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美美的茶席,开启美好的一周
在购买茶具的时候,有的人喜欢成套买,如上图就是完整的一套茶具,搭配起来不必太费心思,但永远就是那一套,有点单调。
有的人喜欢单买,这次淘回一个壶,下次淘回一个杯,再下次又淘回一个茶荷搭配茶席时,费点心思,动动脑筋,常常能搭配出惊喜的效果来,可变换的花样也很多。
杯小茶的茶席,也常常是“混搭”的,今天就来给大家总结一些小诀窍!
紫砂
紫砂壶是很常用的泡茶器,搭配紫砂壶的杯子可以是紫砂的、陶瓷的,甚至是玻璃的。但是壶承就没那么容易配了,壶承起的是一个承载的作用,用颜色深一点质感粗犷一点的铜、石、木,甚至粗陶等,更有韵味。
玻璃
玻璃器皿晶莹透明,是一种很百搭的材质,比如说玻璃的公道杯搭配不同的茶具都很自然。不过,玻璃茶具的使用也是有季节性的,在夏天的时候,用玻璃茶具在视觉上能起到一种清凉的感觉,但是天冷的时候看起来就很冷。茶具所给人的感觉也是茶席布置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瓷器
瓷器质地光洁精致,与陶器的粗狂深沉不同。因此瓷器适合搭配材质或器型更加简约、典雅的茶具。能够给人一种雅致、淡然的感觉。选择瓷器还是陶器来泡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要泡什么茶,在这基础上再考虑美观,毕竟茶席是为茶服务的。
竹木
竹木也是很天然的材质,贴近自然的东西放在茶席很容易融入。我们常用的竹木茶具有茶荷、茶拨、茶托、壶承等,几乎也是百搭品。注意竹木有偏浅的原竹色、原木色,也有经过烤制碳化的深色,可以根据其他茶具来选择。
布置一个茶席,不必拘泥于同样的材质和色彩,用不同的茶具,多进行试搭,往往能搭配出比一整套茶具还好看的效果呢~
这几天Y老师去云南放几天假,排排在武夷山积累了多年的湿气,更新慢就当给同学们的腰包也放个假。
虽然说是去放假,可之所以选择云南自然是因为有好茶,老班章,冰岛,薄荷塘这些肯定少不了啦,Y老师还专门抽出一天的时间,拔了云南少数派古树白茶的草,真的是完全颠覆了我对云南白茶的“偏见”,找时间我在隔壁“白茶教室”和大家分享。
但是作为一个说话口音已经不知不觉带上武夷山腔调的外地人,不管喝再多茶要是没有喝上一泡靠谱的岩茶,总感觉这一天的茶没喝到位,睡不着觉,写不出稿。所以在云南,每天的ending就是偷偷摸摸地喝一泡“非卖品”。
最近非卖品不能晒了,只能晒一晒能泡后非卖品的小盒沏。
其实出门之前我还小小地纠结了一下,到底要不要带上我都小盒沏,毕竟我们每天的行程里除了茶山就是茶商,再加上云南也是著名的茶区,我想就酒店里这么也会安排一套茶器吧。
想着想着我就把小盒沏从行李箱里丢了出来,临出门的时候发现摄影包里还有一个空档,就顺手插了进去。后来的行程证明我这个决定可以说得上无比正确。
在普洱系的茶器中,所有的泡茶器无一例外地比岩茶系大上一圈。如果是盖碗泡的话基本上都在150cc到180CC之间,如果是紫砂壶,我的天呐要是我是在普洱茶区第一次看到紫砂壶的,你和我说紫砂壶不合适泡岩茶,我可能真的会同意。
最奇怪的一点就是在同样也是茶区的云南,酒店里提供功夫茶器的也是凤毛麟角。我在版纳入住的是一家著名的网红豪华酒店,这家酒店小红书上网红必须打卡的杀手锏就是价值四百多块钱的泳池漂浮下午茶。
就在这样一家所谓地处茶区的“顶奢”酒店里,居然没有提供功夫茶具,更不用说适合岩茶的功夫茶具了。于是,我大脑袋一激灵,在错开网红打卡的高峰时段跟酒店服务经理借了一个小时的“草船托盘”,在全程没有网红肉身的前提下完成了小盒沏1.5版的东南亚风情首秀。
接下来,就是属于 小盒沏的SHOW TIME!
