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船,又名“茶托”或“盏托”,亦称茶托子、茶拓子。古代汉族民间流行的一种置茶盏的承盘。始于南朝。其用途以承茶盏防烫手之用,后因其形似舟,遂以茶船或茶舟名之。
清代主要以陶瓷茶具为主,素以景瓷宜陶著称,其中瓷茶具以康,雍,乾时期最为繁荣。清代瓷茶具在青花、五彩、单色釉基础上,创新发展了珐琅彩、粉彩瓷茶具。
图为:清末-民国八方竹节形紫砂茶船
此件拍品八方竹节造型紫砂茶船,由孔盖及盛水盘组合成一完整器,作者在八个菱角处以竹刀各划上一道直线,自然的勾勒出竹结造型,器型古朴典雅。
图为:清嘉庆粉彩冰梅喜字茶船
茶船造型坚实硬朗,中间绘制五福捧寿纹,两翼绘制双喜字纹,整体以蓝料描金粉彩冰梅纹为地子,梅花纹娇小可人。款识为矾红的篆书宁寿二字,器物整体充满祥和寓意。
图为:清道光粉彩折枝花果纹茶船
此类碎花器为晚清常见装饰风格,而此件绘制格外精细,有癞瓜、蟠桃、石榴、佛手及各式花朵,寓意吉祥。
图为:清嘉庆粉彩缠枝花卉茶船
此件茶船精丽小巧,做工秀雅,造型自然,胎质坚实,内外施白釉。以粉彩绘蝙蝠、寿桃、洋花等纹纹样。口沿描金,色彩浓雅富丽,绘工精细,高雅质朴,古色古香,茶船底足有矾红彩大清嘉庆年制六字篆书款,整器画工细腻流畅生动传神,是一件嘉庆时期不可多得的陶瓷艺术精品。
图为:清红釉描金鲤鱼内墨彩鱼龙纹茶船
此件茶船精丽小巧,做工秀雅,造型自然,形似舟,外壁红釉描金绘鲤鱼纹和海水纹,数条鲤鱼,在水面跳跃,有奋发向上之意,内壁墨彩绘鱼龙纹,以艳黑为主,本金绘龙鳞鱼鳞等,色彩浓淡相济,仿若山水画,龙首昂视,龙须飘曳,张口露牙,鱼身没入水中,尾部弯转作击水跳跃状。底落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图为:清乾隆墨彩鱼跃龙门纹茶船,「乾隆年制」「蜗寄」红彩篆款
图为:清同治松石绿地碎花纹茶船
此器整体高雅质朴,古色古香,为收藏佳品,乾隆以后粉彩常以松石绿为底,上绘粉彩,使得器物色彩艳丽,有富丽堂皇之感。
图为:清乾隆斗彩花卉茶船
此件拍品形似小舟,四壁由四块胎体粘接而成,整器纹饰以斗彩绘制,外壁绘寿桃、佛手、石榴三多纹样;内壁绘缠枝花卉纹和莲瓣纹。所绘纹样精细入微,颜色搭配合理,填彩准确,极具美感,茶船底足有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观此器高雅质朴,古色古香,为收藏佳品。
图为:清嘉庆粉彩缠枝莲纹福寿茶船
「大清嘉庆年制」矾红六字篆书款说明器物成船型,平底、浅圈足。白釉为底,内心绘洪福万字纹、外壁绘洪福衔磬,合为“万福宝庆”之意,色彩搭配艳丽。
图为:清嘉庆珊瑚红地描金花卉寿喜纹茶船
此件嘉庆珊瑚红地描金茶船,即是清中期宫廷茶具中的尚品。嘉庆一朝治瓷,以茶具最富盛名,品类繁多,而此器尤为珍善,是器内衬松石绿釉,外壁施珊瑚红釉为地,以金彩绘经典缠枝西番莲托洪蝠纹样,茶船首尾装饰团寿纹,两侧装饰囍字纹,取谐音为万福金安,福寿双全,福到囍到之意,寓意臻祥,是为皇宫贵胄大婚之用的特品,数量较少,十分珍贵。底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图为:清乾隆剔红暗八仙茶船
此件茶盏制作舟形,其平底内凹,矮圈足,外壁皆作龟背纹锦地,内壁环饰葫芦,阴阳版,花篮,竹笛,山子,渔鼓和宝剑暗八仙纹,船底作随形开光,雕出螭龙、蝠纹,寓意福寿连年,此器漆色瑰丽,造型奇巧,雕工细腻,纹饰布局规矩。底部髹黑色亮光漆,刀刻填金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暗八仙又可称为道家八宝,区别于佛家八宝纹,它是指八仙所持的八种法器,寓意祥瑞。
