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茶与药酒>养生茶

常见石瓢壶有四种造型你知道是哪些吗

时间: 2023-01-15 12:15:04

常见石瓢壶有四种造型你知道是哪些吗

在造型多变的紫砂壶大家庭中,有一种款式经久不衰石瓢壶,作为紫砂经典造型,在紫砂收藏圈有“壶中百变,首推石瓢”的说法。

从清代陈曼生创制石瓢壶开始,历代制作石瓢壶的名家非常多,包括瞿子冶、朱石梅、顾景舟等。

由于不同的壶艺师对石瓢壶的理解不一、审美观念也有不同,所以历代留存的石瓢壶风格各异。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石瓢壶,主要包括高石瓢、矮石瓢、瘦瓢和满瓢四种。

曼生石瓢壶

石瓢壶的起源,还得从一个故事说起:

据传,陈曼生在就任溧阳知县时,经常微服简从、漫游于市井之间。有一次遇到一个乞丐拿一石器行乞于街角,曼生见那石器造型独特、外观古朴,便将其买下。

如获至宝的陈曼生根据那石器的形状加以改进、历经多次修改,最终做成石瓢壶、并在上面题上“不肥而坚是以永年”的壶茗,流传至今。

高石瓢

后来历代壶艺师制出的石瓢壶,或是极力模仿曼生原作、或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设计,于是便出现了高、矮、瘦、满等各种造型的石瓢壶。

矮石瓢

总体来说,石瓢壶都具有以下共同特点: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钉足呈三角鼎立状支撑,给人以轻灵而稳重之感。

壶嘴简洁见力度、壶把多呈倒三角势,与壶身之型互补,形成和谐的美学效果;平压盖及桥钮干净利索、比例恰当,充分体现出秀巧精工为上的特点。

瘦瓢(子冶石瓢)

石瓢造型的要点在于力道,要达此目的,则要协调好石瓢各个线条所构成的三角形的比例关系,身筒、流、把甚至钮都要相互配合,形成最佳比例,才能最终突出其独特的力度与气韵。

满瓢(景舟石瓢)

高石瓢高挑挺拔、矮石瓢稳重典雅、瘦瓢精巧干炼、满瓢圆润饱满,四种石瓢既有不同又和谐统一,充分满足不同爱好者需求的同时也展现了宜兴紫砂强大的包容性和可塑性。

也许,石瓢壶之所以能够成为最受欢迎的紫砂款式之一,也正是来自于其本身的简约大气、实用便捷、博大包容。

石瓢壶有几种

很多朋友会喜欢一些石瓢壶,但是对他们的一些知识并不是很了解,比如石瓢壶有几种呢?常见的石瓢壶有四种,分为曼生石瓢、黑泥高石瓢,段泥子冶石瓢以及底槽清满瓢。曼生石瓢有一段故事,相传陈曼生在做官时微服出巡,偶然得到一个石器,并且制成紫砂壶起名“石瓢”加以收藏,曼生石瓢形状独特,似瓜非瓜,看起来陈旧,但典雅古朴,底部有“元人邵氏定制瓢器”字样。陈曼生以石器为原形绘壶再加上壶盖、壶嘴,自创了石瓢壶形的紫砂壶。黑泥高石瓢的壶底部的三足称围棋足,形状像围棋子。段泥子冶石瓢是由子冶在石瓢上刻绘而得名,并且此款形制与曼生石瓢略有不同。其壶身、壶把的三角形更为规整,被称为「瘦壶」,如今普遍把「壶身形制为典型的三角的瘦石瓢」,称之为子冶石瓢。底槽清满瓢是壶嘴前段接近直线,后段则是一段反弧线相连。这样的处理使得壶嘴更有力度感。

常见的石瓢壶有几种?

市场上常见的石瓢壶主要包括高石瓢、矮石瓢、瘦瓢和满瓢四种。

矮石瓢:从壶盖看,须和顺有劲。“高石瓢”壶盖粗看平展,细看中高周低,中点和边沿的高程应有1毫米差距。盖板线要圆整有劲、丰润秀挺、厚薄适度,下边与囗结合严密,上边与盖面交接和顺。

高石瓢高挑挺拔:从壶钮看,须缓转匀称。盖上的钮为拱桥形,高矮、跨度要符合比例,变化丰富。桥中央最狭,慢慢向两面坡状下延至盖面,与盖的结合处要形成三分之二椭圆形,交接若明若暗。拱洞也是三分之二个椭圆,与盖面结合缓转匀称,与桥体形成呼应。桥的两坡对称。

瘦瓢精巧干炼:从壶流看,须比例恰当。壶流为直筒暗接,续出自然。长短、粗细恰当,不可相差丝毫。觜端1厘米左右是直形,直形以下渐粗并漫延入壶身,似从壶身生出。流的角度要恰到好处,面要平整,内孔要圆,内径是出水囗最小,越往里越大,出水劲冲,不涎水。

满瓢圆润饱满:从壶把看,须自然流畅。壶把与壶流对称,壶把内外都和顺流畅的三角形线条,把与壶身暗接,续出自然。把的横断面外圆内平似圆头三角形,使用舒适。

石瓢壶的特点

石瓢造型的要点在于力道,要达此目的,则要协调好石瓢各个线条所构成的三角形的比例关系,身筒、流、把甚至钮都要相互配合,形成最佳比例,才能最终突出其独特的力度与气韵。

石瓢壶在历代名家手中作品很多,风格也各异。知名的石瓢款式包括曼生石瓢、子冶石瓢、景舟石瓢、汉棠石瓢、高石瓢、矮石瓢。这些名家作品面貌各异,不过也包含一些基本要素:整体三角形、底置三足、其盖桥钮。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