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银蓝又称银胎珐琅,因以银为胎,所以民间还用的比较少,作为宫廷技艺中的一种,技艺“专于”宫廷,以清朝最为多,器物主要制作于:盒、罐、瓶或者小器物为主,专门供皇室享用。那时银壶上的结合还比较少,直至后来皇朝没落,烧银蓝工艺逐渐走入百姓家。
茶商和南方茶文化的兴起和风靡,“烧银蓝”与“银壶”的结合越来越多,产品也越来越多。“银白”与“烧蓝”的结合又给银壶工艺增添了一道光彩。
工艺介绍
烧银蓝,是以银为胎,用银花丝在胎上掐上花纹,再用透明、半透明的珐琅釉料“填于”银胎花纹上,经过500℃到600℃左右的低温多次烧制,就形成大家所看到的产品。在制作过程中,胎体上需经“反复”几次涂饰釉料,反复烧结。
银壶烧银蓝工艺制作步骤:
1.制胎:打出银壶壶体,作为胎体。
2.掐丝:按照原先设计图纸的图案,在银壶上掐上银丝图案。
3.点蓝:将”釉料“滴填”入掐好的银丝图案上。
4.烧蓝:经过500℃到600℃左右的低温多次烧制。反复填充“釉料”,然后反复烧制,直至将银丝纹样内的图案“滴填”清楚。
功用
烧银蓝与银壶的结合不仅仅给银壶花样润色不少;更多的是可以减少对银壶的氧化,启到保护作用。
银壶和烧蓝技艺的结合多受北方茶友的喜欢,也许是对“烧银蓝”的情有独钟吧。外国友人也对这传统技法喜爱有加,加上茶文化的熏陶,使得我们的国际友人对银壶更是爱不释手。
一、手工银壶的工序有哪些?打制一把壶需要多长时间?
打制一把手工银壶至少需要72道工序,选材之后开始压银板、剪银板、打壶身、出壶嘴、修壶胎、錾刻、打磨抛光等等……,银在打制过程中需要不断回火,轻重均衡,锤纹一致,每一步的成败都会影响银壶的品质。因此打制一把一般工艺的手工银壶都需要10到15天左右的时间,工艺难的差不多需要1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
二、银壶制作过程
手工银壶在制作上堪称一绝,因其不仅是传统工艺的传承,也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其制作是一件非常复杂的过程:
1、壶形设计
打制银壶的基础首先是设计壶形,创作银壶主体、确定壶形、图案錾刻等是一个好的工艺师必备的技艺,这些细节与后期银壶成型的主体呈现息息相关。
2、下料熔银
选料越纯越好,一般我们都是选择9999银料进行根据设计要求熔银下料。银料越纯质地越软,越有利于手工敲打。
3、制作银片
将银料反复锤击压制之后制作厚度大约5mm左右的银片,(厚度根据设计的壶形而定)确定好尺寸后,在压好的银片上画圆,并将其剪下,作为壶身材料。
4、打制银胎
打制银胎,根据壶形尺寸运用搂、墩、闪、光等手工制胎的基本技法捶打来改变银片的形状以完成精美造型,中间需要经过无数次的回火,调整,直到胚胎成形并与设计的尺寸形状最为精致为止。
5、打制壶嘴
确定调整好壶嘴尺寸及部位后,开始在确定的工装上打制壶嘴,并开孔,不断退火、回火,锤击。不断变化工装与不同大小、形状、材料的锤子锤击,直到壶嘴圆润自然,与壶身比例协调。
6、定型
银胎与壶嘴制作好之后,在雕刻之前需要灌入松香进行定型,松香密度要尽量大,并且灌满整个银胎与壶嘴,待松香冷却凝固后就可以开始雕刻了。
7、雕花
壶身制作好后,就是复杂的雕花,除了费时消耗体力之外,图案绘制,錾刻步骤是银壶神韵的关键所在,极为考验匠人对艺术的领悟,需要宁静的内心,做到心无旁骛。根据设计的图案进行绘制或自己加以创作。雕刻方式可以采用勾、抬、挤、压、靠、采、丝、戗、脱等技法进行錾刻,使壶身图案纹理更赋有立体感,增强艺术感染力。
8、组装成型
按照尺寸打制好壶盖、壶把、壶耳,并将其组装安置完成,要求整体协调、富有美感,具备实用、协调美观的要求。
9、打磨抛光
银壶组装之前每个部分的器件都需要分开进行打磨、抛光,使银壶表面温润光泽、纹理清晰分明,富有明暗变化,更为生动形象。
10、清洗
每当完成一件作品,匠人都会将壶拿在手中仔细观摩许久,用尺子测量各个部位的尺寸,检查每个细节看是否足够完美,力求做到极致。而后进行银壶清洁打理,直至达到想要的光泽为止。每一个银壶手工作品都需要有无穷的热情、力量及创造力,最终才能凝聚一件精致出色、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我是最银南清音,只为您能够了解壶,藏好壶。
吾有一银壶,足以慰闲暇。看花开花落,赏四季风景。
看银壶的金银错得先看林陵祥林老师的作品 工艺特点:
1,金银镶嵌的材质变化,古代金银镶嵌的工艺都是用于青铜器上,因为青铜器的硬度比较大,金银比较软更容易镶嵌到铁器上,而林老师是在质地比较软的银上做镶嵌,不仅增加了镶嵌的难度,同时也是对工艺上的一个创新。
2,壶身薄,工艺精细。器皿都是通过不断的锻打运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银器锻制技艺,使壶身锤打到只有80丝厚,不仅要在这么薄的壶身做镶嵌,更要錾出肌理纹饰变化,所以难度更高,稍微力度没掌握好,壶身就会錾破。
3,多种工艺相结合,更具有层次的工艺之美,每件作品都是将传统的几种错金银工艺,根据不同的图案,相互结合运用,使画面更生动。同时有些作品还与大漆相互结合创新,增加了器皿的实用性,起到隔热装饰等作用。 看完我们林陵祥老师金银错工艺的介绍再看看金银错工艺的起源 金银错工艺是中国古代汉族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 金银错是我国青铜时代一项精细工艺,但它出现比较晚,大概是青铜工艺发展了一千多年以后,即到春秋中晚期才兴盛起来的,它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它一出现,很快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
战国两汉时期,金银错青铜器大量出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广泛流行,考古发现战国汉代的金银错青铜器以千百计。但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对于中国的青铜时代来说,它只不过是一抹绚丽的晚霞。
无论古代说的“金银错”,还是今天说的“错金银”,金银二字容易明白,但“错”字对一般人来说,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了。
汉字是世界上含义最丰富的文字,而“错”字又比一般汉字的含义,还要丰富得多。据《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等书的解释,它至少有十多种不同的含义。但是,我们这里说的是金银错,这个“错”字,就必须和金银联系起来才能说清楚;同时,还要以金银错流行的那个时代的人对错字解释为准,否则,上下数千年,海阔天空地谈论,那就会“月迷津渡,雾失楼台”,什么都不用说了。
汉代是我国金银错工艺最盛行的年代,那个时期人们是怎样说的呢?汉代有一位见多识广的大学问家许慎,他编了一部叫《说文解字》的大字典,该书对“错”字,只有一种解释:“错,金涂也,从金,声”。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