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茶与药酒>养生茶

茶杯对茶汤有何影响真还是假

时间: 2023-01-14 15:43:12

茶杯对茶汤有何影响真还是假

茶杯作为茶汤的承载物,通过它将茶汤带入我们口中,有人说:外形不同的茶杯会影响到茶汤滋味和口感。这说法是否可靠?我们就来一起看看。

杯口越大香气流失越快?

不同茶杯会对品茶产生影响,其中一个说法说得比较广,就是茶杯的杯口越宽越大,茶杯里的茶汤香气流失越快。究其原因,是由于大口杯的茶汤温度比小杯散的快。之所以会给人感觉大口杯喝茶的茶汤香气流失得快或者香气弱,是因为茶汤温度不同,温茶汤与热茶汤相比,容易给人产生温茶汤香气低的“错觉”。

但从理论上说,香气也并没有流失。茶汤喝进嘴里,水中依然有香。要知道,茶叶的香气在做青和焙火阶段就已经定型,一泡水中带香的茶,不论用什么杯子喝,水里依然是带香气的。

杯壁厚的茶杯喝茶比薄杯喝茶更醇厚?

一泡茶倒入厚茶杯与薄茶杯,如果你感觉到厚杯喝起来茶汤更醇厚,这同样也是“错觉”,是嘴唇接触到杯口,茶汤入口过程带来的错觉。要感受一泡茶是否真醇厚,还得是茶汤完全进入嘴里,由舌头来告诉你,在喝茶时大家可以仔细对比感受下。

大口杯、葡萄杯、圆融杯和直口杯等不同茶杯对茶汤感受的细微区别:

大口杯的优点在于,茶汤入口时感觉最圆润。由于开口大,高度低,液体的表面张力最大,而不是茶汤本身的圆润。从聚香和聚味的程度来说,这个杯子是最低的。

葡萄杯的形状是最常用和常见的,茶汤入口的圆润度低于大口杯,但比较真实和正常,聚香和聚味的程度高于大口杯,总体感觉比较自然和真实。

圆融杯,肚子略外鼓,口径略内收,其茶汤入口的圆润度稍低于葡萄杯,但也比较真实和正常,但其聚香和聚味的效果明显更好一些,综合口感是最好的。

直口杯,与品茗杯近似,茶汤入口的圆润度是最低的,但其聚香和聚味的效果是最好的,锐度最高。不过这个杯子使用上有点不方便的地方在于,因为口径小,所以喝的时候需要仰脖。另外也因为杯深,所以茶汤温度会比较高,在茶汤入口时,就会很自然的呈现吮吸式喝法,茶汤和口腔可以更充分的接触,可以更好的感受到茶汤的滋味,因而主观感觉上也会觉得茶水更好喝。

所以,综合所述:大口杯适合喝熟茶,特别能突显熟茶的圆润;葡萄杯的器形表现中庸,但比较真实和自然,适合各种情况;圆融杯特别适合喝生茶,但是也会有点需要仰脖;直口杯最适合试茶,能够把茶叶的内在特质清晰地表现出来。

不同的茶杯会影响茶水的口感吗

中国自古饮茶就需要泡茶壶来泡茶和茶杯来饮茶,茶杯是盛茶水的用具,水从茶壶而来,倒进茶杯,之后给客人品尝茶水。茶杯多由瓷器或紫砂陶制作,也有用玻璃制作的。用玻璃杯直接冲泡茶叶,有极高的观赏性。关于不同的茶叶,是需要不同的茶杯来冲泡的。
关于茶杯的挑选,关键在于杯口的适宜度,其次在于挑选材质,厚薄、弧度,这些都将影响茶汤的口感。有茶友问,品茗杯壁的厚薄对茶汤质量有没有影响?品茗前烫杯,分别对这两种杯子的品茗效果有何影响?现在聚祥春就来为大家解答。
杯壁厚薄的影响
要探讨这个问题,需要提前设定一些条件:
由于品茗杯材质、形状、釉料及烧结温度等因素不同,对茶汤效果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设定不同厚薄的杯子材质等因素是完全相同的。
总的原则——杯壁越薄,越有利于表现香气。
所以潮汕功夫茶四宝中的若琛瓯,应该是杯壁很薄的小瓷杯,一小杯乌龙茶饮下,即保证了高扬的香气,浓郁的滋味,又不至于饮水过多,成为负担。
反之,杯壁较厚的茶杯,不利于表现香气,却有利于表现厚重的汤感,适合用来品饮普洱熟茶、黑茶等不以香气取胜的茶品。
因此,在品茗过程中,我们应结合不同的茶品,配置不同的茶杯,方能更好的表现茶汤的最佳效果(就像《笑傲江湖》里的祖千秋,饮不同的酒,用不同的杯)。
开水烫杯的必要性
关于品茗前的开水烫杯,不论杯壁厚薄,我觉得都有同样的影响——高温除了更有利于表现香气,助益香气的挥发外,还有助于表现茶汤的韵味。
100°开水注入常温的茶杯,会使杯内开水温度下降至80-90°,这时倒掉开水,再注入开水冲泡好的茶汤,趁热品赏,其韵味要好于热汤注入凉盏后的效果,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试。
至于从健康安全的角度来看,开水烫杯是否有杀菌作用?考虑其烫盏的时间过于短暂,应该没有多大的效果,反倒是“客来待茶茶要新,人要热情茶要烫”的风俗习惯,是很好的注脚。

用保温杯泡茶叶对人有危害,这是事实还是危言耸听?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很多茶友,往往手里都有一个泡茶用的保温杯。聊天或者散步的时候,拧开杯盖喝口茶,浑身暖呼呼的,觉得美极了!