图为:清乾隆松石绿地粉彩花卉纹茶船
此茶船内外施松石绿釉,以粉彩绘蝙蝠及洋花纹,口沿描金,色彩浓雅富丽,绘工精细,整体高雅质朴,古色古香,成对保存,殊为难得。
图为:清乾隆粉彩花卉鱼藻纹茶船
此器松石绿釉作地,内壁粉彩绘花卉纹,外壁绘鱼藻纹,全器色彩鲜艳,绘画工整,清宫特色明显。
图为:清道光粉彩茶船(一对)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
图为:青花勾莲茶船
此件拍品,形如元宝,两侧外凸,既利于茶盏取放,又增添器物线条灵动。茶船内外以青花淡描技法绘缠枝花卉纹图案,青花发色淡雅喜人,茶船底心圆形凸起承圈,其内绘团寿纹,底书乾隆年制四字二行青花篆书款。整体高雅质朴,古色古香,为收藏精品。本品为一对,更为不易。
图为:清嘉庆粉彩西番莲纹茶船
内外壁绘缠枝西番莲纹饰,布局疏朗有序。底部有“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图为:斗彩茶船
此件拍品形似独木小舟,四壁由四块胎体粘接而成。整器纹饰以斗彩绘制,外壁绘三多纹,内饰缠枝花卉纹,所绘花卉争奇斗艳,互相交错,极具美感。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青花款。器型规整,制作精细,纹饰新颖,色彩华丽。
图为:青花芦雁茶船摆件
此摆件茶船形,外以青花绘芦雁图,纹饰工整严谨,青花发色明艳。船弦上塑一乌龟,意欲爬出,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图为: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茶船
该器物呈长圆形,长边中间内折,内底有圆形下凹,以承托茶盏;梅花式底座,上下以圆柱连接。通体以天蓝色珐琅釉为地,内外壁均用左右轴对称的方式布置花纹。内壁依次饰蝙蝠、勾连宝相花及团寿纹,外壁饰双凤捧寿纹二组,间以花卉。盏托底与座底鎏金。
图为:清乾隆铜胎画珐琅缠枝莲纹茶船
全器满施天蓝色釉,釉料精纯,彩绘工艺精细,其内底绘宝相花纹,内壁绘缠枝西番莲图案,外壁绘变形红蝠纹与折枝莲纹,寓意洪福连连,所绘枝叶翻卷,具有西洋洛可可风格。器底施金,于单方框内书“乾隆年制”四字二行篆书款。
图为:清青花矾红茶船
此器内外壁均绘云龙戏珠纹,青花绘云,矾红画龙。纹饰工整严谨,青花发色明艳。整体高雅质朴,古色古香。
图为:道光粉彩桃型茶船
粉彩瓷装饰画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艺术中的营养,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
图为:清晚期赵氏家祠款锡制灵芝纹茶船
锡制提梁壶,上刻纹饰,盖面有“赵氏家祠”字样,表明用途。另有锡制盏托五客,分别刻梅兰竹菊等清雅纹饰,相得益彰。
图为:清代剔红锦地缠枝莲茶船
茶船呈月牙形,中间宽,两头窄,底髹漆。剔红雕,外壁装饰钱币锦地纹,近底处饰回纹,内壁饰缠枝莲花纹。剔红又名“雕红漆”“红雕漆”。
图为:清嘉庆松石绿地粉彩描金宝相花纹
此器松石绿釉作地,内心绘洪福万字纹,外壁绘洪福衔磬,合为万福宝磬之意。全器色彩鲜艳,绘画工整,清宫特色明显。
图为:清乾隆祭蓝釉描金茶船
器形规矩周正,祭蓝釉肥厚均匀,釉上以金彩加绘纹饰,顿生富丽华贵之气,乾隆本朝官窑。
图为:清绿地粉彩茶船(一对)
