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器自古便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历代均以“煮水以银壶为贵,泡茶以银壶为尊”。银壶向来是宫廷皇家把玩之物,存世量少,银壶收藏在国内尚属小众,但凭其精良的工艺和东方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底蕴,近年来备受藏家关注。去年在广州市越秀图书馆展出了100多件银质茶器,每件银器均以999纯银手工打造,其中,“一片造白银茶壶”由一块完整银版打造,价值最高。
“一片造”收藏价值高,据了解,我国的金银器雕刻艺术始于春秋晚期。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白银一直被历代执政者垄断并严格监管,且贵金属雕刻材料稀缺、贵重。直到目前,银仍是国家监管材料,市场上除了银首饰外,其他银器交易甚少。根据国家规定,每一件金银器里都有相应的鉴定证书。由于银壶产量低,银壶收藏在国内比较小众。银材料的资源稀缺性保证了银壶的市场价值。但由于存量不多,市场一直没能炒热,一般情况下,一把做工精美的银壶数万元即可拿下。
与一般银壶不同,“一片造”银壶壶嘴是从里往外慢慢打出,壶底也靠敲打成型,而非焊接,所以“一片造”的银壶含银量最高。
“每只银壶制作成功率大概只有5-6成,且因为银质地柔软,无法刻模批量生产,多数为手工制作,制作一把银壶需要15天的时间。”受工序繁琐,成型及錾刻技艺难度极高等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银壶发展受限,日渐式微,曾一度濒临失传。银壶价值更多体现在工艺方面,“一片造”银壶工艺最为精湛。“除了把手与壶盖,壶体部分只用一块银版成型,不用熔接、灌模,纯粹用敲打来完成制作。
柒号宝斋“一片造”银壶制作工艺,传承自祖辈百年探索、实践经验,形成独具特色金银器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并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银器的制造工艺发展到至今可谓是多种多样,纯手工、半手工、纯机械都有,然而最耐人寻味的还是要数纯手工制造工艺,其中纯手工中还要数“一张打”工艺最为复杂。那么银壶中“一张打”工艺到底是怎么个一张打呢?
纯银999一张打银壶
一、什么是一张打?
一张打即是整个壶身,包括壶底都由一张银片打造;非一张打即是壶身、壶底分开打造或铸模,然后再焊接在一起。
通过肉眼我们可以清晰地分辨出一张打与非一张打,一张打纯银烧水壶壶身与底部没有任何焊接,但非一张打焊接非常明显。如今的制作工艺可以覆盖表面的焊接痕迹,那么我们可以从银壶内部来分辨。
纯银999一张打银壶
二、“一张打”的分类有哪些?
“一张打”主要分为三个境界:初级常见的为壶身一张打,高级的为口打出一张打,还有罕见的工艺最难得口耳一张打。
1,壶身一张打:壶身与壶底为一张银片打出,壶嘴焊接到壶身上,此种工艺属于较为常见的工艺。虽说常见,但匠人想要熟练掌握,也需要至少五年以上的时间。
2,口打出一张打:又称之为口打出一体壶,在壶身一张打的基础上,壶嘴也从壶身上打出,此种工艺较为复杂,需要预先对壶嘴部分留厚,不仅需要掌握熟练地技艺还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因此能熟练掌握的人少之又少。
3,口耳一张打:又称为口耳一体壶,在口打出一体壶的基础上,壶耳也是从壶身打出的。此种工艺十分罕见,不仅需要预先将壶耳部分留厚,壶耳部分也需要预留厚度,因此熟练掌握的匠人屈指可数。
纯银999一张打银壶
三、“一张打”之妙:
不管是人还是物,都讲究形神兼具,“一张打”的精品银壶亦是如此,形神兼具,让人爱不释手。
形:一张打的银壶,有效避免了壶身的焊接,特别是一体壶,工艺更为精湛,品相更佳,保持了壶形的完整性,也不用担心因为焊接造成壶身不美观、含银量偏低、不牢固等。
神:与非一张打银壶相比,一张打的银壶工艺更为精湛,多了灵气,别具韵味,承载着匠人师傅的心血,独一无二。
希望此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谢谢您的关注!
