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们按照大多数人习惯性的叫法,将传统意义上的“茶通”和演化至今的解茶工具都统称为“茶针”。
一、发展及现状
(一)材质
早期
最早属于“茶道六君子”之一,又称茶通,主要用于疏通茶壶壶嘴根部的蜂巢状内网处堵塞的茶叶,最早主要使用竹木骨角为材质制成。
现代
现由于普洱紧压茶的大肆兴起,需要使用茶针撬茶取茶,由于对硬度的需求,逐步改用金属类材质制作主体部分。
(二)造型
用于撬取普洱紧压茶的“茶针”主体部分通常有针锥状、刀匕状,另外也有凿状的“茶针”,而同样是紧压茶的黑茶则常使用“茶钳”进行撬取。
针类:粗细不一,均为尖头。
刀匕类:匕首状居多,具体造型不一,或有铭纹(注意区别人工制作的纹路及大马士革刚自带)
凿状:实属异形茶刀,头扁平而宽。不常见。
茶钳:大多用以解黑茶或过紧的紧压茶。
【主体】
竹,木,兽角,兽骨,这些主要用作传统茶针,即茶通,现较多使用白钢,大马士革刚,不锈钢,铜,苗银等。
【握柄】
茶针主体与柄插入式连接,多用于针锥状主体的茶针。此类茶针的握柄多采用竹、木类材质。也有主体与握柄使用统一材质一体成型的。
【基底】
“茶针”后端延伸出“基底”,使用其他材料(线绳、木质、合成材料、角骨等)缠绕、粘合、或其他方式组合成握柄,多见于刀匕状为主体的“茶针”(即茶刀)。
【护套】
针锥类常见的护套有护尖圆珠、螺纹旋紧连接式护鞘及插入式扁平护鞘。茶刀类常用插入式护鞘。
【装饰】
主体部分制作装饰性纹理或造型的常见于刀匕类型的茶刀。
各种不同类型的茶针、茶刀都会通过不选用不同材质、制作不同造型、印刻不同纹路图样等方式进行握柄处的装饰,千奇百怪不一而足。另外,也常见在握柄尾端添加坠饰的。
另外也常有在护套上进行造型或文理装饰的。
二、使用方法
除多用于黑茶的茶钳用法基本同“老虎钳”外,其余的茶针及茶刀主要通过刺入茶饼或茶砖的侧面,小范围内多点插入使其松动后撬起所取部分。
三、挑选方法
茶针的选择主要考虑使用方便和造型美观两个方面:
1、对于造型的美观仁者见仁,在此不做过多评述。
2、便于使用方面,更多也取决于使用者的习惯。通常来说太过粗壮的茶针或肥厚宽大的茶刀使用起来相对困难,尖细的茶针或尖头扁平的茶刀相对便于操作。作为笔者自身,更为偏好用硬度充足的大马士革刚制作的细长尖锐的茶针,这样的茶针应对不同类型的紧压茶品都能游刃有余。
冲泡茶叶,除了好茶、好水外,还要有好的器皿。在陆羽《茶经》里列举了煮茶和饮茶的29种器皿。这是由于当时的茶类、饮茶习惯和物质条件与现在迥然不同,所以器皿十分复杂。例如现在有了自来水,取水用具就不必要了:有了煤气炉,也就没有必要去选择生火用具。如今茶具,通常是指茶壶、茶杯、茶碗、茶盘、茶盅、茶托等饮茶用具。
我国茶具,种类繁多。各种茶具的结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包含极丰富的内容。早已有人将其列为“茶具文化”进行专题研究。茶器具应包括泡茶时用的主茶具与一些辅助用品,以及备水备茶的器具。中国茶类丰富,民族与地区的饮茶习俗多样,茶器具的具体配备有很大的差异。再者由于个人的爱好与品味不一,冲泡技艺的不断创新,茶器具自然也不断变化与创新。在初步掌握茶类茶性的基础上,可以自由搭配茶具。这里摘要介绍一些基本的茶器具,以便于选取。
1、主茶具
(1)茶壶
用以泡茶的器具。茶壶由壶盖、壶身、壶底和圈足四部分组成。壶盖有孔、钮、座、盖等细部。壶身有口、延(唇墙)、嘴、流、腹、肩、把(柄、扳)等细部。由于壶的把、盖、身、形的细微差别,茶壶的形态就有几百种。
根据壶把造型可分为:
根据壶盖造型可分为:
(2)茶船
放置茶壶等的垫底茶具。既增加美观,又防止烫坏桌面。其主要形状有:
(3)茶盅
又名茶海,是分茶器具,将泡好的茶汤全部倒人。因有均匀茶汤浓度的作用,又叫公平杯。其种类有:
(4)小茶杯
(5)杯托(又称茶托)
杯托是承托茶杯所用的器具。其形态有:
(6)盖置
承托壶盖、盅盖与杯盖等物的器具,以保持盖子的清洁并避免沾湿桌面。其形态有:托垫形:如碟形杯托。
(7)盖碗
由杯盖、茶碗与杯托三件组成的泡饮组合用器,或用以盛放泡好的茶汤。
2、辅助用品
1、奉茶盘
盛放茶杯、茶碗或茶食等,奉送至宾客面前供其取用的托盘。
2、茶盘
泡茶时摆放茶具的托盘。其形态有:
规则形:茶盘呈对称的几何形状,如方、圆等。
自然形:仿照木头、石头等形态雕刻而成。
排水形:茶盘底部有孔,可使弃水流入下层的储水器中。