不过,每当这个时候,诸多文章都会告诉你:不要用保温杯泡茶!而且掰着手指头一一例举保温杯泡茶诸多弊端。

那么,保温杯泡茶有害说到底是危言耸听还是确有其事?

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反对保温杯泡茶派”的观点,在他们看来,用保温杯泡茶主要有以下几个坏处。

首先,他们认为,保温杯内持续的高温会破坏茶叶中的维生素、茶多酚等营养物质,降低茶叶的保健功效。

其次,经过长时间冲泡,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会持续大量释放,导致茶汤颜色特别浓重,味道很苦,而且茶香消失殆尽。

更有某营养学会理事称,用保温杯泡茶时,过多释放的咖啡碱、茶多酚会对胃肠产生刺激性,容易引发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等多种疾病,甚至认为长期用保温杯泡茶属于慢性自杀!

不得不说,现在专家认为的所谓“慢性自杀”的行为实在太多了。

手机不离身是慢性自杀,十二点以后睡觉是慢性自杀,整天呆在室内是慢性自杀……那么,人早晚得死,那活一天少一天是不是也算慢性自杀?

所以,我们不必看到这类耸人听闻的标题后就赶紧转发到“我爱我家”的群里。用保温杯泡茶,真的没有上述言论说的那么夸张。

美国普度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云无心称,茶树鲜叶中的确含有部分维生素,不过在制成干茶后已经所剩无几,100g绿茶中只有十几毫克的维生素C,而红茶中维生素含量更低。

我们想下,一般人每天能喝多少克茶?最多十几克就差不多了,其中的维生素C更是少到可以忽略不计。

而且,科研人员曾对茶汤中维生素C的稳定性做过专题研究,发现茶汤中的维生素C是比较难以分解的。其较为稳定的根本原因在于茶汤中含有较多的多酚类物质,它们能与铁离子、铜离子等相互作用,从而抑制维生素C的分解。

至于茶多酚,它在茶叶制作过程中就发生了很大变化,水温高低及冲泡时间对其影响非常有限。而且茶多酚即便发生变化,也会转化成茶黄素、茶红素,又怎么会破坏营养,甚至影响健康呢?

还有些人说,即便高温冲泡不会破坏营养,那用保温杯泡茶时的茶垢也会释放重金属,还会腐蚀杯子,长期饮用会致癌!

关于“茶垢致癌说”,我们早就辟过谣了,感兴趣的茶友可点击《隔夜茶可致癌,多喝茶会贫血、骨质疏松,爱茶的你瑟瑟发抖了吗?》了解。

关于茶垢会腐蚀保温杯,更是脑洞大开。首先,保温杯的内壁是不锈钢等惰性材料,如果茶水中的成分能腐蚀它,那么喝到肚子里岂不是更加危险?

其次,茶垢是茶汤中内含物质的沉积,并没有腐蚀性的成分。当然,出于卫生考虑,不管是用保温杯还是用其它茶具泡茶,我们都建议经常清洗茶垢。

综上所述,用保温杯泡茶,并不会极大损害我们的健康。它带来的唯一弊端,就是茶汤会变得特别浓,影响茶汤的滋味和香气。

小懂之前曾做过一个实验,用保温杯装了一杯安溪铁观音的热茶汤,泡了8个小时,变化较大的,主要是汤色、香气和滋味。

汤色上,2个小时后,茶汤颜色基本稳定在铁观音浅黄色或黄绿色的范围内;4个小时后变成黄色;6个小时后变成了深黄;到了第8个小时,茶汤基本已固定成深黄,甚至偏红色。

香气上,刚冲泡时,茶汤散发出浓郁的兰花香。2个小时后,兰花香依然明显;4个小时后,兰花香已经变得较为淡薄;6个小时后,香气就更为淡薄了;8小时后,要使劲吸才能闻到些许香气。

同时,茶汤的滋味也逐渐变淡,刚冲泡时,茶汤非常醇正;2个小时后味道稍有变化,但尚不明显;4个小时后,滋味就逐渐变淡了,8小时后已几乎没有刚出汤时的滋味。

所以,保温杯泡茶最致命的弊端,其实是影响茶汤的色泽、香气和滋味,对健康并不会造成什么影响,更不是慢性自杀。

不过话说回来,茶汤的滋味取决于茶叶的种类、干茶与水的比例,以及冲泡时间,水质等。

拿茶叶种类来说,不同的茶叶适合不同的泡法。

比如老白茶适合煮泡,而有些黑茶,如安化黑茶和六堡茶,现在用来闷泡的也有很多,而且他们认为闷泡比平时出汤还要更有韵味,用保温杯来泡并不影响它的口感。

另外,如果你害怕茶汤过于浓过于苦涩,可以少放一些茶叶,同样能够降低苦涩味,从而获得比较好的风味。

所以,保温杯泡茶,并不会有什么健康上的危害,如果你真的喜欢用保温杯泡茶,而且对口感要求没有那么细致,尽管放心去泡就可以了。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