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茶与药酒>养生茶

云南玉溪青花(云南玉溪青花瓷器有收藏价值吗)

时间: 2023-01-13 22:16:58

云南玉溪青花

在距云南省会昆明不远的一个小城玉溪,曾经出现过可以与景德镇青花以及官窑青瓷相媲美的的瓷器,这些瓷器器形优美,纹样古朴,釉色纯净。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它渐渐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直到近年,人们又才重新发现它的美。这就是云南玉溪青花。

在玉溪市红塔区红塔山下瓦窑村旁的树林中,默默卧着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溪古窑遗址。这是一个依山势而建的瓷窑,像一条火龙趴在山坡上,故谓之“龙窑”。窑身长约30米,宽约1.75米,倾斜度为12度,气势不凡。如今,窑内经考古发掘整理,所有有价值的元明青花瓷片都已移至窑旁的展示区和玉溪市博物馆。

1960年12月,云南省博物馆的研究人员葛季芳在玉溪调查征集文物时,偶然发现了几块元青花瓷片。他顺藤摸瓜,在瓦窑村发现了三座古窑遗址,即“平窑”“上窑”和“古窑”,当时窑内遍地都是青花瓷片和渣饼。这是在云南首次发现古代陶瓷窑址。欣喜若狂的葛季芳随后在《考古》杂志发表了题为《云南玉溪发现古瓷窑址》的文章。这一发现引起了考古界和陶瓷界的强烈关注并受到高度评价,专家们认为玉溪窑青花无论器体造型、绘画风格、青花发色都具有元末明初的风格,意味着历史上云南釉下彩绘瓷器烧制技艺已全面成熟,具备高超水平。因此玉溪窑被学术界认为是全国除景德镇之外烧制元明青花瓷器的重要窑厂,它与江西景德镇、浙江江山一起,被著名学者冯先铭并称为“中国青花瓷器的三大产地”。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代玉溪窑青花鱼藻纹玉壶春瓶”,玉溪市博物馆收藏的“青花狮子滚绣球纹盖罐”,都是现存的玉溪青花瓷的元代珍品。玉溪市博物馆馆长陈泰敏认为,这两件青花瓷造型完整,绘画精美,青花呈蓝色,是玉溪元青花的杰出代表。

故宫博物院藏玉溪窑青花鱼藻纹玉壶春瓶

玉溪市博物馆藏玉溪窑青花狮子滚绣球纹盖罐

玉溪青花是一种早期青花,是中原文化与云南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是陶瓷文化的传播改变地方风俗习惯的见证。比如,云南起初是没有碗的,是陶瓷的传入,使碗成了当地人的生活用品。

在艺术风格方面,玉溪青花是大写意的绘画风格,是朴素、直率、奔放的艺术语言;在色彩方面,玉溪青花的瓷胎呈灰色,青花呈暗蓝色,釉色泛青;在绘画题材上丰富多样,玉溪青花有山水有人物有花鸟,有写实有抽象。

然而进入清代,因为中原文化及器皿的流入,玉溪青花逐渐沉寂消失,在清代200多年的历史中竟然无一记载。直到2013年,在云南玉溪政府及各界学者地努力下,玉溪古窑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玉溪青花瓷烧制技艺”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玉溪市成立了玉溪窑发展研究中心,复烧成功了元明时期的玉溪窑青花瓷器。让云南这一瓷器瑰宝再次回到人们的生活,焕发新的光彩。

云南玉溪青花瓷器有收藏价值吗

有。玉溪窑青花瓷是云南陶瓷史上的杰出典范,中国青花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极具收藏价值,据资料显,2014年玉溪窑青花玉壶春被拍卖了666666.00元/件,其收藏价值极高。大约在十四世纪,玉溪窑工就已经开始烧造青花瓷器,当时的世界上只有中国人掌握着瓷器的制作技术。

玉溪青花瓷你了解么

说起玉溪,许多人会想到抚仙湖、各种美食,却很少留意到这里的青花瓷、华宁陶等手工艺品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玉溪青花瓷 玉溪市博物馆藏玉溪窑青花狮子滚绣球纹盖罐(光明日报图片)

玉溪青花瓷历史悠久,始烧于元末明初,代表历史上云南陶瓷烧制技艺的杰出水平。玉溪与江西景德镇、浙江江山被称为中国青花瓷器的三大产地。

由于历史原因,玉溪青花瓷约在清初衰退,但在玉溪当地,烧制陶瓷的技艺一直延续至今。

玉溪市博物馆藏玉溪窑青花一束莲纹盘(光明日报图片)

为恢复玉溪青花瓷技艺,传承陶瓷文化,玉溪市红塔区全方位引导和支持陶瓷产业发展,重点打造玉溪窑青花瓷品牌。广交藏友 要积极参加收藏组织,参加收藏会所的学习,这是一条少走弯路的捷径。藏品想送拍一线拍行(北京翰海、北京保利等)可询一七六、三五0七、四四五六

2013年12月,玉溪窑青花烧制技艺被列为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华宁陶

华宁陶(玉溪日报图片)

华宁陶历史源远流长,陶器烧制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明朝洪武年间,一位名叫车朋的景德镇陶工迁居至当地碗窑村,建窑烧陶,传承技艺,华宁陶开始正式出现在中国陶瓷史上,并于清代到达其影响力顶峰。碗窑村也成为明清时期西南地区最主要的陶器生产交易集散地。但由于其制作程序过于繁复,且生产工艺跟不上时代发展,华宁陶自民国后期逐渐走向衰落。

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得益于华宁陶瓷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一方面得益于国内外市场对陶瓷产品的需求更加旺盛,为华宁陶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空间,华宁陶步入了复兴正轨。

华宁陶爱好者在红塔区洋红华宁陶器店选购陶瓷产品(云南日报图片)

近年来,华宁陶产业通过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已形成工艺美术陶瓷、建筑园林陶瓷和生活日用陶瓷三大陶业品类,陶瓷结构、产品体系基本形成。同时,华宁陶产业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从业人数日渐增多,收藏华宁陶、研究华宁陶的人员也不断增多。

江川铜

烧制铜锅(光明日报图片)

江川制铜业历史悠久,新河嘴村和渔村打制铜器的历史可追溯到600年前。出于生活的需要,村民以黄铜、紫铜为原料,锻打炊锅、脸盆、茶盘、茶壶及碗筷等生活用具。随着时代的变迁,加之种种历史原因,这一民间工艺一度断层多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整个江川仅有几名艺人打制炊锅、脸盆、茶盘、茶壶、墨盒、碗筷汤匙等器皿,且多为自用或供亲朋好友使用。1993年后,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江川青铜文化开始在民间慢慢复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