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茶与药酒>养生茶

为什么精心养壶却达不到理想效果

时间: 2023-01-13 20:47:21

为什么精心养壶却达不到理想效果

养壶,是很多紫砂壶爱好者的乐趣之一。壶经过不断地泡茶,冷热交替,壶身会变得光鲜润亮。一般三个月内外观就会有一些效果,数年后温润如玉,煞是可爱。

购买一把紫砂,精心侍养,结果发现效果并不如人意,为什么会导致这样呢?

常见的紫砂养壶现象

(1)壶面假亮

有的壶友喝茶时用喝茶的剩茶汁淋壶,用茶汁擦壶(用软的笔状刷子在壶身上抹匀茶汁)。等干了,再用麻木擦拭,致使壶身发亮。有的壶友喝完茶不洗壶,下回泡茶时继续泡茶。这种做法不仅不卫生,而且导致壶内大量细菌衍生,危害人身体健康。

看上去养壶出效果快,但往往养出的是“和尚光”,经常用茶汁淋壶,壶料颗粒粗的话,会造成壶表面花的。

(2)壶面无光

壶身热时用毛巾沾茶水擦拭壶身,不断地推搓。这种方法就好像擦皮鞋,将茶汁一层一层擦在上面。养亮后,如果久置半年以上不用,光泽会逐渐褪去。

(3)壶面光泽不匀

泡茶时将茶汁淋在壶身,茶汁倒出后,再用手来回擦拭。

这种方式养的壶,变亮较快,但养成后,最怕人的手气、水汽。一旦沾到了壶面,则养成的光泽容易褪去。

(4)壶面油腻发黑

泡茶时将茶汁淋在壶上,认为这样壶就能多吸收一些营养,且不擦不刷。久而久之,壶被一层茶垢包起来,壶表面变得腻黑而无美感。

如何正确养好紫砂壶

(1)用沸水将壶身内外淋烫一下,如此既可净壶去霉,亦可暖壶醒味。泡茶时因水温极高,茶壶本身因热毛细孔会略为扩张,水气会布满壶身。

(2)在每次冲泡间的空档时,用干净的棉布或茶巾,先用湿布把壶上茶水擦干净。再用干布在壶身上来回擦拭,反复持之以恒,壶就会显现出温润质感,会让人爱不释手。

(3)每次冲泡之后,必须把茶叶与茶水清出,用热水冲淋壶身内外。由于紫砂壶身具较高的气孔率,遇热时,因热胀冷缩的关系,气孔相对扩大。此时可用棉质布巾趁机擦拭壶身,让茶油顺势渗入壶壁细孔中,日久便可累积出光泽。

(4)壶不要用化学清洁剂刷洗,不谨会将壶已吸收的茶味洗掉,甚至刷掉壶外表光泽,也会吸收清洁剂的味道。养壶应该准备两条毛巾,湿的用来清洁,干的用来抛光。最好用纹理细一点的,软一些的,吸水好,容易干的。

好茶配好壶,而壶并不在于你使用了多久,而在于你有没有用心保养呵护它。它的回报就是把你喝的茶表现得最好境界,这才是目的。

怎么养壶,可以让紫砂壶的包浆更漂亮呢?

常常有茶客这样和我说,紫砂壶泡养和没泡养其实都是噱头,大多都是商家为了壶更好卖一些而编造出来的谎话。作为一个自小就成长在紫砂圈中的人,非常负责的告诉大家,紫砂壶经过泡养后确实是会形成一层包浆,当然还是要看茶者本身要怎么去养护它啦。

上图右边是我亲手泡养的子冶石瓢(紫泥,黄灯照射),左边是相同泥料相同窑温制作而成的捺瓢(未经泡养过),从壶本身的光泽看,就显而易见了吧,泡养后的壶,反光要更强烈些,正是因为壶身在茶水的浸润中形成了一层包浆。

特写:

因为是刚出窑,壶表面能很明显的看到紫砂泥的砂质感,比较粗糙。(用的泥料是手工炼制的紫泥,颗粒感还是比较明显的)

泡养了一个月之后的泡养效果,壶表面在灯光的反光效果下,有种非常润泽的感觉,但是又和市面上抛光过的壶的那种质感完全不同。因为这种自然泡养过后的质感,依然留有紫砂泥原有的矿物质感和颗粒感,保留着紫砂所应该有的本质,而抛光过后的壶,表面是非常光滑的,光滑到不自然,没有任何紫砂质感可言。

而且经过抛光处理后的紫砂壶,就没法养了,因为表面的颗粒感已经全部被机器破坏,再也无法展现出紫砂所应该有的魅力。

接着我们来说一下日常使用中,我们应该怎么养壶呢?