元宝形,平底。胎体轻盈,通体施绿釉地满饰轧道缠枝宝相花纹。绘画细致流畅,色彩鲜艳富贵。
图为:清乾隆青花釉里红八仙人物纹茶船
船内绘寿星仙鹿图,外壁绘海上八仙图,人物神态生动传神,青花青翠,釉里红艳丽,底书彩华堂制四字二行楷书款。
图为:清嘉庆松石绿釉缠枝花卉寿字纹茶船
此器内外施松石绿釉,外壁饰缠枝花卉寿字纹,全器纹饰细腻,色彩淡雅,为嘉庆时期官窑精品。
图为:绿釉粉彩皮球花茶船
绿釉含氧化铜的石灰釉,在还原气氛中呈红色,在氧化气氛中则呈绿色。我国传统的绿釉和绿彩都是以铜作着色剂,属于铜绿釉。
图为:仿剔红釉茶船
茶船呈月牙形,中间宽,两头窄,平底。施仿剔红釉,外壁口沿装饰回纹,腹部饰锦纹,近底处饰莲瓣纹。剔红又名“雕红漆”、“红雕漆”。
图为:清乾隆青花缠枝莲茶船
此器青花发色蓝艳,胎质细腻。内心绘洪福寿字纹,外壁绘缠枝花卉,全器秀丽、工整。
图为:清乾隆青花釉里红八仙祝寿茶船
此件作品以青花绘制人物,以釉里红绘海水,器内寿星与外部八仙人物相呼应。青花发色青翠透彻,幽靓素雅,釉里红瑰丽沉静,艳美而不浮躁,两者有机结合,素雅而艳丽,形成了青红相间、冷暖相亲、动静相映的审美特征,可谓华美之至。
图为:清乾隆掐丝珐琅茶船
该器物呈长圆形,长边中间内折,内底有圆形下凹,以承托茶盏,足底平,通体以天蓝色珐琅釉为地,内外壁均用左右轴对称的方式布置花纹,内壁依次饰蝙蝠,勾连宝相花及团寿纹,外壁饰双凤捧寿纹二组,间以花卉,足无釉,鎏金,分量沉重,色彩绚丽,纹饰寓意福寿连绵,是一件蕴意吉祥的传统文化生活用器。
图为:清嘉庆粉彩西番莲福寿纹茶船
器物成船型,平底、浅圈足。白釉为底,内心绘洪福万字纹、外壁绘洪福衔磬,合为“万福宝庆”之意,色彩搭配艳丽。
图为:清乾隆青花云鹤八宝纹茶船(一对)
茶托设计成舟形,因此又称之为茶船。内壁主体纹饰为团鹤纹,周围环绕八宝纹,外壁绘福山纹样。此茶船纹饰较为罕见,成对传世颇为难得。
图为:清光绪浅绛彩茶船一对
浅绛,是借用于国画术语,其所指是指清中期或偏晚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白瓷上绘制花纹,再染上淡赭和极少的水绿,草绿与淡蓝等彩,经低温烧成,使其瓷上纹饰与纸绢上之浅绛画近似的一种彩色瓷。
图为:粉彩福寿纹茶船(一对)
此茶船釉面光亮洁白,绘画精细,施彩艳丽,纹饰吉祥,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图为:白玉茶船
本品所雕场景应为渔家乐。玉料硕大,器形厚重,镂空圆雕,琢成一条船形,船有篷有橹有舵,或摇橹,或玩耍,或拉网,其乐融融,实属小器大工之典范,琢一狗卧伏船舱之上,极富生活气息,此器采用浮雕,圆雕等技法,精雕细琢船型,人物神态刻画细腻,整器刀工细致有力,玉质温润洁净,包浆饱满。
图为:铜制茶船摆件
运用铜独特的属性,将其雕刻为船型,独特而美观。
图为:十九世纪仿漆雕十字形茶船一对
十字船形,全器遍布席纹,船身四面开光雕十字花瓣形饰纹,足沿雕仰莲花瓣纹。内面、外底施湖绿色釉。外壁施珊瑚红釉仿雕漆“剔红”,作法是瓷胎上先印纹样,经雕剔,入窑素烧后,施矾红釉,低温二次烧成。
图为:青花缠枝莲纹茶船(一对)
此器内外壁绘缠枝花卉,纹饰工整,青花发色明艳,船型,两段上翘,底落“大清乾隆年製”篆书款。
图为:黄釉笸箩形道光通宝钱纹茶船
茶船呈月牙形,中间宽,两头窄,平底。施黄釉,内外壁以菱形为饰,外观笸箩形式,船内饰有三枚道光通宝铜钱,茶船两侧外壁酱色各饰一只螃蟹。整体素雅而艳丽,冷暖相亲、动静相映的审美特征,可谓华美之至。茶船亦称茶托子、盏托,其用途以承茶杯,防止烫手之用。
Tips1:茶船的使用方法?
