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聚,饭后闲谈,习惯问:喝个啥茶?友笑:这个咱也不懂啊!你定吧。
看到了吧,自从和茶叶打交道以来,小编已自动变身为老友圈的“茶专家”
为了不辜负这个“高帽”,学起茶来自然是不敢懈怠。可学的越多,就越发现所知有限。
活到老学到老,在茶里也可以诠释得淋漓尽致。
有人说,喝茶也不是非要懂啊。上次在某饭馆吃到一特好吃的菜,想吃我再去就是了,没必要非得自己做出来,开心就好。
有人说,足够爱茶,就很想要弄懂它。就像吃到了好吃的菜,琢磨着把它做出来,客串把厨师,很有成就感。
也经常会遇到一些朋友,提及茶,总小心地说自己不懂。其实懂不懂茶对大多数人来说似乎也不那么重要,想得过于复杂反而过了。
如果喝了某一款茶,直觉告诉你很喜欢,那接着喝下去就行。不懂,并不妨碍喝茶的乐趣。
如果喜欢上了某一款茶,继而想更多的了解它,产地、树种、工艺等,那就学起来吧,乐此不疲的感觉也真心不错!
周作人说: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我的所谓喝茶,却是在喝清茶,在赏鉴其色与香与味,意未必在止渴,自然更不在果腹了。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周老先生,一段话点破饮茶的三种境界。
一、解渴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妙玉)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踏。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
宝玉自是不答,一笑了之。
每每读到这一段,也是会心一笑,妙玉小姐姐哪里能知道:小时候院子里爷爷或者爸爸泡的那一搪瓷缸子浓茶,承载了多少人对茶的启蒙。虽然难免粗粝涩苦,渴极了也能一口气喝个干净。
在我的老家,甚至一直都把白开水叫做“茶”。如今万能的“喝热水”,如果到了我们那里,就是妈妈们常常念叨的“喝点热茶”。
解渴,是茶(水)之最朴素的效用,纵然只是比白水多了那么一点点味道,也能俘获人的心。
二、知味
咂摸滋味一般都是后来的事情了。
绿、黄、黑、白、青(乌龙)、红,六大茶类各有不同,每一类中,知名的不知名的茶品更是浩如烟海。
千百种茶如千百种人,各有其性格。有的丰富,有的寡淡,有的清浅,有的醇厚。
同样是甜,有的是爽口的冰糖甜,有的是温热的甘蔗甜,有的是冷冽的山泉甜。
同样是香,有的是张扬的花蜜香,有的是沉郁的熟果香,有的是醒神的药草香。
然后开始被某种味道或某些茶吸引,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再后来,因缘巧合,喝到了某些之前完全抵触的茶,从此,又打开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发现原来茶海悠悠,本无定法。
茶越喝越多,听的越来越多,学的越来越多,慢慢的什么“岩骨花香”“高山韵”,这些喝茶之初觉得玄玄乎乎的味道,似乎都能感受到那么一点点了。
原来涩也能生津,苦也可回甘。知其味,爱其味。
三、怡情
这个格调,听起来似乎有点高,不可攀的样子。
实则不然。
何为“怡情”?来看一个自带答案的诗词鉴赏题就能明白。
题目:请翻译“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品令茶词》(宋黄庭坚)
释义:(茶)味道醇厚,香气持久。饮茶亦能使人醉,但不仅无醉酒之苦,反觉精神爽朗,渐入佳境。就好像正孤灯独坐时,忽有故人自远方来。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
茶仍是茶,茶已不仅仅是茶,此为“怡情”。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茶可以抚慰知音的思念;“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茶可以减却等待的煎熬;更不必说喝茶时的自在闲适了。
烦恼虽不见得能消除,可“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断不可少”(周作人语)。
有人说,饮茶是“一人得神,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推崇以少为贵,独酌最妙。
想必其大概也是觉得茶之怡情,有着个人化的、安静的,不用与人说的精妙!
在电影《寻访千利休》中,对茶道的解析是这样的:
先把水烧开,再加进茶叶,然后用适当的方式喝茶,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除此之外,茶一无所有。
懂不懂茶且不论,最重要的是,我们每天都可以喝茶。
套用一句很喜欢的话--“我喜欢冬天的雪,夏天的雨,和任何时候的你”。
茶,亦如是!
