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根艺双耳瓶
天高云淡,艺高人大胆。
不做根艺非好汉,屈指好器二三。
双耳瓶身高耸,双手紧握不松。
今日镇宅在馆,何时响动九宵?
图为:田家祥天高云淡双耳瓶
器道三千,根艺只是其一。但亦不可小觑。
这些中华珠宝,如一颗颗璀璨明珠,点亮了东方艺术。它的古拙,它的放荡不羁,它的洪荒之态,让我们在见过了一幅幅诗情画意之后,又回到了太初天地。没有绚丽色彩,没有明暗对比,没有花鸟草虫,没有山水风光,有的只是一个个恢宏的造型,一个个苍凉的古意。
在根艺的世界里,你看到的是剥离了皮相后的真相,是舍弃了色彩后的拙感,是回归自然后的厚重与磅礴。
树根,长成了耳朵状,弯曲成耳,一左一右,在田家祥的回顾访谈上,他说,“这一对双耳,听八方风啸,我自充耳不闻。谈不上大寓意,谈不上大哲理,只是当时的一个想法,现在的世道,诱惑太多,声音嘈杂,大耳,不是一概接收,相反空心的圆圈,让闲事更容易一啸而过随风而去。”
器身也非光滑一片,斑驳的树纹爬了上去,器身两翼的树枝节眼,让光亮如镜的建水陶少了一份稚嫩,多了一重厚重。正面的树皮边缘内凹进去,看上去仿佛要脱落似的,这种吹毛求疵的工艺营造,往往会触摸到出其不意的逼真之境。
我们经常会在山峦的一起一伏之间,感叹平原的一马平川,也会在一望无垠的平地之上,惊叹高山的巍峨雄奇。同样,根艺也是如此。它并非光滑一片,也并非一身斑驳,两者之间彼此的交融默契,会让根艺如山峦一般此起彼伏雄伟险峻,让平滑之地如平川一般平平整整。
这种相互之间的角色扮演,各尽其美,就像鲜花与绿叶,娇艳者愈娇艳,默默无闻者愈不动声色。难能可贵的是,在手艺人的脑海里,这些不着痕迹的构想,在日积月累后,常常一笔挥就。
一睹实物胜万言,根艺能够在万千陶器中占有一席之位,它的斑驳、浩瀚、浑拙无疑是有着这样的底气。
福州象园木雕工艺
福州象园木雕始于明末清初的建筑装饰和佛像,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而形成的,它有一套独特完备的雕刻技法。利用龙眼木、黄杨木为材料,经雕刻艺人制作而成。作品多为人物和动物,俗称“古董”。龙眼木雕作品古朴大方、粗犷别致、人物造型准确生动。黄杨木雕风格细腻逼真,传神洗练。象园木雕的作品的外貌特征,在于它保留木质的原有色泽和纹理,由于精细打磨,更显得圆滑细腻、精美光润。其木雕技艺之精湛,产品之典雅、精美,驰名中外,木雕在表现的题材方面也已十分广泛,有人物、山水、飞禽、走兽、花卉、鱼虫等。根雕看上去“粗”,看上去“自然”是一种返凿归真的艺术。而从事根雕的艺术必须经过“法、非法、非非法”这样艰苦卓绝的学习和实践,而一件艺术品须经过腹稿、图纸粗雕细琢、绑枝、塑形等繁琐的工艺程序才能完成。
独特造就福州根雕
经过几年的发展,福州根雕由原先的几家发展到三百多家,而全国的根雕企业也在逐年呈现几何式的递增,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没有个性化的产品是无法吸引消费者眼球的。
由于每个根材本身就有着独一无二的特点,大自然赋予了它们各种各样的独特形态,相对木雕来说根雕比较难被模仿,这也是以根雕闻名的福州雕根艺行业的优势。同时,福州根雕艺人从很早就意识到作品创意的重要性,在创作中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构思,在实践中通过不断学习来调整创作构思,积极树立品牌。
“天然形态为主,少量的人工雕琢为辅”是福州根雕的特点。福州根雕的艺术特色是拙朴自然的原始形态与精雕细刻的工艺融合为一体,就像人体穿上衣服一样,形象生动,自然传神,给人真实、巧妙的心理感受。福州根雕艺人充分利用根材本身的形态进行联想并创作出独特的作品,以吸引顾客。
福州根雕艺人为了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不断地参加各地主办的根雕大赛,通过比赛与各地的同行进行深入交流,通过交流拓宽自身的创作思路,提高创作水平。不仅参加比赛能拓宽创作思路,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也是木雕艺人提高创作能力的很好途径。树立自己的品牌福州的根雕企业深知品牌的重要性,坚持“只有独特才能创造价值”的理念,发展自己的根雕事业,把福州根雕的.区域品牌推向全国。
福州软木画工艺
中国软木画是由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西园村人吴启棋创立的。制作软木画的原料,主要是产自欧洲西班牙、葡萄牙及阿拉伯等地的栓皮栎树。软木有不透气、不透水、不起化学作用等优点,同时又具有质地轻软、不易燃、抗腐蚀、耐磨和富于弹性,有细密的天然纹样、色调纯雅的特点。制作软木画,要经过选材、雕刻、拼接、装框等工序。软木画妙在运用“以小观大”的艺术手法,“丛山数百里,尽在一框中”。产品有平面浮雕多层次的壁挂、双面座立透屏等。
福州寿山石雕刻技艺
寿山石雕刻艺术是从民间家具、建筑、佛像雕刻逐步发展起来的,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寿山石其雕镂和透雕,古色古香,十分精美。也多饰以雕刻,花草山水、人物鸟兽,都精雕细刻,格调古雅,是福州寿山石的精萃。寿山石雕是以产于福州北部山区北峰的寿山石为材料,艺人们施以雕刻技艺、审美加工而成的一种民间艺术品。寿山石雕技艺主要流传在福州市晋安区鼓山、岳峰镇、象园、王庄街道和寿山乡。其石质、石色、石形、石纹均极丰富,晶莹滋润,品种繁多,其技术主要包括圆雕、印钮雕、薄意雕、镂空雕、浅浮雕、高浮雕、镶嵌雕、链雕、篆刻和微雕等。其作品题材广泛,有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品类。现在寿山石雕的主要传承人,西门派有林文举、刘爱珠、江依霖、王洧华等,东门派有郭功森、林元康、郭懋介、林炳生、林发述,以及从木雕转行而来的林亨云等。
独特的西藏木雕艺术 工艺精湛价值高
