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茶与药酒>养生茶

银壶茶席中的亮色

时间: 2023-01-14 19:40:07

银壶茶席中的亮色

银器自古便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历代均以“煮水以银壶为贵,泡茶以银壶为尊”。银壶向来是宫廷皇家把玩之物,存世量少,银壶收藏在国内尚属小众,但凭其精良的工艺和东方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底蕴,近年来备受藏家关注。

古人有“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一说。茶圣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其《茶经》云:以银制壶且雅且洁,既可完整保持茶之原味,且用之恒久,但很奢侈。

银本身是贵金属,做成银壶之后价格就更不那么亲民了,因此它向来是宫廷皇家把玩之物,存世量少。纯洁的白银,须经数十工序,涉数百工具,历数万次精敲细击,由工匠心、手、力通融合一,千锤百炼,精雕细琢,始成银器。

拿着如此用心打造出来的银壶泡茶,口感柔和温纯,涩减韵长。喝茶是门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成品的艺术,作为雅集场上必不可少的银壶,因此也成为了历代名人雅士所推崇之。

明朝许次纾的《茶疏》中这样写到:茶注以不受他气者为良,故首银次锡。银壶除了色泽高贵、传导快速、改善水质外,最重要的是它还会释放银离子。在煮水用具中,以煮水用的纯银制壶最为珍贵。

银壶是由纯银所制,由银壶盛放过的水会释放微量的银离子,一升水中只要有五百亿份之一的银离子,就足以使细菌无法生存。用银壶盛放过的饮水,可以保持几个月不腐败。

银对目前所知的几乎所有细菌和胞外病毒的存在都能产生抑制作用,对人体无害,而且永远不会产生任何的抗药性。

正因为银壶中的水所释放出来的银离子具有的杀菌消毒作用,杀死了茶叶在存放过程中或多或少产生的一定量的细菌,消除了茶叶的异味,改善了茶叶的品质,从而使银壶冲泡出来的茶获得更好的口感。所以说用银壶冲泡出来的茶更好喝,也并不是凭空造作。

银壶煮水、泡茶的确有着不可小觑的增色效果,它可使水质柔薄爽滑犹如丝绢,口感喉韵更为细腻甘甜,滑顺饱满,不仅扬香性茶之气,亦可醒普洱、铁观音之味觉,这是其他器皿难以媲美的。

“茶器很精美,但重要的不是去盲目追求它升值或是外在感觉享受,我们应该通过美好的银壶去认识美好的生活,同时让自己安静美好。

如何鉴定银茶壶

“煮水以银壶为贵,泡茶以银壶为尊”,银茶壶作为茶席的尊贵净器,到底怎样判断它的真假?小编教您银茶壶的鉴别方法。

市面上的银茶壶大多分为手工银壶、半手工银壶和机制银壶。首先手工银壶,就是在整个制作银壶的过程中都是纯手工打造的,客户可以按照喜欢的规格和尺寸定制,对匠人的工艺技巧要求比较高,但是制作出来的银壶,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

其次是半手工银壶,半手工银壶是指在银壶的制作过程中,半人半机,手工的成分较少。这部分的银壶可以复制替代,只能定制图案,而且制作出来的银壶壶型较为死板。价格相对手工银壶来说会便宜一点。

最后是机制银壶。机制银壶,顾名思义就是全机器制造,完全的复制粘贴,从工艺上来说,没有任何价值意义。但是机制银壶适合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可以用来做批发。

再有就是对银壶的纯度进行鉴别。网上也有很多鉴别银壶真假的方法,可以看色泽、掂重量、查硬度、听声韵看茬口或是与酸反应等等,但是小编认为这些辨别方式相对不可靠,有可能还会破坏银饰品。

每一把银茶壶都应该有国家级的鉴定证书,如果您还是对购买的手工银壶纯度上心存疑惑,那么就可以花十几块钱,去当地的鉴定中心进行产品检测,这是最权威也是最方便的检测手工银壶纯度的方法。

此回答由“湖南智晨珠宝有限公司”企划部提供,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谢谢!

银壶里面的茶滤是干什么用的呢?

总有朋友把茶漏与茶滤混为一谈,因各个地区的文化、风俗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少人把茶滤称之为茶漏,事实上,茶漏与茶滤是不但外形不一样,功能上也有区别。

具体来说,茶漏没有滤网,是为在投茶的时候,放在壶口上,用来扩大壶口,方便倒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到外面的。其作用就相当于是一个漏斗,故名茶漏。

而茶滤有滤网是用来过滤茶汤中的茶叶碎渣,使茶汤更清透明亮,以便更好的观察汤色,既提升茶汤的美感,更提升品饮时的口感。

其实,并不是每一种茶都要用到茶滤,我认为能不用就尽量不用,而且滤网的材质不同,可能会影响茶的滋味。比如,使用竹质的茶滤,特别是新的竹质茶滤,可能会使茶汤变味带有竹子的味道;如果使用金属材质的茶滤,一是用久了难免会生锈,二是金属器味也会对茶也有轻微的影响。

很多茶的第一泡一般都用来洗茶,如果大家一般用盖碗泡茶,对盖碗的出水口控制恰当的话,这时候可以不要过多的依赖茶滤。茶叶中的一些碎末或者杂质最好让它自然的沥净,这对泡茶的技巧就有了要求,同时也提高了大家的泡茶水平。

但不可否认的是茶滤这种小玩意为我们的茶席也增添了不少的茶趣,甚至还有一定的艺术欣赏性和把玩价值。个人比较喜欢银质的茶滤,不易生锈、不易窜味,茶汤口感更佳,还具有观赏性同时也提升了整体的美感,是茶席中难得的一点亮。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