用来放置茶壶的容器,茶壶里塞入茶叶,沖入沸开水,倒入茶船后,再由茶壶上方淋沸水以温壶。淋浇的沸水也可以用来洗茶杯。又称茶池或壶壺承,其常用的功能大致为:盛热水烫杯、盛接壶中溢出的茶水、保温。
Tips2:茶船和茶盘的区别
茶船和茶盘。茶船形状有盘形、碗形,茶壶置于其中,盛热水时供暖壶烫杯之用,又可用于养壶。茶盘则是托茶壶茶杯之用。现在常用的是两者合一的茶盘,即有孔隙的茶盘置于茶船之上。这种茶盘的产生,是因为乌龙茶的冲泡过程较复杂,从开始的烫杯热壶,以及后来每次冲泡均需热水淋壶,双层茶船,可使水流到下层,不致弄脏台面。茶盘的质地不一,常用的有紫砂和竹器。
“茶船”,又名“茶托”或“盏托”,亦称茶托子、茶拓子。古代汉族民间流行的一种置茶盏的承盘。中国茶具的一种。茶船始于南朝。其用途以承茶盏防烫手之用,后因其形似舟,遂以茶船或茶舟名之。
茶船有盘状、碗状、夹层状三种类型。盘状的,船沿比较矮小,整体造型呈盘状,侧平视之时茶壶形态可以完全展现出来。碗状的,船沿较高,侧平视之时只能看见茶壶的上半部。夹层状的茶船,被制作成双层,上层有很多排水的小孔,冲泡溢出的水可通过小孔流人下层,并且有出水口,夹层中积聚的水可以很容易地倒出。
茶船除了能起到防止茶壶将桌面烫伤、冲泡茶叶的水溅到桌面的作用之外,有的时候还用作“湿壶”、“淋壶”时蓄水之用、观看叶底之用、盛放茶渣和涮壶水的时候还用作“湿壶”、“淋壶”时蓄水之用、观看叶底之用、盛放茶渣和涮壶水之用,还能增加美观度。
茶船的历史由来
清代寂园叟《陶雅》中提到:“盏托,谓之茶船,明制如船,康雍小酒盏则托作圆形而不空其中。宋窑则空中矣。略如今制而颇朴拙也。”可见船形茶托出现于明代。在茶具这个庞大的家族中,茶船虽处于从属地位,却不可或缺。
此外,黄河故道还有茶船画舫。使游客一面观赏黄河故道两岸风光,一面品相片,吃茶点、茶食,享受小曲与戏曲精彩片段。相关经典名句:“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
茶船始于南朝。唐代逐渐增多,由盏托演变而来,据李匡义《资暇录》卷下记载:“始建中(780-783年),蜀相崔宁之女以茶盅无衬,病其烫指,取子承之。既啜而盅倾,乃以腊环子之央,其盅遂定。即命匠以漆环代蜡,进于蜀相。蜀相奇之,为制名而话于宾亲,人人为便,用于代。是后,传者更环其底,愈新其制,以致百状焉。”
李匡义认为盏托最早出现于唐代,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喝茶时防止手指被烫而设计的。不过据瓷茶船考古材料证实盏托的出现应早于唐代,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时的青瓷耳杯托盘。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茶船
冲泡茶叶,除了好茶、好水外,还要有好的器皿。在陆羽《茶经》里列举了煮茶和饮茶的29种器皿。这是由于当时的茶类、饮茶习惯和物质条件与现在迥然不同,所以器皿十分复杂。例如现在有了自来水,取水用具就不必要了:有了煤气炉,也就没有必要去选择生火用具。如今茶具,通常是指茶壶、茶杯、茶碗、茶盘、茶盅、茶托等饮茶用具。
我国茶具,种类繁多。各种茶具的结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包含极丰富的内容。早已有人将其列为“茶具文化”进行专题研究。茶器具应包括泡茶时用的主茶具与一些辅助用品,以及备水备茶的器具。中国茶类丰富,民族与地区的饮茶习俗多样,茶器具的具体配备有很大的差异。再者由于个人的爱好与品味不一,冲泡技艺的不断创新,茶器具自然也不断变化与创新。在初步掌握茶类茶性的基础上,可以自由搭配茶具。这里摘要介绍一些基本的茶器具,以便于选取。
