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中彩,顾名思义,彩夹在釉中。即便画在杯壁上的花们上面覆了一层釉,却丝毫不影响花的美感,不但不影响,反而让花们更亮丽夺目。
百花丛中,菊花向以“花中君子”、“花中隐士”而名扬天下。不管是野生的菊,还是人工培植的菊,都有一种淡然超物之感,色彩鲜艳却不刺目。菊在秋天开放,国画大师眼里的秋则是菊的世界,诗人对秋的吟诵也少不了菊,仿若菊就是秋的化身。
什么是釉中彩
釉中彩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工艺,是在瓷器釉面烧制完成后再绘制图案,干燥后再次施釉,以高温烧制而成,细腻、晶莹、光润。
釉中彩: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瓷器装饰材料和技法。亦称高温快烧颜料。颜料的熔剂成分不含铅或少含铅,按釉上彩方法施于器物釉面,通过1100~1260℃的高温快烧(一般在最高温阶段不超过半小时),釉面软件包化熔融,使颜料渗入釉内,冷却后釉面封闭。细腻晶莹、滋润恍目,抗腐蚀、耐磨损,具有釉下彩的效果。
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都是指对瓷器表面进行装饰的一种手段。区分的方法主要是凭眼看和手感 :
一、彩的位置不同
釉上彩瓷器,彩在釉上,摸上去有凸起之感。
釉中彩,彩夹在两层釉中,是名副其实的釉中彩瓷器。
釉下彩瓷器,彩在釉下,永不褪脱,光滑平整。
二、工艺不同
釉上彩瓷器,在已烧成瓷器的釉面上用彩料绘画进行装饰的品种。
釉中彩瓷器,有两种生产方法:一是将色料加点或彩绘于釉面上,然后经高温一次烧成。二是将施过釉的坯胎先经800℃低温素烧,然后彩绘,接着又在表面喷一层薄釉,再经高温烧成。
釉下彩,是在成型的胎体上用色料绘画,上釉后以高温一次烧成的瓷器品种。
扩展资料
釉下彩瓷和釉中彩瓷器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即釉下彩瓷器的施彩纹饰部分不凸出釉面,有的甚至下凹。这是因为彩料绘于胎面被吸附,并且罩釉时釉水消耗气压下自然匀平所致。而釉中彩绘器是在平匀的釉面加绘一层彩料,增加了纹饰部分的总厚度。
这样就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烧成效果:
1、若在高温粘度较低、流动性较大的釉面施彩,则在高温熔融作用和大气压力作用下,彩料沉入釉中后彩器釉面均匀平整,无凸起现象。
2、若在浓度相对较高、瓷釉釉汁高温粘试较大,从而熔融后流动性小的乳浊釉面施彩,则烧成时窑温虽能达到胎体瓷化和釉层玻化要求,但釉面不易流动匀平,因而彩料及其周围的釉面多多少少都有凸起现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釉中彩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