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茶与药酒>养生茶

普洱茶与微生物的密切关系

时间: 2023-12-09 20:49:36

普洱茶与微生物的密切关系

自然界中有种叫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没有注意其这类生物,但这类生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又是必不可少的。很多食物与这些微生物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茶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要饮,而与微生物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普洱茶了,那普洱茶与微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是怎样的呢?普洱茶有分生茶与熟茶两大类,而生茶是未经发酵直接制作而成的,但熟茶是经渥堆发酵而成的。在这发酵的过程中就会有微生物的产生,而这些微生物就会改变其茶叶中的成分,导致生茶熟茶之间的差别,而普洱茶甘甜、醇厚的味道也依赖于这些微生物。

普洱茶的神奇,一方面是普洱茶历经沧桑,伴随茶马古道产生神秘的茶的故乡——彩云南。云南有着丰富的大叶种茶树资源和多民族饮茶习俗及民族风情。关于这方面,国内外崇尚普洱茶的研究人员、文人、商人和爱茶人,都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研究和阐述,推动了普洱茶的健康发展。在普洱茶的品质形成中微生物起了重要作用。可以这么说,没有微生物就没有普洱茶。有益的微生物对人体的作用表现在普洱茶上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形成普洱茶良好品质的特征,甘滑、醇厚和陈香等特点;第二是代谢有益物质于普洱茶中增强普洱茶保健功效,形成茶类中的特色茶。普洱茶与微生物的密切关系如下所示:

●黑曲霉与普洱茶

黑曲霉是一种低等真核生物,作为世界公认的安全可食用性,在工业生产和学术研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参与普洱茶品质形成的重要菌种,研究其生命周期极其代谢产物变化有着重要意义。在普洱茶大生产发酵渥堆过程中,黑曲霉数量始终处于优势地位,黑曲霉可以生产胞内、胞外两类霉,有20种左右的水解霉,其中葡萄糖淀粉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分解包括多糖、脂肪、蛋白质、天然纤维、果胶和非可溶性化合物等有机物。

●青霉素与普洱茶

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青霉产生多种酶类及有机酸,同时,产黄青霉代谢产生的青霉素对杂菌、腐败菌可能有良好的消除和抑制生长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产黄青霉对普洱茶醇和品质的形成有辅助作用。

●根霉菌与普洱茶

根霉菌的淀粉酶活力较高,能产生有机酸,还产生芳香的酯类物质,但由于分泌果胶酶能力强,普洱茶在渥堆中茶叶软化也与该霉滋生有关。在渥堆中的每个阶段,控制好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提高根霉菌的比例,有利于普洱茶粘滑和醇厚品质的形成。

●灰绿曲霉与普洱茶

该菌种会使食品腐烂变质。生产中应尽量避免菌群的滋生。经试验可知,在大生产中出现得较多,而模拟、灭菌渥堆试验加工的普洱茶中出现的很少,后期消失。因此,控制堆温、改善制茶环境卫生有利于纯正普洱茶品质的形成。

●酵母属与普洱茶

酵母属是普洱茶品质形成的重要菌种。在普洱茶渥堆中,由于湿热作用为酵母菌的代谢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增强了酶的活性,同时也给茶叶的化学成分变化提供了热源。加之霉菌能利用各种多糖作为碳源进行糖代谢,并产生大量的多糖和单糖,为酵母提供足够的营养后迅速繁殖。当提供有利于酵母菌滋生的环境,使其迅速繁殖,加工中茶叶的品质表现为香甜、醇滑的特点。

●细菌与普洱茶

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细菌数目极少,没有发现致病细菌,这是各种微生物之间拮抗作用的结果。如酵母和霉菌的大量繁衍,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同时,国内外研究表明,茶叶中的茶多酚也能抑制对人或动物有致病性的细菌的生长繁殖。

总之,普洱茶在微生物作用、酶促作用和湿热作用下,茶多酚的氧化、缩合,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解、降解,碳水化合物的消耗与分解以及各产物之间的聚合、缩合等一系列反应,使得色泽黄绿、滋味纯正尚涩、香气清鲜纯正的晒青毛茶转变为色泽红褐、滋味纯正回甘、香气陈醇。而这一系列的变化也表明普洱茶与微生物之间那层微妙的关系,同时也证明普洱茶品质的好坏也依赖于微生物。熟茶具有很好的养胃、暖胃功效,胃不好的朋友不要选择具有刺激性的生茶,而要选择熟茶进行保键养生

普洱茶制作过程有消毒杀菌吗,很怕它的卫生没保证啊

  这怎么说呢?只有介绍一文章给你了......