1、主茶具
(1)茶壶
用以泡茶的器具。茶壶由壶盖、壶身、壶底和圈足四部分组成。壶盖有孔、钮、座、盖等细部。壶身有口、延(唇墙)、嘴、流、腹、肩、把(柄、扳)等细部。由于壶的把、盖、身、形的细微差别,茶壶的形态就有几百种。
根据壶把造型可分为:
根据壶盖造型可分为:
(2)茶船
放置茶壶等的垫底茶具。既增加美观,又防止烫坏桌面。其主要形状有:
(3)茶盅
又名茶海,是分茶器具,将泡好的茶汤全部倒人。因有均匀茶汤浓度的作用,又叫公平杯。其种类有:
(4)小茶杯
(5)杯托(又称茶托)
杯托是承托茶杯所用的器具。其形态有:
(6)盖置
承托壶盖、盅盖与杯盖等物的器具,以保持盖子的清洁并避免沾湿桌面。其形态有:托垫形:如碟形杯托。
(7)盖碗
由杯盖、茶碗与杯托三件组成的泡饮组合用器,或用以盛放泡好的茶汤。
2、辅助用品
1、奉茶盘
盛放茶杯、茶碗或茶食等,奉送至宾客面前供其取用的托盘。
2、茶盘
泡茶时摆放茶具的托盘。其形态有:
规则形:茶盘呈对称的几何形状,如方、圆等。
自然形:仿照木头、石头等形态雕刻而成。
排水形:茶盘底部有孔,可使弃水流入下层的储水器中。
3、茶巾
一般为小块正方形棉、麻织物,用于擦拭茶具、吸干残水、托垫茶壶等。
4、泡茶巾
一般为大块长方形棉、麻、丝绸织物,用于覆盖暂时不用的茶具;或铺在桌面、地面上用来放置茶具泡茶(如举办无我茶会时)。
5、茶荷
敞口无盖小容器,用于赏茶、投茶与置茶计量。
6、茶匙
长柄、圆头、浅口小匙,将茶叶由茶样罐中取出时使用,不可以沾水。
7、渣匙
长柄小匙,可以沾水,用于去除茶渣。
8、茶针
细长、一头尖利的竹、木制长针,用于通单孔壶流或拨茶用。
9、茶箸
用于夹出干茶茶渣的筷子。或作搅拌配料茶汤用。
10、计时器
钟,表等,用于掌握冲泡时间。
3、备水器
1煮水器
包括热源和煮水器。
2、保温瓶
贮存开水泡茶,或贮存冷水备用。
3、水方
敞口较大容器,用于贮存清洁的冷水。
4、水盂
敞口较小容器,用于盛放弃水与茶渣。
4、备茶器
1、茶样罐
有盖小罐,由铁,锡,竹等制成。
2、茶瓮
陶瓷大瓮,用于大盆贮存茶叶的容器。
日常生活中用什么茶具呢?这要根据茶叶的种类、人数的多少以及各地饮茶习惯而定。
东北、华北一带,大多数人喜饮花茶,一般常用较大的瓷壶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饮用。壶的大小视人数多少而定。
江南一带,普遍爱好炒青或烘青绿茶,多用有盖瓷杯泡茶。
福建、台湾和广东等省和东南亚华侨,对乌龙茶特别喜爱,宜用紫砂茶具。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一般也用瓷壶或紫砂壶冲泡,然后倒入杯中饮用。
品饮各种名茶,如西湖龙井、君山银针、洞庭碧螺春等茶中珍品,则以选用无色进明的玻瑞杯最为理想。品饮绿茶类名茶或其他细嫩绿茶,不论用何种茶杯,均宜小不宜大。用大杯则水量多,热盘大,使茶叶容易“烫熟”,影响茶汤的色香味。
冬季,有人常喜用一种保温杯,这种杯对于泡茶来说任何时候都不太适宜。迫不得已只适用于泡乌龙茶或红茶等,不适宜泡绿茶,尤其不适宜泡高级绿茶和名茶。
四川、安徽等地还流行喝盖碗茶。盖碗由碗盖、茶碗和碗托三部分组成。个人泡饮或多人泡饮都适宜。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