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茶与药酒>养生茶

那把急于求成的银壶和打壶人最后是什么样子

时间: 2023-01-14 19:43:30

那把急于求成的银壶和打壶人最后是什么样子

有的人发来一张养包浆的银壶的图片,说我想买这个颜色和效果的银壶,解释了这是养久之后的包浆效果,但还是无济于事。包浆是人养出来的,急不得慢慢来,用的时间久了才会有,有的人心急,急于见成果,就会拔苗助长,人为的加速故意去做旧做包浆,不但达不到效果,还会适得其反,看起来就比较假。叫人喜欢不起来。

只有在使用过程中,开始摸索、擦拭、把玩,日子久了,生涩与粗糙渐渐变得光润,退去那层光,变得沉稳而温雅,如同日积月累的学问与笔墨,褪去了火气,由生而熟,没有岁月的沉淀与积累,怎能达到那样的境界?

所有深沉的美都是养出来的,用生活去养,用生命的阅历去养,浸泡得久了。自然就焕发出一层特有的包浆有自己的气味和光泽,有了文化与时光沉淀的味道。

平时的壶也是一样,一把赶工出来的手工银壶,一定是有所缺失的,为人也是一样,就像我们常说的,有些人有山林气,有些人有书卷气,都是长期养出来的气质,装是装不像的,得骨子里有。

很多银器手工学徒,刚学到手艺,能独立打制出完整的银壶,就什么没弄过就弄什么,还弄得热情高涨,沉浸其中,乐此不疲,也忘乎所以。

总以为从师父哪里学出来便拥有了一片自由的天空,实质却像瘸子一下子失去了拐杖,东拉西扯地想赶紧抓住个什么,却什么也抓不住,抓住的又不称手,于是深一脚、浅一脚,路愈发走得东倒西歪了。

在还是工人时就越过匠人,忘了最初的心,想直奔大师,蛹蜕为蛾应该是个自然的过程,很多学徒在还不是蛹时,愣说自己是蛾,站在山前就以为看到山顶和所有山顶的风景。

国内真的不缺匠人和手艺人,缺的是一群执着坚持恒定的手艺人,时代在改变,手艺人的风格在变,但是唯独匠心不能被玷污。

无论是那把急于求成的银壶还是那个急于求成的打壶人,拔苗助长,最后都是适得其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一事无成。

1957年,明定陵挖出一把破银壶和一顶精美凤冠,揭开此女悲惨人生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三纲五常,也就此成为此后2000年里不可轻易僭越的封建礼法。其中三纲中的夫为妻纲,原本指的是,做妻子的要服从丈夫、相夫教子,同样的,做丈夫的也应当善待妻子、忠心一生。

但实际上,在封建 社会 当中,夫为妻纲限制的,却几乎都是女性。女性有服从丈夫的义务,丈夫却没有善待妻子的强制责任,这一点放在封建王朝的皇族之中更是如此,而明孝靖皇后的人生,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 明孝靖皇后之墓

1956年时,考古专家在北京昌平区发现了明朝的明定陵。明定陵始建于1409年,乃是明朝皇室成员的皇家墓葬。专家知道兹事体大,当即将此处保护起来,并且开始进行细致深入的挖掘和研究。

1957年时,随着考古专家将陵墓当中的最后一道石门打开之后,他们终于来到了陵墓最中心的位置。此处摆放着三具棺材,里面沉睡着万历皇帝明神宗和他的两个皇后,分别是孝端皇后跟孝靖皇后。

而专家在孝靖皇后的棺椁之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文物,其中的一个,乃是一顶三龙二凤冠,冠饰精美,顶上有金龙三条,两边有飞凤二只,红宝石蓝宝石总计镶有95块,珍珠更是超过了3400粒,可谓是精美至极的无价之宝。