3、茶巾
一般为小块正方形棉、麻织物,用于擦拭茶具、吸干残水、托垫茶壶等。
4、泡茶巾
一般为大块长方形棉、麻、丝绸织物,用于覆盖暂时不用的茶具;或铺在桌面、地面上用来放置茶具泡茶(如举办无我茶会时)。
5、茶荷
敞口无盖小容器,用于赏茶、投茶与置茶计量。
6、茶匙
长柄、圆头、浅口小匙,将茶叶由茶样罐中取出时使用,不可以沾水。
7、渣匙
长柄小匙,可以沾水,用于去除茶渣。
8、茶针
细长、一头尖利的竹、木制长针,用于通单孔壶流或拨茶用。
9、茶箸
用于夹出干茶茶渣的筷子。或作搅拌配料茶汤用。
10、计时器
钟,表等,用于掌握冲泡时间。
3、备水器
1煮水器
包括热源和煮水器。
2、保温瓶
贮存开水泡茶,或贮存冷水备用。
3、水方
敞口较大容器,用于贮存清洁的冷水。
4、水盂
敞口较小容器,用于盛放弃水与茶渣。
4、备茶器
1、茶样罐
有盖小罐,由铁,锡,竹等制成。
2、茶瓮
陶瓷大瓮,用于大盆贮存茶叶的容器。
日常生活中用什么茶具呢?这要根据茶叶的种类、人数的多少以及各地饮茶习惯而定。
东北、华北一带,大多数人喜饮花茶,一般常用较大的瓷壶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饮用。壶的大小视人数多少而定。
江南一带,普遍爱好炒青或烘青绿茶,多用有盖瓷杯泡茶。
福建、台湾和广东等省和东南亚华侨,对乌龙茶特别喜爱,宜用紫砂茶具。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一般也用瓷壶或紫砂壶冲泡,然后倒入杯中饮用。
品饮各种名茶,如西湖龙井、君山银针、洞庭碧螺春等茶中珍品,则以选用无色进明的玻瑞杯最为理想。品饮绿茶类名茶或其他细嫩绿茶,不论用何种茶杯,均宜小不宜大。用大杯则水量多,热盘大,使茶叶容易“烫熟”,影响茶汤的色香味。
冬季,有人常喜用一种保温杯,这种杯对于泡茶来说任何时候都不太适宜。迫不得已只适用于泡乌龙茶或红茶等,不适宜泡绿茶,尤其不适宜泡高级绿茶和名茶。
四川、安徽等地还流行喝盖碗茶。盖碗由碗盖、茶碗和碗托三部分组成。个人泡饮或多人泡饮都适宜。
饮茶文化是传承上千年的历史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全部了解的,茶道更是充满了许多未知的魅力,你知道最基础的“六君子”如何使用吗?
还想了解》》 茶道发源地在什么地方
茶道六君子指的是:茶匙、茶针、茶漏、茶夹、茶则、茶桶这六样被茶叶兴趣者称为茶道六君子。“茶道,是汉族民间采造煮饮茶的技艺和方法。
在茶道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茶道组合,茶道组合,简称茶道组,也被称为茶道六君子。茶道组通常包含有:茶夹:也被叫做茶镊,外形就如同一个夹子一般;茶勺:也被叫做茶则,外形就是一个小勺子般。
茶斗:或者称为茶漏,外形就是一个环形的如同漏斗一般的器具;茶针:也有称呼茶通者,形状就是一根细头针的模样;茶刮:外形就是一个带有扁平弯头的棍状器具;茶瓶:外形如同花瓶一般。
茶道组作为在整个茶艺表演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更是品茗诗意画境的一道靓丽的风景,起到点缀之美,既是实用工具又是艺术的体现,让众多茶友爱不释手。其中可能吸引你眼球的,或许是用来存放组件的茶道瓶,其材质多样,造型各异,不只是有花鸟鱼虫,蕴意多多,也让茶道组因此而大大提高了其观赏性。
茶筒:是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茶匙: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茶漏: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茶勺:茶勺为盛茶入壶之用具
茶夹: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茶针: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茶道六君子材质通常为竹木,竹制品气质清雅,木制品质感纯然,与茶香墨香相得益彰。其他茶道配件:茶盘、茶席、茶巾、茶宠、茶垫、养壶笔、茶滤网。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