一把新壶的第一泡茶,就意味着茶者和这把壶结下了缘,需要细心地养护它,养壶的同时,也是在养自己,从茶中品悟人生,修养身心。

因为新壶刚出窑,所以壶表面往往都较为暗沉,还附着窑中的一些灰尘,所以我们首先就要开壶,洗净壶身,去除灰尘。紫砂具有吸水性,每一次的泡养,茶水都会慢慢的渗透进壶身里面,时间久了,如果“养壶”的方式得当,茶壶就会越养越漂亮。

泡养半年的仿古

紫砂壶是有灵性的,泡养的过程中,壶中注入了茶者的情感和对壶本身的用心,甚至是智慧、豁达、果敢、孤傲等个性特征,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人养出来的壶是不一样的原因了,因为喝茶习惯不同,有人爱喝普洱有人爱喝铁观音,再加上每个人对紫砂壶的爱惜程度不一,最终体现在茶壶上的,也就不一样了。

如果说一个人的形象是他精神面貌的体现,那么茶壶,同样也能体现一个人的品性。

近距离看一下:

远看甚至有一种通透的感觉,可能有些抛光壶、拉坯壶远看也会这个样子,这个时候要知道怎么分辨:看上图,底槽清泥全手工壶在黄灯下特写,即使在泡养半年后,壶表面挂瓷、包浆,但是手工拍打造成的泥门褶皱依旧是不会消失的,这是紫砂独特的质感。

泡什么茶,决定了之后茶壶所呈现的包浆是什么样的质感,普洱茶之类的茶汤颜色比较浓厚的,泡久之后紫砂壶就会有一种古朴文雅的质感,一般这类茶比较适合养紫泥或者段泥类的壶。铁观音,生普这类茶叶比较适合泡养朱泥壶,会更加养出朱泥润泽光亮的质感。所以,一种茶泡一把壶,也不是不无道理的。每一种茶的属性,每一把壶的属性都是不一样的,需要搭配好,才能养出漂亮的壶来。

同泥料、同窑温、同一个艺人的清水泥壶对比(清水泥泡养后远看有点像朱泥)

特写对比

包浆的养成需要正确的方法,很多人虽然养壶很长时间但却不见其效果,其实将茶汤直接倒在紫砂壶的表面上,而不对其进行擦拭,是错误的,因为这样久之便会在壶的表面堆满茶垢,则破了紫砂壶的“相”,应该用干净的专门的养壶巾对紫砂壶的表面进行擦拭。

养壶切忌不能急功近利,这和喝茶的道理是一样的,应该注重享受的过程,只要方法适当,一定会有比自己预期很好的包浆效果的。但是:想养好壶,首先也要尽量选择质地上乘的原矿泥料制作的手工紫砂壶,那些低劣、残缺之壶养得再好,终究也是残缺。

