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茶与药酒>养生茶

霍山黄芽属于什么茶霍山黄芽的特点有哪些

时间: 2023-02-05 11:32:58

霍山黄芽属于什么茶霍山黄芽的特点有哪些

霍山黄芽属于黄茶,产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金鸡山、乌米尖、金竹坪、金家湾等地。

地处霍山县西南的深山区,产区有峰峦绵延,重岩叠蟑,山高林密,泉多溪长等特点,非常适于茶叶的生长。每年在谷雨前后采摘一芽一叶或二叶初展的鲜叶制成,产量不多,以其独特的鲜嫩口感特点和保健功效跻身于全国名茶之列,“金叶黄芽”与黄山、黄梅戏并称为“安徽三黄”。

霍山黄芽的特点:

干茶外形形似雀舌,细嫩多毫,绿润泛黄;冲泡后汤色黄绿清亮,略带黄圈;口感浓厚鲜醇、有熟板栗香且清香持久,入口下咽后喉底舌根处会生出丝丝甜味;叶底黄亮、嫩匀厚实。

霍山黄芽始于唐,兴于明、清。在古时被誉为“仙芽”,现在又称“芽茶”,唐李肇《唐国史补》把中列为14种贡品名茶之一,并赞其:“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寿州有霍山之黄芽……”明代《群芳谱》也称:“寿州霍山黄芽至佳品也。”

霍山黄芽属于什么茶

霍山黄芽,产于安徽省霍山县,属于黄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名茶之一。

霍山黄芽依其品质分为特一级、特二级、一级和二级。外形挺直微展,色泽黄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厚鲜醇回甘,叶底微黄明亮。唐朝李肇《国史补》把黄芽列为14品目贡品名茶之一。自唐至清,霍山黄芽历代都被列为贡茶。

据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显示,霍山黄芽的香气成分共有46种之多,同时还富含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等生化成分,具有降脂减肥、护齿明目、改善肠胃、增强免疫力等功效。2006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霍山黄芽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9年霍山黄芽茶在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名茶评比中获金奖。

扩展资料:

霍山黄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生产可追溯到西汉,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史记》记述“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当时霍山隶属寿州,故称寿春之山。 霍山黄芽兴于唐宋,明清被列为贡品。

唐朝李肇《国史补》有这样一段记述:“寿州有霍山黄芽,蕲州有蕲门团黄,而浮梁商货不在焉”,说明了霍山黄芽在唐朝就是地方名茶,并受到外地客商的青睐。到了宋朝,霍山黄芽由蒸青团茶转变为散茶,制茶方法更加精细、独到。但杀青工序多为蒸茶。

到了明清时代,霍山黄芽制作技艺有了较大提高,工艺日趋完善,制法上,已把“杀青”改蒸为炒,并有了“闷黄”过程,饮茶亦由烹改为冲泡。 明朝是霍山黄芽继往开来的光辉时代,万历年间县令王毗翁“亲治茗,修贡事”。

他的《黄芽焙茗诗》:“露蕊纤纤才吐碧,即防叶老采须忙,家家篝火山窗下,每到春来一县香”,反映了当时茶事之盛和黄芽品质之高。到了清王朝,霍山黄芽被定为内用。顺治年间,霍山黄芽进入朝廷,被皇家享用。

霍山黄芽现代手工技艺,基本沿用了明清时代的制茶方法,是对古老茶艺的继承和发扬。民国四年,霍山“抱儿钟秀”黄芽,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然而经过战争年代至解放前夕,霍山黄芽由于工艺传承机制中断,仅闻其名,未见其茶,濒临失传。

1971-1972年,县政府组织茶叶专家、老茶工、老茶农深入金鸡山、乌米尖等黄芽产地,挖掘历史名茶,恢复了霍山黄芽茶传统制作工艺。霍山黄芽从原料到成品茶需要十多道工序,这些工艺流程是经过千余年的不断演变、完善而来。

霍山黄芽不同于其它茶类工艺特点主要是“闷黄”和“堆放”,这是霍山黄芽茶品质形成重要工序。 霍山黄芽茶文化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勤劳的霍山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形成了霍山黄芽茶独特工艺,为我国茶文化的内涵增添了精彩的一笔。历史上有众多关于霍山黄芽的诗歌、传说、纪实,韵味十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霍山黄芽

百度百科—绿茶制作技艺(霍山黄芽)

霍山黄芽属于什么茶类 霍山黄芽相关介绍

1、霍山黄芽是一种黄茶,产地是安徽省霍山县,经采摘、杀青、毛火、摊放、足火、拣剔、复火等工艺制作而成,具有外形挺直,色泽黄绿,清香持久,口感浓厚鲜醇等品质特征。

2、霍山黄芽属于六大茶类中的黄茶,产自安徽省霍山县,采摘霍山金鸡种茶树鲜叶为原料,于每年的清明前后开采,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二叶初展,经杀青、毛火、摊放、足火、拣剔、复火等工艺制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