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茶与药酒>养生茶

茶具十二件都有什么

时间: 2023-01-18 21:21:33

茶具十二件都有什么

茶具十二件有盖碗、公道杯、品茗杯、茶漏、茶荷、茶匙、烧水器、茶夹、茶针、茶巾、茶托、茶盘等,茶具也是泡茶使用器具的总称,其中每件器具既独立,又相辅相成,且都有各自的实际用途,正确掌握使用方法,方可泡好一杯茶叶。

茶具都有哪些器件

首先,我们说一下茶道六君子。

茶筒:用于收纳道具。

茶漏:壶口较小的时候,可以放到壶口上起到一个漏斗的作用。

茶夹:用于夹杯子等。

茶则:用于从茶罐或袋子里取茶叶。

茶针:用于通壶嘴或拨茶叶。

茶匙:用于拨茶叶、清理茶壶,也叫茶刮、茶拨。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具体的用具

一、盖碗

用盖碗品茶时,揭开碗盖,再闻茶香。选用盖碗时,男士可以选较大盖碗,女士不能选用太大的。

盖碗泡茶,一则更快的泡出茶香,二则也不会烫手,因为有茶托,三则茶盖还可以春风拂面滤去茶沫。

二、闻香杯

闻香杯通常选用瓷质杯子,保温效果好,可以让茶香的热量保存时间更长,更方便闻茶之香气,更好的品鉴茶香。

三、品茗杯

闻香杯、品茗杯经常搭配使用。双手掌心夹住闻香杯,靠近鼻孔,边搓动边闻香。

男士拿品茗杯手要收拢,以示大权在握;女士拿品茗杯可用兰花指微微轻翘,更显女子的柔和。

四、茶托

它的作用一是让茶杯有个衬垫,不至于烫手,二是使用茶托给客人奉茶,显得卫生。此外,使用茶托敬茶,显得更文雅。

五、茶荷

是承载、置茶、容纳茶的茶具。通常用竹、木、陶、瓷、锡等制成,用来鉴赏茶形,观茶色,闻茶香,将茶叶由移至泡茶器。

六、公道杯

盛放过滤后的茶汤。如果泡出的茶偏浓,可以在公道杯中加点开水冲淡。

分茶时,每个品茗杯应保证七分满。

七、水盂(茶洗)

水盂用来盛放洗茶的沸水,和泡完茶的渣叶,使用后要及时去除茶渣,并用清水冲净。

八、滤网

滤网可以去掉茶汤中的杂质让茶香更干净,让茶的口感更润。

九、盖置

盖置用来放置各类茶壶的盖子。

十、茶盘

茶盘又有茶船之称,指放置茶壶、茶杯、茶道组、茶宠乃至茶食的浅底器皿。它的尺寸有大有小,常见的形状为方形、圆形与扇形。

十一、茶巾

清洁茶台的毛巾,可以分为客人用来擦拭桌上或杯底的水迹的毛巾,也有主人倒茶时擦拭水渍的毛巾。

十二、茶刀

用于撬取茶饼、砖茶、沱茶等紧压茶的工具,使用时候一边施力一边撬动。

十三、紫砂壶

紫砂壶泡茶能保持茶的原味,增添茶味,茶具中含一些微量元素,对人体有益。常年使用紫砂壶,茶越泡越香,人越喝越有精气神。

十四、茶叶储存罐

茶叶罐材质比较多,有瓷罐、紫砂罐、锡罐、铁罐等,每种存茶容器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茶叶的特征,选择合适的存茶罐。

宋代点茶3

两宋时建州北苑生产的“龙团凤茶”乃进御贡茶,极为珍贵,斗茶风靡全国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民间活动随着贡茶传入了朝廷,并受到皇帝的推崇。而同样来自福建的黑釉茶盏也随之名声鹊起。蔡襄《茶录》上说:“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也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斗茶时,茶面泛出的汤花呈白色,建盏的黑釉与茶汤的白色正好相互映衬,而汤花形成的水痕亦清晰可见,故宋人斗茶喜用建盏。
建盏,黑瓷代表,中国八大名瓷之一。中国茶文化中, 是唯一为茶而生的器具,被视为“茶之圣器”,因产自福建建阳,故此称为建窑建盏。