?今天,首先向壶友解释一下“一块造”不是老刘抛出来迷惑大家的概念,大家就可以理解成昨天介绍的“一片造”。这里出于尊重文化,以“一块造”行文。
中日工艺传承现状
日本的“一块造”与之前介绍到的“铁打出”有着极其相似的命运轨迹,随着一代金工巨匠的逝世,日本的“一块造”工艺也正式谢幕。
▲北村静香,金工巨匠
如今的日本银壶基本是焊接而成,焊接面壶嘴壶身的分界线打磨得会精致些。庆幸的是国内还存在部分会一片造工艺的银壶釜师。
对于精工、艺高的银壶师傅来讲,一片造不难,难的是把一片造银壶的壶嘴打制的精致,即壶嘴线条感流畅,手造过程中壶嘴与壶身过渡也流畅自然。
▲壶嘴与壶身过度流畅自然
有些精工釜师,一片造工艺拿捏得特别好,银壶壶嘴和壶身的分界线也是很清晰。
金工巨匠北村静香
北村静香〔1904-1976〕出生于冈山市锦钉,本名茂雄。
▲真锅提梁银壶
20岁时,拜冈山市的金工名家真锅静良为师,学到“一块打”捶打技术并将其创新发扬;
这项极具难度的技艺是通过锤子敲打整块金银,使材质扩大、申平来完成造型。
在日本有博物馆,他的每把作品都是独一无二,尤其口打出、一块造打出独一无二。
▲口打出银壶
其“一块造”作品,除了提梁与壶盖,壶体其它部位只用一块金银,不用熔接、灌模,单用敲打来完成制作,过程困难复杂。
尤其壶体圆的部分,需要通过数万次敲打一气呵成,甚至使整体壶壁达到几乎吹弹可破的程度。
▲一块造银壶
真锅静良与北村静香师徒正是以 “一块造”的独门技艺,让不少业界人士心生仰止。
北村系由来
北村静香于72岁时去世,因无真传弟子,被称为“一块造”领域里最后的巨匠。
由于时代的变迁,很多事物淹没在时间的洪流中,许多金工巨匠的详细资料都无法考证。
▲玉摘钮一块造银壶
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北村静香,完美演绎了“一块造”最后的谢幕,所以将拥有北村风格却不可考的美品称之为“北村系统”。
北村系统特点
秉承“一块造”的特色(也有非口打出,属较早期金工师作品或北村未达巅峰时期的作品);
▲豌豆荚铁提梁一块造金壶
壶身线条饱满,呈丸形,造型精美别致,环付置于肩部,肩线清晰提神,与简约、曲线优雅的豌豆荚形提梁相得益彰,以铁锻造出的提梁被称作「铁之钧」。
自然的环形摘钮穿过造型严谨的钮托,配合一体成型的口打出小短嘴,在行家眼里,这种“素面素心”的银壶尽管没有多余的纹饰,却反而有一种朴实无华、内敛深沉的美感。
▲北村静香造口打出铜壶
如何鉴别北村本工常见箱书署名“北村静香”。印款“静香”,多为红色。从师日本金工大师真锅静良期间作品署名“真锅静香”。晚期壶身多为刻款“金工师北村静香”。
市场热度
北村系统由于耗力费时难度极高的“一块造”与“口打出”技法已失传,加上精细的手工捶打制作,使得每一把壶的造型都会有不同的变化;
▲“虫蚀纹”豌豆荚提梁
其中细节处常可见巨匠的巧思,如“缺陷美学”、“虫蚀纹”与“金银锔钉”等特色也为北村系增添了一抹瑰丽色彩。
北村静香简介
1904年 5月23日出生于冈山市锦钉,本名茂雄
1923年 在他20岁左右拜了冈山地方备前烧的人间国宝真锅静良为师
1945年 战争中金属素材不容易得手,生活困苦
▲北村静香造铁提梁银壶
1964年 日本工艺会东中国支部的第7回支部展获冈山县知事赏
1965年 被冈山地方封为金工艺的无形文化财保持者(人间国宝)
1966年 工作房移到真金
▲北村静香造口打出银壶
1967年 支部创立10周年记念展获山阳新闻赏
1970年 被记载在文化厅的工艺技术紧急调查中
1973年 山阳新闻赏(文化功劳)
1976年 12月辞世 享年72岁
刘哥胡(壶)论
北村静香和他师傅真锅静良独创的制作技艺,不仅代表了大气浑圆的器型,更显示了银壶的珍贵。
一柄锤、一块银,没有熔接、没有灌模,单纯靠手工敲打一气呵成,落锤万千匠心留声。
?END?
本期关键词:一块造、口打出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