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茶与药酒>养生茶

功夫茶凭什么吸引人功夫二字有什么深意

时间: 2023-01-18 19:39:32

功夫茶凭什么吸引人功夫二字有什么深意

说起功夫茶,一般人都会想起工夫,此功夫是指的是茶具经过一番功夫泡成的工夫茶。

喜欢的茶人们常常流连忘返于这套流行于我国乌龙茶主产区的功夫茶艺所展现出来的行云流水般令人叹为观止的泡茶技艺,以及蕴含其中的人情世故。

当年,鲁迅先生来厦大任教不久,原本极少喝乌龙茶的他也“入乡随俗”喝起了乌龙茶,悟性极高的他很快便领悟到“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而要享这“清福”,首先就必须有工夫,才能收获那一种“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

其实,对于久居乌龙茶产区的茶人而言,这种泡饮的功夫实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生活习惯,一种手到擒来的自信。

▲闽式功夫茶具

在我国乌龙茶重镇之一的闽南地区,一方八仙桌,几把靠背椅,几碟干果茶点,外加一个盖碗、几盏白瓷杯……有事无事,熟络或并不熟络的三五个人,煮水淋杯,沏茶闻香,几杯香茗下肚,一场龙门阵便可从早摆到晚。

有时,一边品香茗,一边听着评书人活灵活现的说书而恍若身临其境。这平常日子也就真像茶杯里那或浓或淡的茶水,荡漾在若即若离的光线里,倏忽飘远……

《1》

如果说中国功夫有十八般武器、少林武当等各大武功流派的话,那功夫茶也丝毫不例外。

按地域、品种与工艺特色,我国乌龙茶有三位本家兄弟:福建乌龙茶、台湾乌龙茶与广东乌龙茶。与之遥相呼应,则是我国功夫茶的三大流派:闽式功夫茶、台式功夫茶以及粤式功夫茶。

故论及这三大功夫茶流派,闽式是发轫之地,三者之间源远流长,区别则在于特色茶品与主泡茶器的不同所形成的自身特色。

▲淋杯洁具

功夫茶首选做工讲究、耐高温、耐冲泡的乌龙茶,传统焙火工艺或熟香型最好。

闽式功夫茶首选焙火浓香铁观音、陈年老铁、本山、佛手等闽南乌龙;大红袍、水仙、肉桂、水金龟、半天腰、铁罗汉等闽北岩茶;

台式功夫茶则有焙火高山茶、木栅铁观音等台湾本土乌龙茶;而粤式潮汕功夫茶则有凤凰单从、广东水仙等广东本土乌龙茶。

《2》

闽式功夫茶常见的茶具有:茶盘、烧水壶、盖碗、公道杯、茶杯、茶滤、茶夹、茶托、茶匙、茶巾等等,台式功夫茶还特别增设了闻香杯。

这套功能细分、直让你“眼花缭乱”、显得“大而全”的茶具会让你冲泡时有如号令三军的统帅一般驾驭感爆棚。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粤式潮汕功夫茶在茶具的使用上就略显“小而美”。

茶杯永远是成品字形的三个,其富有特色经典的茶房四宝“玉书煨、潮汕炉、孟臣罐、若琛瓯”会让你有过神仙日子的飘飘然之感。

这便是冲泡功夫茶必备的“十八般武器”了!

▲投茶入杯

《3》

不过,此“功夫茶”非彼“工夫茶”!

“工夫”二字乃讲究的意思,指做工讲究、品质优异的茶叶,尤指红茶,例如:坦洋工夫红茶、白琳工夫红茶、祁门工夫红茶等。

而功夫茶,重在“功夫”二字。好比中国功夫,一招一式,一拳一脚,外练筋骨皮,内塑精气神,技法其外,修养则内化于心,讲究韵自天成,一气呵成。

故功夫茶既是一种泡茶技艺,又是一种喝茶范式;既在沏泡,更在品饮。

大文豪苏东坡有诗云:“活水仍须活火烹”。冲泡功夫茶时,要诀就全在于东坡先生的一个“活”字上!

▲乌龙出宫

水须用活水,最好是泉水或井水,日常首选纯净水。无论是淋杯洁具、投茶入杯,还是注水刮沫、洒茶分茶,动作均需活络,最忌拖泥带水。

待水煮沸后,及至东坡先生所言“蟹眼已过鱼眼生”时,即声若松涛声时,以悬壶高冲之手法,携猛虎下山之势,沿盖碗边缘定点注入沸水,冲激茶叶,使茶叶随水流快速流转、翻滚,充分浸濡,便可快速盖上杯盖,以激扬茶香。但斟茶时却应以温柔无比的俯身低斟,只留七分满,最后再雨露均沾,以一道“韩信点兵”圆满收官。

当然,不仅要会泡功夫茶,还须会品,那才是真“功夫”!

品功夫茶最忌一饮而尽的牛饮、海饮,那简直是暴殄天物!

