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茶与药酒>养生茶

中国十大紫砂壶大师

时间: 2023-01-12 21:12:46

中国十大紫砂壶大师

清代:紫砂的巅峰期,大师云集。华凤祥、陈鸣远、王南林、陈曼生、杨彭年、邵大亨、徐飞龙、瞿子冶等等,各有特色,各有创新。代表人物陈曼生,经典的曼生十八式把紫砂艺术推向顶点。二十世纪以后:文人壶盛行,紫砂壶集诗书画印于一体,让紫砂成为文房中不可或缺的一品。代表人物,紫砂七老,有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

紫砂壶的鉴别:1、颜色特别鲜亮、刺眼,鲜艳的壶不看!(基本化工料的,自然界色彩斑斓鲜艳的色是警示色);

2、拿在手里没有分量感的不看!真正紫砂壶体重。(假料,当然一些薄胎壶比较轻的,但一般宁愿错杀!主要是觉得薄胎壶使用要小心,易碰坏);

3、鉴别紫砂壶时绿色的、颜色怪异的壶不看!(绿色、铜绿、红的都是加化工料);

4、壶表面水色好的要小心!如果是未泡养过的壶,看上去水色就很好的,这种壶尽量不要!

5、紫砂壶鉴别时看壶的颗粒要清晰。有些加化料的壶,化料将颗粒包裹着的,颗粒看着不清析(需要用20-30倍放大镜看)。

6、壶是有杂质的,而且杂质还不少呢,这些杂质不光是铁质。这些杂质通常表现为黑色颗粒,在壶表分布不均匀,所以很多真正壶出窑时是比较难看的,看上去过分干净和均匀的壶需要小心。

7、紫砂壶就要有颗粒感,壶颗粒是比较清晰、干净的。颗粒看上去分布是不均匀的,比较自然,和调砂不同的。调砂颗粒一般是浮在壶表面的,或者这些砂内外渗透,但颗粒特点是分布比较均匀,有人为操纵的感觉。颗粒在泥料里比较和谐,调砂颗粒就显得比较生硬一些。

8、敲击壶听声音,紫砂壶的声音应该是比较闷的那种陶罐声,如果敲击听到的是叮叮的瓷器声,这样的壶不碰。听声是为了辨别一下壶的烧制温度,叮叮的声音是壶瓷化的声音,一般是浆壶或者是假壶(化料)。

9、透气性不能做为检验紫砂壶的充分条件,一些化料壶也是有透气性的。

紫砂壶十大名家

紫砂壶十大名家:

一、顾景舟

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顾景舟是公认的紫砂壶名家排名第一,是当代七大紫砂老艺人之一。

18岁的时候就拜名师学艺,三十年代后期到上海制壶仿古,54岁进入宜兴蜀山陶业合作社(紫砂工艺厂前身),一生三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

在整个东南亚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被海内外誉为“壶艺泰斗”,许多出自顾景舟的紫砂壶都成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的收藏品。

二、徐秀棠

徐秀棠,1937年12月出生于宜兴蜀山紫砂陶艺世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现任无锡市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江南大学客座教授,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获奖作品有《坐八怪》、《雪舟学画》等。

在紫砂壶名家排名第二位的是徐秀棠,1954年徐秀棠拜紫砂陶刻著名老艺人任淦庭为师学习紫砂陶刻,1955年随师父进入蜀山陶业合作社。

后来徐秀棠又开始学习彩塑,1959年才开始从事陶刻陶艺创作,主攻紫砂雕塑,刻苦学习多年并没有白费,徐秀棠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还被多个国家的博物馆收藏,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名家。

三、吕尧臣

吕尧臣,男,汉族,宜兴人,生于1941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几十年都潜心紫砂壶艺,师从壶艺大师吴云根,后又得到朱可心、顾景舟等名家的指导,先有“吕竹”之称,后博采众长,大胆创新,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吕氏壶艺”。

还开宗立派创造“吕氏绞泥”技法,改变紫砂陶艺原有的内涵和形式,被誉为“壶艺魔术师”,在紫砂壶名家排名中排在第三的位置。

四、汪寅仙

汪寅仙(1943年-2021年2月28日),女,生于江苏宜兴丁山丁南村。汪寅仙1956年考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先后师从吴云根、蒋蓉、朱可心、裴石民等名家,1973年进厂研究所,得顾景舟大师指导。

