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茶与药酒>养生茶

茶道指的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寓意

时间: 2023-01-11 21:44:23

茶道指的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寓意

“茶道”一词从使用以来,历代茶人都没有给它做过一个准确的定义,直到近年来,爱茶之人才开始讨论起这个悠久的词语来。

有人认为,茶道是把饮茶作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与修身养性的手段。

有人也说,茶道是一种对人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仪式。

还有人认为,茶道是通过茶引导出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

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时间茶道这个词被茶人越来越多地探讨起来。

其实,每个人对茶道的理解都是正确的,茶道本就没有固定的定义,只需要人们细心体会。

如果硬要为茶道下一个准确僵硬的定义,那么茶道反而会失去其神秘的美感,同时也限制了爱茶之人的想象力。

一般认为,茶道兴起于中国唐代,诗僧皎然第一次以诗歌的形式提出了茶道的概念,解释了什么是茶道。

他将佛家的禅定般若的顿悟、道家的羽化修炼、儒家的礼法、淡泊等有机结合融入了“茶道”,开启了中华茶道的先河。

茶道在宋明时期达到了鼎盛。在宋朝,上至皇帝贵族,下至黎民百姓,无一不将饮茶作为生活中的大事。

当时,茶道还形成了独特的品茶法则,即三点三不点。

三点其一是指新茶、甘泉、洁器;其二是指天气好;其三是指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反之就是“三不点”。

到了明朝,由于散茶兴起,茶道也开辟了另一番辉煌的图景,其中爱茶之人也逐渐涌现出来,为悠久的茶文化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清代之后,茶道开始渐渐衰败。但过了不久,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茶道又开始全面复兴起来,时至今日,茶道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推崇。

我国茶道中,饮茶之道是基础,饮茶修道是目的,也就是说,饮茶是中国茶道的根本。

饮茶往往分4个层次,

一是以茶解渴,为“喝茶”;

二是注重茶、水、茶具的品质,细细品尝,这便是第二个层次“品茶”;

三是品茶的同时,我们还要鉴赏周围的环境与气氛,感受音乐,欣赏主人的冲泡技巧及手法,这个过程便是“茶艺”。

第四个层次,通过“品茶”和“茶艺”之后,由茶引入人生等问题,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从而达到精神上的愉悦与性情上的升华,这便是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真正懂得茶道的人,一定懂得人生。

著名作家周作人曾这样说:“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由此看来,他一定真正地懂得人生。

茶道不仅是一种关于泡茶、品茶、鉴茶、悟茶的艺术,同时也算得上是大隐于世、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

它不但讲求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注重精神内涵,从而将茶文化的精髓在一缕茶香中传遍世界各地。

茶道的意思

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 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 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的意思,一起来看看。

茶道的意思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 .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

古人品茶讲究六境:择茶、选水、侯火、配具、环境和品饮者的修养,其一招一式有极严格的要求和相应的规范。

宋代品茶有一条法则,叫做“三点”: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景色宜人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

明代品茶要求更为严格细致,有“十三宜”和“七禁忌”。“十三宜”即: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吟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含,十一会心,十二赏鉴,十三文僮。“七禁忌”即:一不如法,烹点不得法;二恶具,茶具不清洁;三主客不韵,主人,客人举止粗俗;四冠裳苛礼,过于拘束礼仪;五荤肴杂陈,茶贵清,一案荤腥,不能辨味;六忙见,没有品茶的工夫;七壁间案头多恶趣,环境布置俗不可耐。

因此,品茶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的说法.

古人品茶讲究六境:择茶、选水、侯火、配具、环境和品饮者的修养,其一招一式有极严格的要求和相应的规范。

宋代品茶有一条法则,叫做“三点”: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景色宜人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

明代品茶要求更为严格细致,有“十三宜”和“七禁忌”。“十三宜”即: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吟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含,十一会心,十二赏鉴,十三文僮。“七禁忌”即:一不如法,烹点不得法;二恶具,茶具不清洁;三主客不韵,主人,客人举止粗俗;四冠裳苛礼,过于拘束礼仪;五荤肴杂陈,茶贵清,一案荤腥,不能辨味;六忙见,没有品茶的工夫;七壁间案头多恶趣,环境布置俗不可耐。

因此,品茶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的说法.