其实有眼尖的同学,小盒沏似乎和原来的版本不太一样的( 相关链接: 茶器之美:你的便携茶具配的上顶级岩茶吗? )。是的我们荣幸的通知,我们把这个最适合泡乌龙茶的便携茶具小小的升级了一下,让他更适合了,按 汽车 的标准这算是中期小改款,按IT行业的标准,算是1.5版本吧。
最直观的改版就是小盒沏盒身的颜色,从原来的经典黑、到汝窑色,再到当下北欧气质的水泥灰,强调的不是水泥感,而 是有腔调的塑料感 ,据说特别适合钟情于各种高级灰的霸道总裁们。
别问我塑料感怎么谈腔调,反正你得入手了才感受得到的实在。
另一个核心的升级在于这个里面匹配的小杯子,这是一个纠结且痛苦的改变。
1.0版本的杯子是潮州传统的手工杯,器型不用说了,是千锤百炼的经典器型,但是他确实是比较容易脆弱,其实在携行的部分还好,最主要是使用中就真的如蛋壳一般特别容易磕碰。
这两个特点让童鞋们对这个杯子爱恨交加,喜欢的人说这个杯子就能值回票价,而不喜欢的就觉得为什么要这么小杯子啊,为什么要这么薄。另外一个产能也不能完全跟上我们的节奏。
经过非常艰难的取舍,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个杯型,参考了传统的铃铛杯,在底部加厚处理,这在外出使用的场景中可以增加他的稳定度。
在材质上,我们选了德化传统的“猪油白”,虽然不是手工制品,但是质感和使用起来的感觉都不输给1.0版的白玉令,容量上也增加了一点点。
在盖碗上我们也改进了一下,选择了同款泥料的德化白瓷制品,质感比1.0版本有了一点提升。
其实我个人是特别喜欢1.0版本的小杯子的,所以为了我这一点点个人的喜欢,我们线上依然保留1.0版本的销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决定。
最后就包装的升级。
对于包装这件事,我们一直都是极简主义者,对于那种打开就丢的包装,我一直的概念就是能省则省,少给地球增加负担。
1.0版本的时候,我们没有设计常规的纸盒,而是附赠了一个携行的布袋,但是当时的设计在颜值上让我不太满意,产品图片上我都没有上,很多童鞋拿到手后倒觉得这是个惊喜。这一版,我们对这个布袋也进行了升级,虽然还不是100分,但是终于可以秀一下了。
这个是岩茶教室唯一一款无限量供应的工业产品,也欢迎各大厂家来找学委联系定制事宜。
除了旅行中的茶具之外,断货很久的岩茶教室和弥云斋联名款“花一样的盖碗”再次到货了,这个联名款的盖碗也是我自己最近在家用的最多的茶器,还是那句老话, 比她好看的盖碗没她好用,比她好用的盖碗没她好看。
具体的内容可以见上一篇文章,这里我就不洗自己的稿了( 相关链接: 岩茶教室联手弥云斋,为岩茶专属定制“花一样的盖碗” )。
其实这个盖碗设计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泡茶的部分,从注水线到碗底的部分都尽量和审评的标准盖碗一致。
颜值的部分,我们则交给弥云斋女主人青山伤脑筋。
要知道Y老师这么造作的人能够绝对信任的品控不算多,青山绝对是值得放心托付的,第一批之所有走那么快是因为我们下单50个的前提下符合弥云出厂标准的只有惨淡的21个。
这次的批次也是Y老师年前再次下单的,也只有28个的成品。
按岩茶教室的习惯,这应该也是这一批盖碗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补货了,毕竟不重复才是我们这些年前进的“驱动力”。
中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是中国茶文化中灿烂的一页。面对各种各样的茶具我们要怎样摆放菜合适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茶具的摆放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茶具的种类及用途 1、陶土茶具
