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艺白茶简,称“新白茶”,是按白茶加工工艺,在萎凋后加入轻揉工序制成。大约在1968年研制的一个新产品,现在已远销欧盟、东南亚及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传统白茶加工工艺流程为:萎凋、干燥。由于整个加工过程不揉不炒,所以茶叶保持了完整,芽茶则密披白毫,色泽银灰绿,清甜,有毫香;叶茶则舒展松散,香气清纯。
传统工艺的老白茶干茶颜色黑褐略泛黄,带陈年毫香或药香,茶汤颜色橙黄透亮。
新工艺白茶加工工艺流程为:萎凋、轻揉捻(指揉捻力度轻)、干燥。它的外形最大的特征就是叶张略有缩摺,呈半卷条形,色泽暗绿略带褐色。
新工艺的老白茶红褐带少量毫,香气为纯正的蜜香或酸梅香,茶汤颜色橙红透亮。
由此可以看出,新工艺白茶比传统工艺多加了个揉捻环节,有轻微的堆积了一下,新工艺白茶的新茶就没有了青味,更多的是厚重,汤感更足,原料要求同白牡丹一样,一般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茶树品种的芽叶加工而成,原料嫩度要求相对较低。
一般来说,新工艺白茶在前期还是会往好的方向转化的,大概在第5-7年,品质达到最佳,10年之后滋味就逐渐变淡了。
但这并不是说新工艺白茶就一无是处了,它在早期的香气和滋味都是比较好的,而且在后期也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传统工艺白茶是目前白茶市场上的主流,比如福鼎白茶、政和白茶等,都属于传统工艺。
从制作上来说,传统工艺白茶以萎凋和干燥为主。
萎凋就是将白茶薄摊薄晾在水筛上,借助阳光和风的帮助,令茶青不断排出体内的水分以及部分苦涩味物质。
等到白茶的含水量去了七、八成,就可以进行低温慢烘的工艺了,最终将含水量控制在8.5%以内。
其实从制作不难看出,传统工艺白茶非常简朴,没有经历高温,没有经历外力揉捻,所以白茶的多酚氧化酶并未被钝化或破坏,依然保持着不错的活性。
在后期存放过程中,这些多酚氧化酶便会持续发力,推动白茶的物质转化,让传统工艺白茶具备了越陈越香的能力。
再说新工艺白茶,它是当年为了扩展港澳市场,在传统工艺白茶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新工艺白茶的主要特点,就是制作过程中加入了揉捻,令茶叶的细胞壁破裂,内质析出、释放到叶片表面。
加入揉捻之后,新工艺白茶的茶香更加高扬,香气十足,但问题也很明显,那就是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遭到破坏,所以新工艺白茶并没有长期存放和越陈越香的能力。
总得来说,传统工艺白茶更像是全能选手,新白茶有鲜爽感,老白茶有醇厚感,而且能够久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风味体验。
而新工艺白茶则以香气为特点,更吸引那些喜欢香气的茶友,但它不能存放太久,否则香气会逐渐减弱。喜好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白茶。
参考资料来源:小陈茶事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
工序简单,但是它的分类却不简单,在此我们总结了茶树品种、采摘标准、工艺、形态、年份几个方面,给白茶加以详细分类。
白茶分为小白茶、大白茶和水仙(按先后出现顺序)。
也称为“南坑白”,建阳县漳墩乡南坑村茶农一百多年前用当地菜茶幼嫩芽叶所制,是最早的白茶。不同于其他特定品种,菜茶是有性群体种,现种植的面积和量都非常少,因此以其为原料制作的小白也非常稀少。
由福鼎大白和福鼎大毫品种为原料制成的白茶。福鼎大白和福鼎大毫几乎占了福鼎现有栽培品种的八到九成。其中又以福鼎大毫所占比例最大。经过精加工可制成白毫银针、福建雪芽、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又名“水吉水仙”或“武夷水仙”,无性繁殖系,小乔木型,大叶类,迟芽种三倍体。源于福建省建阳县小湖乡大湖村岩叉山,品质优,色稍黄,茸毛显露,富有香气,是政和白茶的高级材料,也常用于白牡丹的拼配。
按采摘标准可分为白芽茶(白毫银针)和白叶茶(白牡丹、新工艺白茶、贡眉、寿眉)。
采摘于春分前后至清明之前,以芽头作为原料,全身披满白毫,素有“茶王”之称,内质香气鲜爽毫味浓,滋味鲜爽微甜。
采摘时间比白毫银针晚一些,通常是以一芽一、二叶作为原料,芽叶并存。我们所熟知的“牡丹王”,指的便是优质白牡丹,对鲜叶原料的要求比较严格,一般采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二叶初展的细嫩芽叶。
是用新工艺制作而成的白茶,选用一芽二、三叶作为原料,在传统白茶工艺中加轻揉捻,其外形叶张略有缩褶,呈半卷条形,色泽暗绿略带褐色。
采摘时间在白牡丹之后,4月下旬至立夏左右;秋茶采摘在立秋至寒露时节前后。原料为一芽三、四叶,芽叶连枝,外形毫心较肥壮,叶张稍肥厚,茶梗粗大,滋味更加醇爽。
把采下的新鲜茶叶薄薄地摊放在竹席上置于微弱的阳光下,或置于通风透光效果好的室内,让其自然萎凋。晾晒至七八成干时,再用文火慢慢烘干即可。即只经过日光萎凋与炭火干燥两道工序,不经过杀青、揉捻工序。
新工艺白茶简称新白茶,是按白茶加工工艺,在萎凋后加入轻揉制成。
是白茶经过加工之后收集起来的茶叶,形态最为自然。
是在散茶的基础上经过加工而来,压成饼状,最大的特色在于方便携带、运输。
指当年刚制作好的茶,新白茶最大的特点便是鲜爽、清香。如果是白牡丹,细闻会带有花香;而贡眉和寿眉这类叶片肥厚、茶梗粗大的茶,则是有淡淡的草药香。
存放1-2年: 鲜爽度慢慢收敛,香气变得更加浓郁,开始有药香出现。寿眉压制的茶饼,会出现类似蜜枣的香气;白牡丹则是药香、粽叶香渐渐显露出来。
存放3年: 存放了3年以后,就正式进入老白茶的行列。香气变化也更加明显。比如寿眉、贡眉,经过压制后,陈放了3年,茶叶中的果胶物质参与转化,让其具备了明显的 栆香 。
存放3年以上: 白茶越陈化,香气物质越内敛、低调,香气表现地越沉稳,药香、粽叶香交替,是此阶段白茶的最大特色。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