建窑黑釉盏能在点茶、斗茶盛行的宋代成为最受欢迎的茶碗,并在陶瓷史、科技史上成为黑釉瓷代表,其决定性因素就是它的独特工艺,以及此工艺带来的独特釉色。建盏釉色变化万千,1300°以上的窑火,高度还原的气氛,自然生成不同形态、大小、质感、排布、色彩的斑纹,奇诡瑰丽,蔚为壮观。

简单介绍下:宋代五大名窑
——是指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和钧窑。

八大窑系

——是指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建窑系和越窑系。

宋代,也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它的技术流传至今。

除了盏,还有其他对应的器皿。
茶具图赞——史上第一部茶具图谱。

陆羽在《茶经》中把饮茶器具称为“茶器”,而将采制茶叶用的器具称为“茶具”这种称呼一直沿袭到北宋。到了南宋,审安老人(其真名董真卿)于咸谆五年(公元1269年)撰写《茶具图赞》时才将饮茶品具改称为“茶具”,沿用至今。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茶具图谱。

《茶具图赞》用白描画法将盛行于宋代的斗茶用具记录成图,称之为“十二先生”,赐以名、字、号,并按宋时官制冠以衔职,非常形象生动地反映出宋代社会对茶具的钟爱和对茶具功用、特点的评价。这十二件茶具分别是:韦鸿胪(茶笼)、木待制(木椎)、金法曹(茶碾)、石转运(茶磨)、胡员外(茶杓)、罗枢密(茶罗)、宗从事(茶帚)、漆雕秘阁(茶托)、陶寳文(茶盏)、汤提点(汤瓶)、竺副帅(茶筅)和司軄方(茶巾)。
宋代点茶法有一套独具审美的茶具。
从茶艺与茶道精神来讲,宋代继承了唐代时期开创的茶文化,并在其基础上结合自身社会文化的底蕴加以发展,其中,点茶法就是一个代表,其上承唐代精致的煮茶法而有创新,穷尽雅致的点茶法成为当时饮茶的主流方式。据资料显示,宋代点茶法有一套独具审美的茶具,欣赏宋代茶具,首先要了解以点茶法为代表的宋代饮茶方式。庆历末年,位居北宋士大夫集团核心层的蔡襄继丁谓之后任福建转运使,专事贡茶,并对之加以改良,并于皇祐年间写成继唐代陆羽《茶经》之后又一部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茶书——《茶录》。其上篇论茶,下篇论器,专述建安民间斗茶时使用的冲点茶汤之法。蔡襄作为当朝书法圣手,所著《茶录》“书之于石”并自写绢本,流行于世。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对点茶法作了详细论述,以“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为基本过程的点茶法成为宋人主导的品饮方式。
“斗茶”又称“茗战”。就是品茗比赛,把茶叶质量的评比当作一场战斗来对待。由于官廷、寺庙、文人聚会中茶宴的逐步盛行,特别是一些地方官吏和权贵为博帝王的欢心,千方百计献上优质贡茶,为此先要比试茶的质量,斗茶之风便日益盛行起来。范忡淹描写“茗战”的情况说:“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斗茶不仅在上层社会盛行,还普及到民间,唐庚《斗茶记》记其事说:“政和二年,三月壬戌,二三君子,相与斗茶於寄傲斋。予为取龙塘水烹之,而第其品,以某为上,某次之。”三五知己,各取所藏好茶,轮流品尝,决出名次,以分高下。
宋代还流行一种技巧性很高的烹茶技艺,叫做分茶。宋代陶谷《清异录•百茶戏》中说:“近世有下汤适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茶百戏'”玩这种游艺时,碾茶为末,注之以汤,以筅击拂,这时盏面上的汤纹就会幻变出各种图样来,犹如一幅幅水墨画,所以有“水丹青”之称。
斗茶和分茶在点茶技艺方面有相同之处,但就其性质而言,斗茶是一种茶俗,分茶则主要是茶艺,两者既有联系,又相区别,都体现了茶文化丰富的文化意蕴。
宋代点茶是对于宋代美学的传承与致敬,同时也是感受茶叶的真味。近年来,在人们生活中也更加注重我国的传统茶文化,品味一杯茶,其实就是品味了禅,品味了人生。

必备的饮茶 茶具有哪些?

泡茶所需的器具分为两大类:主泡器具和辅助用具。主泡器具包括壶、公道杯、品茗杯以及滤网等;辅助用具为茶则、茶巾、茶仓等。另外,备水用具也是必不可少的。茶具中必备的有烧水壶、泡茶壶和品杯,其余用具根据习惯和需要可繁可简。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