如何养好一把上好紫砂壶

不管多么贵重的壶都需要精心养护,只有养过了才算是真正的好壶。那么应该如何保养紫砂壶呢?对这个问题就如同大家泡茶的手法一样,大家各有说法。每个喜欢养壶的人都是通过长期相互交流、仔细观察、沏茶实践,逐渐形成了个性化的养壶习惯。
保养紫砂壶,实际上是大部分爱壶之人的兴趣所在。紫砂壶在日复一日地茶水冲泡,用手把玩后,紫砂泥中的砂砾会随之“潜移默化”,养壶的成果在几个月内就会凸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壶身会变得更加润泽,令人爱不释手!
保养紫砂壶,就像修身养性。经过精心养护的壶,气质内敛,不露锋芒,就像书中描述一般如“翩翩君子,温润如玉”。因此许多人视壶为友,将其当作有生命一般。
养壶方式复杂繁多,有些爱壶之人难免会误入歧途。
有些壶友过于追求“壶里茶山”,在品茗之时,经常将茶水浇淋于壶上;使用茶水涂抹于壶身。待壶表面干之后,通过用布来回揩擦使壶看起来更有光泽,甚至有壶友饮完茶后不及时清洗壶身壶内,等到再次泡茶时接着使用。
这种养壶方式显而易见,弊大于利:由于壶内未经过清洗,有害物质大量滋生,不仅不养生,更不利于人体健康。表面上给人感觉壶养出光泽了,实际上只是虚有其表。有些壶目数较低,如果茶水淋得多且不均匀,壶的色泽自然而然变得杂乱。
在下有个朋友,性子急躁,新壶刚到手就迫不及待开始养,觉得壶不够有光泽,于是手脸并用,企图通过皮肤的上的油脂给壶身带来光泽。这画面太美了,在下不敢想象。
而正确的养壶方式是怎样的呢?(敲黑板、划重点)
在放入茶叶之前,壶内壶外均要使用热水浇一遍以达成消毒的目的。水将热量传递给壶,壶温过之后更能使茶的香气传播开来。与此同时,可用干净的茶布来回揩擦壶外。切记在事后取出泡饮过的茶叶,并用热水冲洗壶内,放置好后阴干。
喝茶的目的是养生,这种养壶方式既干净,又不会危害健康,还能让壶得以休整。虽然这样的养壶方式所用时间比较漫长,凡事都要讲究循序渐进 。有了量变才会有质变,万不可焦躁,如果做事一味追求速度,逆其道而行之,结果反而会离目标更远。如果想要快速完成某件事,其效果未必会好,甚至大失所望,万不可急于求成。
而这种水到渠成的方式,养出来的壶色泽通透,如玉石一般温润内敛。
一千个壶友心中有一千种养壶方法。
大师级别的壶,价位高,数量稀少,如果舍不得用来泡茶,或者怕手滑损坏,将其自然放置于壶架上就行。但这样的话,估计得到下个猴年马月才能养好。
在下教各位一招:用半干的茶布或者毛巾擦拭壶身,最好坚持每天都能擦一遍,时间长了壶身会像泡养过那样,但即使壶身手感柔滑、色泽温润,壶内也如刚入手的新壶一般。
大部分壶友拥有的壶不止一把,甚至摆满了壶架。如果泡一次茶用一把壶,那样要养到什么时候!于是有些聪明的壶友就想到了一个办法:每次泡茶时,一把壶泡茶叶,另一把壶盛茶汤(充当公道杯使用),这样事半功倍、一举两得,不失为一个妙计!
有的壶友“以战养壶”,认为“用进废退”,一有空余时间就泡一壶茶,久而久之就自然养成了。有的壶友壶太多,又想把把都养,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实在没办法腾出时间,只能拜托亲朋好友帮忙泡养,养好后再物归原主。
养壶方法真是五花八门。
还有一点需要提一提,养壶一般是用茶水养,泡茶所使用的茶叶必然会影响到壶养出来的效果。常言道:清亮者绿,浓艳者红,红茶养壶比绿茶快得多。而普洱茶养壶虽然也见效比较快,但是要防止喧宾夺主,掩盖泥料本色。私以为红茶与朱泥是绝配,用红茶养朱泥壶事半功倍,在下非常喜欢宜兴本地红茶“宜红”。
当然,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泥料也是养壶的本钱,如果泥料不纯,养到天荒地老也没用的。
最后想说的是,喝茶本就为了身体健康,养壶只是兴趣使然。首先,不管使用何种方式养壶,都要以身体健康为前提。其次,就是不要刻意为之,顺其自然就好。《论语·子路》有言:“欲速则不达”。如果一味追求速度,导致茶壶油腻不堪,成了藏污纳垢之所,那就真的是舍本逐末了。“养壶无定法”,只要用的舒服,喝得舒心,能够体验到喝茶和养壶的乐趣,那就足矣。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