但孝靖皇后作为一名皇后,有这么一顶凤冠是再正常不过的。更令专家感兴趣的,是另外两件文物,分别是一把破旧的银壶,和一面破损的镀金银盘。这两样文物相较于凤冠简直是天壤之别,连普通的富裕人家都能买得起这银壶和 银盘,跟孝靖皇后的身份显得十分格格不入。于是专家开始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最终揭开了一个悲剧。

>> 孝靖皇后的悲惨生活

孝靖皇后本名王氏,通常被称为王恭妃。王恭妃出身低微,她的父亲仅仅只是一个锦衣卫百户,相当于朝廷的正六品官员,这跟皇宫之中的豪门大家比起来,简直是寒酸得可怜。

1578年时,明神宗举行了一场全国性的选美,年仅13岁,正是豆蔻年华的王恭妃,就因为长相美丽被召入了宫中,从此成为了宫中的婢女,负责侍奉明神宗生母李太后的日常起居。

1581年,明神宗在拜会母亲的时候,见到了已经16岁,正是亭亭玉立、绝代芳华的王恭妃,当即就偷偷将王恭妃临幸了。但是因为王恭妃出身低微,明神宗觉得有辱声誉,因此将此事瞒了下来,还不准王恭妃说出去。

几个月之后,王恭妃肚子渐渐大了,在李太后追问之下,王恭妃不得已说出了其中实情。李太后随即便为王恭妃主持公道,要求明神宗明媒正娶,明神宗一开始还装傻充愣,不愿意承认,最后拗不过自己的母亲,不得已之下才纳其为妃,成为了王恭妃。

但是明神宗对王恭妃没有丝毫的真情实意,即使王恭妃为明神宗生下了皇子朱常洛,他对此母子两人依然不待见。彼时明神宗最宠幸的,乃是刘贵妃。刘贵妃地位仅在孝端皇后之下,平日里常常找王恭妃的麻烦,而朱常洛也同样受到了排挤,甚至身为皇子差点连书都没能读成,生活十分凄惨。

>> 孝靖皇后悲惨生活的 历史 考证

后来因为明神宗没有嫡子,最终只能立庶长子朱常洛为太子,王恭妃也得以成为了皇贵妃,但生活却变得更加凄惨。因为此时的王恭妃从地位上已经跟刘贵妃平起平坐,但是因为明神宗只宠幸刘贵妃,因此王恭妃跟刘贵妃虽然都是贵妃,但是前者却被幽禁在了宫中,十几年间都无人问津,孤苦无依。

而在明定陵发现的那把银壶,在银壶的壶底上刻了这么几个字“大明万历壬午年制”,也就是1582年王恭妃怀孕之事东窗事发后刚刚被晋封为贵妃时所制。但是这银壶的价值十分之低,即使是民间稍微有些钱的家庭都买得起,足见明神宗对王恭妃的不待见。

而更加令人感到愤怒的是,王恭妃是在1611年的时候才因为无人照管、病重去世,中间相差了整整近30年的时间,这把银壶却依然陪伴在王恭妃身旁,几十年里用品都没有更换,这般待遇,别说皇贵妃了,甚至连宫中宫女的待遇都不如!

1611年,王恭妃病重之时,太子朱常洛跪在明神宗身前,苦苦哀求才得以见自己生母最后一面。王恭妃在临走前,拉着朱常洛的衣袂,含着泪说:“你已经长大了,我死而无憾。”说完不久,王恭妃就此去世,朱常洛跟在场大臣,莫不纷纷垂泪不已。

古人都说死者为大,王恭妃身为后宫贵妃,太子生母,理当归入皇陵,但是明神宗却没有将王恭妃葬入明定陵中。直到后来朱常洛即位为明光宗之后,这才将母亲的尸骨迁移到了明定陵内,与明神宗合葬于一室之中,并追封其为孝靖皇后,也算是跟生母在宫中苦苦生活30年而始终未得宠爱的交代了。