藏拉萨市尼木县普松乡的手工木雕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代传承的一项古老技艺。普松雕刻手工细致,工艺精湛,深受群众的喜爱。目前,普松乡共有106名雕刻师和494名相关从业者,雕刻内容也从最初的宗教活动、人物礼仪、自然风光等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木雕工艺品也已成为重要的旅游产品,传统木雕工艺在保护传承中日渐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独特的西藏木雕艺术
木雕之都打造全球木制工艺品集散地
今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东阳市‘中国木雕之都’,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全球中小企业联盟又将东阳设为‘全球木雕产业合作基地’。”
木雕是东阳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专业技术人才众多。近年来,东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木雕为核心的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成立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和红木家具行业协会,制定东阳木雕产业发展规划,提升木雕产业影响力。为加快木雕人才培养,东阳市在鼓励一对一师徒传授基础上,在广厦职业技术学院、东阳职业技术学校、聋哑学校等开设木雕专业班。前年10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常设机构也由杭州迁入东阳。2008年,东阳市工艺木雕、木雕古建筑装饰、古典红木家具等年产值达145.2亿元。
今年,东阳世贸城木制工艺品市场成功转型升级为“中国木雕城”。目前“中国木雕城“已集中了木雕、根雕、仿古门窗、雕刻家具、佛像佛具、竹编竹艺等数万种优势产品,全国四大木雕上千家知名厂家会聚一城。
据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是一项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和东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高水准专业展会,现已连续举办三届。
你是不是打错字了,应该是粗陶。
粗陶定义:就是用含沙量含铁量比较多的陶泥烧制的陶器。至于是什么时候,什么人发明的,实在没人知道。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陶瓷的发明必定是在人类知道用火之后。
粗陶介绍
就是用含沙量含铁量比较多的陶泥烧制的陶器。
至于是什么时候,什么人发明的,实在没人知道。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陶瓷的发明必定是在人类知道用火之后。不经意地发现泥土经火烧后竟变的很坚硬,而且不再溶解的固体形状,于是懂得制作陶器了,从此,人类的生活便跟陶瓷结下不解之缘。
粗陶历史
中国陶瓷的制作,远从八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了。虽然瓷器的发明时间较晚,但其出现,无疑是先民累积丰富制陶经验后所获得的丰硕成果。一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的点点滴滴,无不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智慧与创造力的民族。而瓷器的发明,更使得中国在世界上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博得了“瓷国”(China)专有的称号。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断定中国原始陶器开始于距今八千年左右是不成问题的。最早的彩陶发源地在黄河流域,尤其以陕西的泾河、渭河以及甘肃东部比较集中。甘肃东部大地湾一期文化,不仅在器形上比较规整,而且绘有简单的纹饰,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这一时期已出现陶轮技术,制陶术已成为一种专门技术。半坡文化的彩陶在略晚于大地湾一期文化,其纹饰也略为复杂,以几何纹样为主。在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地区为中心的庙底沟文化,彩陶花纹则更加富于变化,以弧线和动感强烈的斜线体现变形的动物形象。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鱼、鸟、猪以及人类自身都被作为装饰纹样。这些纹饰的描绘手法都很生动,布局合理,是原始绘画的佳作,也是研究中国绘画史的可靠形象资料。
纵观中国彩陶的技术与艺术,历时四千八年。其实它的上限年代还是个难以考据的迷,随考古发掘工作的不断进行,可能还会出现不同的新认识。就目前现有的资料而言,可以说原始陶器不仅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它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史上无比辉煌的一章。
中国的陶瓷艺术,有令人引以为豪的悠久历史和成就,诸如:秦汉兵马陶俑的朴拙高古,唐三彩造型与釉彩的绚丽多姿,宋瓷的幽澹高雅、韵致精微,更是达到陶瓷艺术的极致,而明清时的繁复精美,在在都表现出民族的生命情调与人文特质。
陶和瓷区别
人类一开始只知烧制低温的陶,后来才慢慢学会烧制高温的瓷。“陶”,广义的是指所有的陶瓷, 也就是指所有黏土或黏土混合物经成形、烧制而成的各种制品。“瓷”,是指较高温烧成的制品。通常习惯上的分法是指坯体含氧化铁成分较高,成暗红色状,烧成温度在1250℃以下者为陶。坯体含氧化铁成分较少,呈白色状,烧成温度在1250℃以上者为瓷。又有人依叩声、坯体吸水性、透光性等来区分。不过,实在讲,陶与瓷很难做一个明确划分。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