酵过程所产生的化学作用牵涉范围甚广,与茶叶香气、滋味、汤色有绝对关系。
正常而有效的萎凋,可以使鲜叶的青草气消退并产生清香的气味,同时还具有水果香或花香,成茶滋味香醇却不苦涩。萎凋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等条件。
我国白茶、红茶、青茶等茶类制作中的第一道工序都是萎凋,但程度各不相同。
青茶萎凋程度最轻,要求含水量在68%~70%之间;红茶萎凋程度次重,含水量降至60%左右;白茶萎凋程度最重,鲜叶含水量要求降至40%以下。
萎凋又做“萎雕”,制茶工序名称。将采下的鲜叶按一定厚度摊放,通过晾晒,使鲜叶呈现萎蔫状态。萎凋过程中,鲜叶发生一系列变化:水分减少,叶片由脆硬变得柔软,便于揉捻成条;叶中所含酶类物质的活性增强,促使淀粉、蛋白质、不溶性原果胶等鲜叶成分发生分解、转化,生成葡萄糖、氨基酸、可浴性果胶等有利于成茶品质的有效物质,多酚类物质也程度不同地氧化。正常而有效的萎凋,使鲜叶的青草气消退而产生清香,并有水果香或花香,成茶滋味醇而不苦涩。萎凋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等条件。传统的萎凋方法有日光萎凋(日晒)、室内自然萎凋(摊晾)以及兼用上述两种方法的复式萎凋,现在也采用人工控制的半机械化萎凋设备——萎凋槽。我国白茶、红茶、青茶等茶类制作中的第一道工序都是萎凋,但程度各不相同。白茶萎凋程度最重,鲜叶含水量要求降至40%以下,红茶萎凋程度次重,含水量降至60%左右,青茶萎凋程度最轻,要求含水量在68-70%之间。 刚采摘下来的鲜叶水分含量高达75%~80%,萎凋主要目的在于减少鲜叶与枝梗的含水量,促进酵素产生复杂之化学变化。萎凋及发酵过程所产生的化学作用牵涉范围甚广,与茶叶香气、滋味、汤色有绝对相关。 鲜叶采摘后,应立即摊开即置,避免堆置。目前云南普洱茶制作,时常可见叶底红变的现象,这时常与不当堆置有关。避免发类似情形,可将鲜叶置于储菁槽上,保持适当温湿度;依当时当地气候调整,静置萎凋时间最好在8~10小时之间。 萎凋时间与方式依采摘时间、季节、气候、鲜叶嫩度、厂家设施与观念来决定,方式分为日晒萎凋、静置萎凋、摊浪萎凋、热风萎凋。
就是植物或是人的精神状态萎靡,蔫了的意思。
萎,形容植物的枯萎、枯槁、凋谢。多次出现在文集中,如《广韵》、《集韵》、《楚辞·离骚》、《诗·小雅·谷风》等。
相关组词:
1、萎谢[wěi xiè]
花草枯谢。
2、萎靡[wěi mǐ]
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的样子。
3、颓萎[tuí wěi]
(形)颓靡;颓丧:精神~。
4、萎苶[wěi nié]
萎靡;羸弱。
5、萎败[wěi bài]
干枯衰落
6、乾萎[qián wěi]
枯萎。
7、萎凋[wěi diāo]
"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均匀摊放,使适度促进鲜叶酶的活性,内含物质发生适度物理、化学变化,散发部分水分,使茎、叶萎蔫,色泽暗绿,青草气散失。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