中国茶道的精神 廉、美、和、敬 和韩国的茶礼一样,中国的茶道精神也有不同的提法。中国虽然自古就有道,但宗教色彩不浓,而是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溶在一起,给人们留下了选择和发挥的余地,各层面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爱好选择不同的茶艺形式和思想内容,不断加以发挥创造,因而也就没有严格的组织形式和清规戒律。只是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茶文化热潮的兴起,许多人觉得应该对中国的茶道精神加以总结,归纳出几条便于茶人们记忆、操作的“茶德”。已故的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在1990年2期《文化交流》杂志上发表的《茶文化浅议》一文中明确主张“发扬茶德,妥用茶艺,为茶人修养之道 ”。他提出中国的茶德应是“廉、美、和、敬”,并加以解释:廉俭有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具体内容为:

廉——推行清廉、勤俭有德。以茶敬客,以茶代酒,减少‘洋饮’,节约外汇。

美——名品为主,共尝美味,共闻清香,共叙友情,康起长寿。

和——德重茶礼,和诚相处,搞好人际关系。

敬——敬人爱民,助人为乐,器净水甘。

大约与此同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程启坤和研究员姚国坤在1990年6期《中国茶叶》杂志上发表的《从传统饮茶风俗谈中国茶德》一文中,则主张中国茶德可用“理、敬、清、融”

四字来表述:

理——“理者,品茶论理,理智和气之意。两人对饮,以茶引言,促进相互理解;和谈商事,以茶待客,以礼相处,理智和气,造成和谈气氛;解决矛盾纠纷,面对一杯茶,以理服人,明理消气,促进和解;写文章、搞创作,以茶理想,益智醒脑,思路敏捷。”

敬——“敬者,客来敬茶,以茶示礼之意。无论是过去的以茶祭祖,公平是今日的客来敬茶,都充分表明了上茶的敬意。久逢知己,敬茶洗尘,品茶叙旧,增进情谊;客人来访,初次见面,敬茶以示礼貌,以茶媒介,边喝茶边交谈,增进相互了解;朋友相聚,以茶传情,互爱同乐,既文明又敬重,是文明敬爱之举;长辈上级来临,更以敬茶为尊重之意,祝寿贺喜,以精美的包装茶作礼品,是现代生活的高尚表现。”

清——“清者,廉洁清白,清心健身之意。清茶一杯,以茶代酒,是古代清官司的廉政之举,也是现代提倡精神文明的高尚表现。1982年,首都春节团拜会上,每人面前清茶一杯,显示既高尚又文明,‘座上清茶依旧,国家景象常新’,表明了我国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天强调廉政建设,提倡廉洁奉公,‘清茶一杯’的精神文明更值得发扬。‘清’字的另一层含义是清心健身之意,提倡饮茶保健是有科学根据的,已故的朱德委员长曾有诗云:‘庐山云雾茶,示浓性泼辣。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寿法。’体会之深,令人敬佩。”

融——“融者,祥和融洽、和睦友谊之意。举行茶话会,往往是大家欢聚一堂,手捧香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朋友,亲人见面,清茶一杯,交流情感,气氛融洽,有水乳交融之感。团体商谈,协商议事,在融洽的气氛中,往往更能促进互谅互让,有益于联合与协作,使交流交往活动更有成效。由此可见,茶在联谊中的桥梁组带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两位专家还认为:中国的茶,“能用来养性、联谊、示礼、传情、育德,直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茶之所以能适应各种阶层,众多场合,是因为茶的、茶的情操、茶的本性符合于中华民族的平凡实在、和诚相处、重情好客、勤俭育德、尊老脘二甲苯的民族精神。所以,继承与发扬茶文化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国茶德,对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在此之前,台湾的范增平先生于1985年提出中国“茶艺的根本精神,乃在于和、俭、静、洁。”

茶道的含义是什么?

茶道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

品赏茶的美感之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

功夫茶文化则起源于中国广东省潮汕地区。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华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扩展资料:

茶道的由来

茶道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由此可见,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陆羽所创的煎茶茶道。

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

直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根据《诗经》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道

百度百科-茶文化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