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也称茶器,从有茶的那天起就出现在中国人生活中。只不过,茶之始是作为药用和食用材料,人们是直接用来煮汤或食用的。所以最初的所谓茶具,其实是与食具和酒具合而用之。后来随着人们饮茶习惯的改变,尤其到了唐、宋时期,饮茶习惯逐渐由煮食改为煮点之饮,我国专用茶具才随之产生。我们现在大都习惯于在喝茶的时候使用诸如茶壶、公道杯、茶杯这类的茶具,这些茶具统称为现代茶具,实际上跟古人所使用的茶具是不同的。那么,现代茶具的雏形究竟形成于什么时候呢?
在隋唐之前,人们尚未形成专门的饮茶器具,而是同其他饮食器具混用,当然称不上什么茶具;而唐、宋时期虽然已经出现了专门的茶具,但是由于当时的人以饮饼茶为主,采用的是煎茶法或点茶法,因此所使用的茶具跟今天相比也有非常大的不同;一直到了明代,饮茶才开始直接用沸水冲泡,即同现在相同的清饮法,所以唐、宋时的炙茶、碾茶、罗茶、煮茶器具便无用武之地,从而产生了一批新的茶具品种,我们使用的茶具品种基本上与明代的茶具没有多大变化,只是样式和质地有所不同而已,所以说,现代茶具的雏形其实是形成于明代的。
明人一般习惯于饮用条形散茶,因而贮茶焙茶器具比唐、宋时显得更为重要。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列出了16件饮茶时所用到的器具,另加贮茶的器具7件,合计共有23件。但明代张谦德在《茶经》中的“论器”里提到当时的茶具只有茶焙、茶笼、汤瓶、茶壶、茶盏、纸囊、茶洗、茶瓶、茶炉8件。
明代茶具虽然简便,但同样讲究制法、规格,注重质地。新茶具的问世以及茶具制作工艺,比唐、宋时又有大的进展,并且所有的茶具都由陶或瓷烧制而成。在这一时期,江西景德镇的白瓷茶具和青花瓷茶具、江苏宜兴的紫砂茶具,在色泽、造型、品种和式样上都精致无比,堪称茶具中的艺术品。
现代意义的茶壶,应该是始于唐代。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看看中国茶具的变迁,就知道了。茶具是和人们饮茶的方法分不开的!茶具是发展的是变化的。
1、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茶具是2070年前:
西汉 (公元前63年)王褒的《僮约》中有“烹荼尽具,已而盖藏”的文字,这里的“荼”指的是“茶”、“尽”作“净”解。说明当时饮茶已经有茶具了。
2、中国人明确记载使用茶具是在1700年前:
西晋左思(约公元250-约305年)的《娇女诗》,其内有“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这里的“鼎”当属茶具无疑。
3、明确有茶壶,应该是在唐代(包括五代)时:
到了唐朝(含五代),茶已成为日常饮料,开始讲究喝茶的情趣,出现了茶艺(这是日本茶道的来源)。此时的茶具不仅是饮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器具,开始注重茶具如何对茶的色、香、味进行保留和提高,开始欣赏茶具本身的艺术性。现代意义上的茶具自唐代开始快速发展。唐代人把茶壶称“注子”,其意是指从壶嘴里往外倾水。现在有些地方把泡茶叫“点注”,就是根据唐代茶壶有“注子”一名而来的。
4、到了宋代(含金、辽) ,饮茶方法出现变化,由过去的煎茶改为点茶(把茶叶碾成粉末状,用沸水冲泡调制)。但基本延续了唐代的茶具形式,致使出现了点茶的瓶。瓶的功能大致等同于现在的壶。
5、元代的茶具是上承唐宋,下启明清。
6、明代茶具,因为茶饼变成了茶叶,所以发生巨变:
明代开始,人们不再饮用茶饼,条形散茶在全国范围兴起,饮茶改为直接用沸水冲泡,唐、宋时的炙茶、碾茶、罗茶、煮茶等器具成了多余之物,而一些新的茶具品种脱颖而出。明代对这些新的茶具品种是一次定型,因为从明代至今,人们使用的茶具品种基本上无多大变化,仅仅在茶具式样或质地上有所变化。明代有创新的茶具当推小茶壶,有改进的是茶盏,它们都由陶或瓷烧制而成。
7、清代,茶的种类开始大发展:
除绿茶外,又出现了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和黄茶,形成了六大茶类。但这些茶的形状仍属条形散茶。所以,无论哪种茶类,饮用仍然沿用明代的直接冲泡法。所以清代的茶具基本上没有突破明人的规范。
8、当代现代名目繁多,做工更精,质量上乘:
饮茶的方法没有变化,但是开始追求茶具的品质,材料、样式、做工等等,开始追求茶具的形式,贵的有如金银茶具,廉的如竹木茶具,此外还有用玛瑙、水晶、玉石、大理石、陶瓷、玻璃、漆器、搪瓷等制作的茶具,数不胜数。
所以,现代意义上的茶壶,应该是始于唐代!
最早出现茶具的朝代为西汉。
西汉辞赋家王褒《僮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译文:烧水煮茶,分杯陈列。),这是中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初处可见。中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茶爱好者青睐。
扩展资料:
“美食不如美器”历来是中国人的器用之道,从粗放式羹饮发展到细啜慢品式饮用,人类的饮茶经历了一定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品饮方式,自然产生了相应的茶具,茶具是茶文化历史发展长河中最重要的载体,为我们解读古人的饮茶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茶树发源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贵州一带,汉代四川一带的经济已相当繁荣,饮茶在当时的士人生活日益凸现。王褒《僮约》中记载“烹荼尽具,酺已盖藏”,明确提到烹茶用的茶具。
紫砂茶具仍是清代茶具的重要分支,经过明代的初步繁荣,清代紫砂茶具又一次迎来了新的创作高峰。如果说明代紫砂壶尚嫌粗朴的话,清代紫砂制作工艺则大大提高,其泥料细腻,制作规整,出现了像陈鸣远这样的大名家。
嘉、道以后,文人雅士相继加入制壶工艺,使紫砂茶具的人文内涵大大提高。“西冷八家”之一的陈鸿寿与一代名手杨彭年合作的曼生壶成为文人壶的典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僮约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