  普洱茶制作过程
  普洱茶制作过程 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是加工普洱茶的原料。写普洱茶,得先交代晒青毛茶的普洱茶制作过程制作过程。
  1.杀青。杀青是绿茶生产的标志,是绿茶区别于红茶最重要的工序。杀青后,酶的活动终止了。红茶不杀青,酶的活动发酵时仍在进行,是一种酶促发酵过程。晒青毛茶大多采用锅炒杀青,因大叶种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闷抖结合,使茶叶失水均匀,达到杀透杀匀的目的。
  2.揉捻。揉捻破碎茶叶细胞,保证茶汁在冲泡时充分浸出。揉捻要根据原料老嫩灵活掌握,嫩叶轻揉,时短;老叶重揉,时长。掌握揉至基本成条为宜。
  3.晒干。日晒干燥是晒青毛茶区别于炒青和烘青的根本点。天晴时,薄摊晾晒;天阴时,茶叶就摊晾在火塘上吊挂的竹席上。晒青毛茶偶有烟味,原因就在于此。
  历史上,云南晒青毛茶是手炒手揉,日晒干燥,设备简陋,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手工作坊。传统制作,保留了柔和的阳光、自然缓慢和仍在变化中的干燥过程,也赋予了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广阔的发展空间。
  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及其制成品有悠久的历史,本文将对其分类和销售情况、特别是普洱茶形成过程作一些简要介绍。
  1.直接以毛茶形态销售和消费。省内产区和部分地区的农民、城镇中的部分居民直接饮用晒青毛茶,云南人称其为“大叶茶”。西北地区直接大量购买和销售晒青毛茶,在楚雄州广通火车站自然形成一个晒青毛茶交易市场。
  2.通过筛分、风选、拣剔和分级,精制加工成滇青茶,产品有春蕊、春芽、春尖、滇配茶和春玉等散茶。春蕊用一级晒青毛茶斩头去尾提制而成,多数为芽毫,消费者形容为“白花花的”,说明原料细幼。春芽用一、二级晒青毛茶各半加工;春尖用中档晒青毛茶加工;配茶以中低档晒青毛茶加工,顺序有甲配、乙配和丙配;春玉是春蕊、春芽、春尖的副产品。云南省各茶厂均生产滇青茶,销往省内外。滇青茶经久耐泡,除一般饮用外,还宜作烤茶冲泡饮用。
  3.经蒸揉或蒸压成型,产品有沱茶、紧茶、圆茶(后改名七子饼茶)、方茶、饼茶、砖茶、贡茶、竹筒香茶等压制茶,习惯上统称紧压茶。一般沱茶重100克,外径8.3厘米,高4.3厘米,主销四川等地。应客户要求历史上也曾生产过250克和125克产品。心脏型紧茶主销西藏,重量250克(1952年以前238克)。文革中,心脏型被改为砖块型,1986年又恢复心脏型生产,目前同时生产和销售心脏型和砖块型紧茶。圆茶(七子饼茶)形似月圆,是云南传统出口品种,畅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产品直径20厘米,中心2.5厘米,边厚1.3厘米,每个净重357克,7个一筒,计2.5公斤。饼茶(又称小圆饼茶),主销滇西北地区,每个净重125克,直径11.6厘米,边厚1.3厘米。20世纪50年代每个净重为100克。方茶销区与饼茶相同,重125克,正方形,规格为10×10×2.2厘米。普洱贡茶,有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
  4.以上晒青茶系列产品,经后发酵陈化,均可演变成普洱茶。后发酵不再是酶促作用。云南山高路远,交通闭塞,茶叶运输人背马驮。为降低运输成本,各类晒青紧压茶相继出现了。一匹马驮运50公斤散茶,改为紧茶可驮运70公斤,运量提高40%,运费降低40%。漫漫茶马古道在消磨时间的同时,还在悄悄地重新塑造原始的晒青茶叶。在重塑过程中,微生物、水分、热量、空气等对普洱茶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交通状况不断改善,运时缩短,陈化期不够,所以50年代初人工发酵普洱茶出现于香港。相对于自然发酵陈化的“生普” 或“原旧普洱茶”,人工发酵普洱茶被茶人称为“熟茶”或“熟普”。1973年4月,云南召开茶叶加工会议,率先安排昆明茶厂试验生产人工发酵普洱茶。人工发酵使用的原料统统是散茶,晒青紧压茶类不可能再重新渥堆发酵。1976年,“熟普”散茶压制的沱茶7663、茶砖7581面市了。同一时期,“熟饼”也走向市场。用晒青毛茶精制而成的滇青茶类,是近代为适应市场发展出来的品种,成本高,除个别片末茶后发酵用于袋泡茶外,云南一般不作为普洱茶原料使用。人工发酵普洱茶,基本上使用晒青毛茶为原料。
  人工发酵普洱茶第一道工序是渥堆。渥堆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普洱茶色香味品质形成的好坏。首先将茶叶匀堆,再泼水使茶叶受潮,然后把茶叶堆成一定厚度,盖麻袋或塑料袋保温,让其发酵。发酵期间的温度控制极其重要,温度低,发不起来,温度高,烧堆。视温度变化及时翻堆调节温度,才能够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经过一段时间堆积发酵,茶叶色泽变为褐红色。渥堆达到适度以后,扒堆晾茶,解散团块,散发水分,自然风干。待茶叶干燥,再进行筛分分档,制成普洱散茶。人工发酵普洱茶陈化期比生茶陈化期短得多。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