台湾作家林清玄于成都做过一场《茶禅一味,一生一会》的讲座,其中就论及喝茶的这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一开始是技术性的,去买最好的茶叶,第二种境界是:茶后面有很多故事,第三种境界是:分享与茶的体会。
一个人前后达到这三种境界(前述:第一种为物欲的,第二种为文化的文明的,第三种为灵性的宗教的精神的),人生就圆满了。
如果没有达到,就不是完美的人生,茶道也是一样,也有这三种境界。
一开始是技术性的,去买最好的茶叶。
最好的茶叶大红袍,很贵,商店里也有大红袍,那多是假的。真正的大红袍只有三棵,现在死掉一棵,剩下两棵。
你要看这两棵树要买68块钱的票,走了一个小时,他们告诉你,山壁那两颗树就是大红袍,看完了就回家了,看一眼就要68块,有的商店里几十块的大红袍会是真的吗?
每年大红袍收下来要拍卖,这两颗大红袍采下的茶叶,只能做七两到八两的茶叶,一两茶大约可以卖到二十几万的人民币。
所以,不可能喝到真正的大红袍。
也不要伤心,每年这两颗大红袍的树枝都会剪下来几枝栽培,长出来的叫“大红袍二代”,一斤大约二千块钱。
还是很贵,没有关系,“大红袍二代”也会剪下来几枝,长出来的不叫“大红袍三代”,这样没有人会去买,叫“小红袍”,非常有趣。
我曾经在武夷山住过,就是为了找大红袍和这里的四大名茶:一种叫“白鸡冠”,泡完茶以后,茶叶是绿色的,红边,像鸡的鸡冠;一种叫“水金龟”,泡完以后,茶叶浮在水面,就像乌龟一样;一个叫“铁罗汉”,铁观音大家知道,但不太熟悉“铁罗汉”,铁罗汉喝起来比较刚强,很有力量,很浓苦,就像一个罗汉;还有一种叫“半天妖”,长在半天里的妖怪,“半天妖”这种茶可以泡七次,每一次味道都不一样,所以叫“半天妖”。
喝到这些茶,再想到它们的名字,感觉别有味道。
在技术层面,要找遍天下的茶,你没有那么多的精神,没有那么多的钱,没有那么多的力量,如果你要寻求物质的层面,就会很痛苦。
所以要走向另一个境界。
喝茶的第二个层次,是后面有很多故事。
到了产“正山小种”的地方,我大吃一惊,那个地方只有50多户人家,但有一个外国人的别墅,还有一个教堂。
问了一下,住着的是英国人,他们是英国女王派来的人,他们的职位叫“监茶使”,就是英国女王派到武夷山,监视茶农生产“正山小种”的大师。
居然有这样的职位,这个职位已经存在了几百年。
我想找到这两个人,没想到茶已经采完了,这两个大师回去休假了。没想到英国女王喝的茶是武夷山2000多米高的地方出产。
采完以后,直接运到码头,用船运到英国。所以一般的人喝不到真正的“正山小种”。这是一种很好的红茶,为什么叫“正山小种”,叶子小如针尖,泡出来完全是深红色。
接下来,喝茶的人痛苦的事出现了,就是要买茶回家。我问茶农:“这个茶可不可以卖给我?”“不行”我说“一斤1000块”“2000块”“不行”“3000块”“不行”“一斤4000块”“还是不行”我问“为什么?”他说“还剩下两斤,这两斤已经答应要给别人,其中一斤是给领导的,另一斤是英国人要来拿的。”我想了一个方法,对茶农说“下次领导来的时候,你对他说,由于天气不好,今年没产那么多茶,少了一斤,领导不会怪你的。”茶农是很老实的,听了以后就开悟了,“我怎么没想到这一招!”就把其中的一斤卖给我。
所以,在找茶中,除了有故事,还有想象,还有很多有趣的东西,你就可以从这个故事,你就可以从故事进入更深的灵性的、精神的境界中。
什么是第三个层次?
我在大陆到处找茶,找到以后就会带回家,带回家干嘛?不是去卖,而是 和有缘的人分享。
这是茶更高的境界,不是独饮,而是分享,分享你的人生,分享你的体会,分享你在找茶的过程中对人生的一些体会,这就会让你的文化扩散出去。
分享是喝茶非常重要的境界。如果你独有天下最好的茶,而没有和朋友分享,这个茶存起来有什么意义?