虽然陶土茶具硬度高,但不会瓷化。从胎的微观方面观察它有两层孔隙,即内部呈团形颗粒,外层是麟片状颗粒,两层颗粒可以形成不同的气孔,正是由于这两大特点,使紫砂茶壶具有非常好的透气性,能较好地保持茶叶的色、香、味。
2、白瓷茶具
白瓷茶具具有坯质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等特点。因色泽洁白,能反映出茶汤色 泽,传热、保温性能适中,加之色彩缤纷,造型各异,堪称饮茶器皿中之珍品。
3、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更以其质地细腻,造型端庄,釉色青莹,纹样雅丽而蜚声中外。
4、黑瓷茶具
黑瓷风格独特,古朴雅致,而且瓷质厚重,保温性能较好,故为斗茶行家所珍爱。
5、漆器茶具
脱胎漆茶具通常是一把茶壶连同四只茶杯,存放在圆形或长方形的茶盘内,壶、杯、盘通常呈一色,多为黑色,也有黄棕、棕红、深绿等色,并融书画于一体,饱含文化意蕴。且轻巧美观,色泽光亮,明镜照人。不怕水浸,能耐温、耐酸碱腐蚀。脱胎漆茶具除有实用价值外,还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常为鉴赏家所收藏。
6、玻璃茶具
玻璃杯最大特点是质地透明,光泽夺目,可塑性大,造型多样,因大批生产,故价格低廉,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7、金属茶具
因为金属茶具的密闭性要比纸、竹、木、瓷、陶等好,具有较好的防潮、避光性能,这样更有利于散茶的保藏。
8,竹木茶具
价廉物美,经济实惠,但现代已很少采用。至于用木罐、竹罐装茶,则仍然随处可见,特别是作为艺术品的黄阳木罐和二簧竹片茶罐,既是一种馈赠亲友的珍品,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9、其他茶具
中国历史上还有用玉石、水晶、玛瑙及一次性的塑料、纸制茶杯等。不过最好别用保温杯泡饮,保温杯易闷熟茶叶,有损风味。
茶具应该如何摆放? 茶杯与茶壶属于茶具,茶杯与茶壶正确美观的摆放是茶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茶杯与茶壶的摆放很讲究。
1、通常于茶具的摆放要布局合理、实用、美观,注重层次感,有线条的变化,摆放精美的茶具能给居室带来雅致闲性。
2、摆放茶壶和茶杯的过程要有序,左右要平衡,尽量不要有遮挡。
3、如果有遮挡,则要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摆放,将低矮的茶具例如茶杯放在客人视线的最前方。
4、为了表达对客人的尊重,茶壶的壶嘴不能对着客人,而茶具上的图案要正向客人,摆放整齐。
茶与茶具 1、绿茶
绿茶最好是选择透明的玻璃杯,当然青瓷、白瓷、青花瓷的杯子也是可以
的,但是最好选择无盖杯。
2、红茶
红茶的茶具可以选择盖碗、盖杯或者是咖啡杯都可以,内挂白釉紫砂、
白瓷、红釉瓷、暖色瓷的茶具都可以。
3、花茶
花茶的话,可以选择青花瓷、青瓷等盖杯、盖碗。
4、乌龙茶
乌龙茶的茶具选择是紫砂壶杯具或者是白瓷壶杯具、盖碗、盖杯是最美的。
5,普洱茶
普洱茶的茶具选择可以用紫砂或陶瓷茶具泡,同时也可以用玻璃茶海装茶,以便于欣赏汤色。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