1976年至1977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举办的“日用陶瓷美术设计培训班”进修,1989年她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06年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艺术文化杰出传承人。

五、徐汉棠

徐汉棠,1932年5月11日出生于江苏宜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是中国紫砂界唯一获此殊荣者。

1948年初中毕业后即跟随父母学艺,于五十年代初即拜当代紫砂泰斗顾景舟为师,为顾老师第一弟子。1975——1976年入中央工艺美院进修。

他富有艺术天才,功底扎实,善复制传统产品,也精于创新,工艺造型独具匠心,以冰裂纹装饰见长,作品似冰如玉,尤善作各式微型小盆,每有手迹,均称“汉棠盆”,为上海盆栽界珍藏。

六、谭泉海

谭泉海,男,1939年生于江苏宜兴和桥镇,自20世纪50年代随着著名老艺人任淦庭学陶刻。

长期从事陶刻装饰工作中,自20世纪50年代随着著名老艺人任淦庭学陶刻,在长期从事陶刻装饰工作中,细细揣摩曼生三刀法、板桥郑书风,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曾任宜兴市人大副主任。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七、李昌鸿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55年10月考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工艺班,与夫人沈遽华均为顾景舟在紫砂工艺厂的第一代入室弟子。1958年起任紫砂工艺厂技术辅导、车间主任、技术科长等职。

1984年,由他设计、沈遽华制作的《九头竹简茶具》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1986年《丙寅大吉》组壶(合作)获全国陶艺评比一等奖。

2001年创作的《青玉四方》茶具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02年新作《母与子》方壶获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华艺杯”银奖,同年《一衡茶具》(九件)获中国轻工联合会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八、周桂珍

1958年进入紫砂工艺厂,在紫砂大师王寅春、顾景舟的带领下,学习紫砂成型的基本技法和知识。周桂珍擅长光素器,她认为,一件好的东西,不用加任何修饰就能看出它的自然美,才算最高境界。

她匠心独运的手法和艺术处理,使其作品既形神兼备,又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超乎前人地达到了和谐统一。作品风格造型典雅、线条流畅、色泽甜美、儒雅大度而极富现代气息。

九、顾绍培

1958年,顾绍培进入宜兴紫砂厂,师从陈福渊,后得当代壶艺泰斗顾景舟长期指导。长期授教,在紫砂事业中耕耘了四十余载。深研诸名师技法,集各派之精华,融艺术个性于一体。

曾多次赴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与技艺表演。曾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金杯奖、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华艺杯金奖。

十、鲍志强

1959年进厂从师谈尧坤、范泽林学习陶刻,1962年又转师老艺人吴云根门下学习制壶技艺。1965年得著名陶刻家任淦庭先生教泽,从事陶刻创作,1975年进修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后致力于紫砂艺术的创作研究。

善设计制陶,尤擅陶刻装饰,对书法、绘画、篆刻、紫砂史等方面均有独到研究,作品集紫砂陶造型设计和制作。

陶刻装饰诗、书、画于一体的表现形式,注重以文化主宰紫砂艺术的设计思路,形成了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在紫砂艺林中别树一帜。

紫砂壶大师排名

中国紫砂壶十大名家:顾景舟、徐秀棠、吕尧臣、汪寅仙、徐汉棠、谭泉海、李昌鸿、周桂珍、顾绍培、鲍志强。
紫砂壶师从古至今都有不同的名家,明朝时期的壶艺家有:金沙寺僧、供春、董翰、赵梁、元畅、时朋、李茂林、时大彬、李仲芳等。
清代时期的壶艺家有:陈明远、许晋侯、陈隐龙、项圣思、陈汉文、徐飞龙、张怀仁、朱石梅、于子良等。
民国时期的壶艺家有:李宝珍、杨莲生、范大生、光裕、冯桂林、陈少亭、王玉仙、刘兆福等。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其制作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
紫砂壶起源于中国绍兴,起始于明武宗正德年间,紫砂壶的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无锡宜兴丁蜀镇又名宜兴紫砂壶。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现在的人们不仅用紫砂壶来泡茶,还对其进行收藏。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