>> 结语

古代封建 社会 当中,女子的地位十分低下,丈夫对妻子有相当的控制权,女性在婚姻当中只有义务和责任,却没有丝毫权力和福祉,这一点在深宫大院中更是如此。也正是整个封建 社会 的弊病,加上明神宗本身的昏庸,这才导致了王恭妃这悲惨的一生,令人惋惜不已。



曾国藩的100把腰刀和1把银壶

曾国藩在担任两江总督时,由于考虑到他的饮食安全,曾府的人为曾国藩打造了一把银制的酒壶,以防止有人在食物里下毒。
但是这个举动却受到曾国藩严厉的批评,因为他认为,目前很多老百姓饭都吃不到,他身为高官不应该这样铺张浪费。

就是 这样连一把银壶都不舍得打造的曾国藩,却在攻克武汉后命人打造了100把精美的腰刀,赠与手下的兵将。

◑ 图片仅供欣赏,非文中所述腰刀

根据唐老师小说里的描写,这些腰刀都是制作精美的好刀啊。

亲兵撬开木箱,从中取出一把来。曾国藩见腰刀果然打造得精美,熟铁皮制就的刀鞘上,用铜钉钉出一朵朵云形花纹,铜钉锃亮,如同黄金般闪光;刀把上镶嵌着墨绿色南阳玉。曾国藩将刀抽出,立时便有一道寒光扑面而来,刀刃锋利,手不敢试。刀面正中端端正正刻着“殄灭丑类,尽忠王事”八个大字,旁边是一行小楷“涤生曾国藩赠”。

这一百把腰刀的价钱,可远远高于一个小小的银壶,为什么曾国藩舍得花大价钱去打刀,而不愿意家人用钱打造一把可以保障自己生命安全的银壶呢?

当然是因为这一百把刀的意义非同凡响啦。

冷兵器战争年代,士气就是两军对垒时取胜的关键,一支有士气的部队可以让士兵以一敌百,以少胜多,而没有士气的军队则只能丢盔卸甲,一触即溃。

◑ 图片仅供欣赏,非文中所述腰刀

三国时期,曹操带兵攻打宛城(今河南南阳)时,部队行军长途跋涉,路上又找不到取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曹操为了不耽误行军,指着前面一个小山包说:“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出口水,终于到达了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这就是曹操利用了士兵的心理,给了军士一个士气上的激励,这算是很低层的一种手段,而 曾国藩所做的,则是更高级的士气激励方法。 为什么呢?

◑ 图片仅供欣赏,非文中所述腰刀

首先 可以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评价曾国藩的授刀行为,因为它满足了获取尊重的需求, 被授予腰刀的将士得到的不仅是腰刀,更是最高统帅的肯定和赞赏,而且是在全军面前,这是何等荣耀与风光,这恰恰是他获取尊重需求的表现。

从另一个角度,因为战斗的规模、次数、胜负都是无法事先预测的。这也提高了腰刀获得的难度,从而使之激励作用加强。

还有一点,为什么曾国藩只赠100把腰刀呢?

曾国藩有意减少了腰刀的授予量,其实是在提升激励物(腰刀)的稀缺性,这也加大了激励物的激励作用。

◑图片仅供欣赏,非文中所述腰刀

最后,曾国藩的激励物——也就是腰刀,选择的令人拍案叫绝。如果像现在颁奖时那样,表彰你,给你个奖杯奖状,你也就只能自己拿回家偷偷欣赏吧,总不好天天随身带着吧,别人会怎么想怎么说?而腰刀是军旅生活中锦上添花甚至在某些时候必不可少的工具,试想短兵相接、贴身肉搏之际,一把随身的腰刀是何等防身兼攻击的利器啊。更妙的是,正因为腰刀有用,所以可以随时随身携带,平时当做佩饰,战时是武器,别人无法腹诽。

最好的激励物是被激励者在其日常工作中经常能使用上,同时在其使用过程中又能被周围的同事及竞争对手看到的东西。 我想这不仅实用,更符合中国人的“面子”观,还能促进更多人的奋斗,一举多得。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