你看陆羽,陆羽在一生中,最丰富的就是朋友,他有很多朋友,几乎每天都是和朋友在喝茶。
很多唐朝的诗人,都会记载他们和陆羽喝茶时的情景。茶是要和朋友分享的。茶是很珍贵的东西,它和我们的心灵有关,和我们的人生有关。
我不是很懂茶,但我是很爱茶的。我在找茶中,为茶寻找更高地位和境界。所以,我非常感谢我一生中有喝茶的习惯,喝茶对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我不只自己喝茶,我还教我的孩子喝茶。我的孩子从三岁就开始喝茶,有客人来,我就叫他们给客人泡茶。
客人们看到小孩子坐下来,烧水、泡茶,内心非常的稳定,非常的从容,非常的专注,他们非常的感动。
小孩子从小喝茶,长大以后有什么好处,他不会喝可口可乐,他不会喝加糖的饮料,他会觉得那个太难喝。
我们家的人,到那里去都会带一罐茶,会觉得世界上所有的饮料都没有茶好喝。
现在茶道没落,青年人不再喝茶,如果青年人从小就喝茶,知道茶里面有这么多文化的内涵,历史上很多伟大的人,在茶里面奉献他们的心血,将来这个茶文化就可以不断的延续下去。
喝茶的时候,记住先在对自己说,再也不能够喝到同样的茶。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博大精深,茶能养心,善茶之人能提升人生境界,心性平和,能面对生命困境。
林清玄,1953年出生 ,台湾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
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林清玄是爱茶之人,《平常茶非常道》就是他多年品茶参悟出的人生感悟。
茶饮到一定程度,便要讲究境界。第一是识茶。中国茶品类繁多,各有特色。饮者的最起码功夫,要一尝便知什么茶。至少也要懂得花茶、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的区别。其次便是要分辨得出茶的优劣。茶的品质差别极大,也极细。同是绿茶,龙井与碧螺春有差别;同是龙井,特级与一级有差别;同是乌龙茶,岩茶与铁观音有差别;同是岩茶,本山与外山有差别。虽然不必如专业茶师那么精确,至少也要闻得出香型,喝得出醇厚浅薄,这才能品出韵味。
有了识茶的基础,才能进入更高境界:首先是识水。茶既是一种饮料,就要讲究泡茶之水的质量。对此古人已有许多高论,经典的说法是“山泉最佳,井水次之,江水又次之”。而且要如王安石一样能喝得出江中水与江尾水的区别。今天情况已有许多变化。对于都市饮者来说,真正的泉水井水无处可觅,江水则污染得不能饮用。比较容易得到的就是优质矿泉水。注意不要用纯净水,更不宜用自来水。有了好水后,还要懂得冲泡的方法。一般来说,绿茶比较简单,八十度左右开水即可。乌龙茶的温度要求则较高,既要现烧,又不能沸滚太久。
有了好茶好水,还要有好的茶具。这便是识器。中国的茶器,是一门洋洋大观之艺术。最好的当然要数江苏宜兴紫砂壶。名壶价值胜过黄金。除此,还有许多茶器如德化、景德镇的瓷茶器也很漂亮。对于一般饮者来说,要懂得欣赏。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懂得茶水与器具相配的道理。比如,乌龙茶要用“曼生壶,若琛瓯”,必须将茶水从壶里倒到小瓯里,考究的还配有拇指大小的闻香杯,先闻后饮,所以又叫功夫茶。绿茶就最好用玻璃杯,看茶叶在晶莹剔透中如花般绽放,未饮先醉,自然别有风味。识器的还一重意思是要能识大器。即饮茶时的外部环境。
品茶是一种高雅的休闲活动,可在陈设典雅的茶室中边饮边听若隐若现的轻音乐;可在朋友家中自泡自饮,随心所欲,慢慢啜品。可在花前月下,树旁水边,席地持壶,与自然为伍。不管什么环境,当以清静、洁净为上,方有情趣。识得水识得器,就该识人了。现在人们饮茶,已经不仅仅是解渴解乏,而是一种交际、休闲的方式。这也是如今都市中茶馆大兴的根本原因。俗话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若要使这茶饮的身心两畅,选择什么样的人一起喝茶就十分重要。因为喝茶跟喝酒不同,酒是越喝越热闹,越喝越兴奋,所以人多一些,杂一些不要紧。而茶呢,一般来说是越喝越清醒,越喝越淡泊,所以共饮者就不宜多,品格也要高雅。若与势利小人之流共座,就只会糟蹋好茶,败坏胃口。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