品功夫茶的最佳姿势就是小口慢饮,一杯分三口,有如老黄牛吃嫩草,越嚼越有嚼头,越品越有滋味。

▲品啜甘霖

所以,说到品功夫茶,那一口标准的“舌功”是万万不能不提及的。

茶汤咂摸一小口,但不能马上吞咽,而是用舌尖在口腔中作吮吸打转动作,使得茶汤在舌尖与两颊之间不断滚动,同时吸气,感受那一口茶汤的水香一体。

如此循环往复,那一口乌龙茶的色香味,便在这一口舌尖之上,得以润物细无声地直抵你的心扉。

这时候,一杯优质好茶的回甘生津之感,比之普洱茶的舌底鸣泉,便有如那汩汩细泉连绵而来,意犹未尽。

《4》

功夫茶起于唐宋煎茶之法,渐兴于明初团改散之后,清代始发扬光大。

不过,如果你以为功夫茶只是茶桌上讲究那一套泡饮大法的话,那就未免太狭隘了。殊不知,其实功夫茶俨然也是一种沿袭了几百年的礼仪文化习俗,照见了人世间的人情世故。

这样的茶文化习俗不胜枚举!

譬如:“客来敬茶”。意即来者皆是客,谈事前先奉上一杯功夫茶,这是做人做事的基本礼仪。所以在功夫茶流行的地区,“请喝茶”、“走,喝杯茶!”是人们见面寒暄时常说的口头禅。

再比如:“七分茶八分酒”。品功夫茶一定要热品,否则风味尽失,斟茶时不要斟满,满则溢,不仅不便于客人品茗,也有失礼节。

总之,茶中有功夫,缕缕幽香,滴滴香浓,人生快意茶江湖,尽在一杯香茗中!

饮茶方式有很多,现在工夫茶最流行,你知道工夫茶有何特点吗?

潮汕 · 工夫茶。潮汕的工夫茶并非指某种茶叶或茶类,而是一种泡茶的技艺。因为这种泡茶工艺比较复杂和讲究,操作起来需要花费不少功夫,故得名“工夫茶”。主要流行于闽南及广东的潮州、汕头一带,最大的特点是:茶具精致小巧、烹制考究及以茶寄情。泡饮潮汕功夫茶,一般选用半发酵的乌龙茶,如凤凰单丛、铁观音等。相对来说,潮汕工夫茶,更讲究的是茶具器皿。其冲泡须有“四宝”:玉书碨,即烧开水的壶;潮汕炉,即烧开水用的火炉;孟臣罐,即泡茶的茶壶;若琛瓯,即品茗杯。

潮汕是个好客之乡,无论是在公司单位、街头巷尾,还是在豪宅农舍,以茶待人向来是潮汕人的迎客礼仪,每杯茶都伴随着茶香、茶情。
“功夫茶”的意义,就是经过精选的茶叶,是名词组成的茶叶类型。如果用“功夫茶”来形容泡茶的一种形式,则容易被不懂潮州话的人误解。因为除了“功劳”义项为“功”独有,其它义项二者皆同。特殊的是在“素养、本领、造诣”义项中,现代人将“武术、武工”类单独赋予了“功夫”,就不能用“工夫”了。这就等于说,如果泡茶不需要功夫,就不能说是功夫茶了。有空闲时间,还需要有讲究,才是工夫茶的全部意义。
文化和旅游产品,讲究的是精髓,追求的是精品,传承的是内涵,范围大名声不好并不强势,鱼目混珠的结果是满盘皆输。这也是延续城市文脉的必然。实际上,工夫和功夫,都包含时间、本事、素养的意义,工夫也有功底的意思,在闽语系指的是同一个意思,只是和茶搭配,究竟是用工夫还是功夫,就只能看历史,结合源地人文历史内涵,外人是不能理解的。

工夫茶是什么人发明的?工夫茶工序那么多,为什么还会受到茶客欢迎呢?

工夫茶是潮州人发明的,工夫茶工序那么多,之所以还会受到茶客欢迎是因为艺术观赏性高。

1.工夫茶是一种优雅而通俗的饮用方式,因其深深植根于普通人的生活,并经久不衰。工夫茶在福建省非常受欢迎,在社会各界都很流行。这是福建人最受欢迎和最受欢迎的饮茶方式。所谓工夫茶的主要特点是一个小罐子和一个小杯子,几乎加满了茶,慢慢地品尝到茶的香味。在福建喝茶的习俗中,人们在长期喝茶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喝茶经验,发展了工夫茶的民间习俗与功夫同名的功夫,在全省有一个与功夫相关的茶名。

2.改革开放40的改革开放中,厦门、汕头等经济特区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凝聚力;海外华人、香港、澳门、台湾同胞也为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对这个国家的友谊往往比一杯时间茶更强烈。即使他们离开了家乡,茶也是中国人无法放弃的怀旧之情。在福建省,东南亚聚集了来自广东的海外华人,100多年的老茶店在市场上随处可见,甚至包装代的纸袋。

3.武夷岩茶因其制作精良,被称为工夫茶,在明代已成为名茶。它不仅在中国很受欢迎,而且在国外也很受欢迎。17世纪初,岩茶开始出口到欧洲。在清朝,岩茶供应不足,岩茶技术也广泛传播。嘉庆时代,与岩茶生产工艺相同的半发酵茶以工夫茶的名义使用。

4.工夫茶起源于宋代。自宋代以来,随着品茶艺术的继承和深入发展,工夫茶已成为中国茶艺的代表,在福建和广东大部分地区和潮州政府中最受欢迎。当时没有自来水。当然,陆羽没有被列出。自来水不适合煮茶,这是常识。以上就是对工夫茶是什么人发明的,工夫茶工序那么多,为什么还会受到茶客欢迎呢这个问题的解答。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