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柑普茶,你是否听过一些五花八门的“专业词汇”?青皮、陈皮、小青柑、红柑、大红柑、二红柑……于是,刚接触柑普茶的茶友们便头都大了。
其实这些看似复杂的名词一点也不难理解,今天为你带来的柑普茶科普。
1、皮、果、茶
青皮、陈皮、柑皮、红皮,是柑皮的概念。
小青柑、大红柑,是柑果的概念。
他们都是茶枝柑——芸香科、柑橘属柑橘的栽培品种的产物。
平时所说的小青柑(带茶),其实是简称,规范的名称应该叫小青柑普洱茶或小青柑调味茶、小青柑红茶或红茶(小青柑)等。
简单来说,就是将采收的果实,内部的果肉去掉,使用其果皮普洱茶,就组成了小青柑普洱茶(简称小青柑)。
2、新皮和老皮
根据皮的陈化时间,可将柑皮分为新皮、老皮。陈皮只是老皮的一种。
据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产品对陈皮的定义,只有在新会当地陈放3年以上的新会柑皮才能称为陈皮。《中国药典》上一般指具有药效的老皮,在来源上强调工艺“晒干或低温干燥”。
因此,柑皮通过晒干或低温干燥,陈放3年以上,达到陈皮品质标准(如柑香去,陈皮香显)才能成为陈皮。
柑皮如果加工不当,采用高温干燥导致药用成分(如陈皮挥发油)散失,那么即使陈放3年以上仍是老皮而非陈皮,这时便只有食用调味价值而无药用价值了。
所以高温烘制的柑皮,只能叫老柑皮,不能转化成陈皮。
3、青皮与陈皮
青皮有三层意思:平时我们会用“青皮”来做“新皮”代称,这时的青皮是做不规范的代称使用;
根据成熟情况划分,青皮是跟红皮对应的一种柑皮成熟状态;
在药典中的青皮和陈皮则是两类,青皮是“青皮陈皮”的简称,陈皮是“红皮陈皮”的简称。
《中国药典》记载:青皮(青皮陈皮)是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陈皮(红皮陈皮)是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
陈皮根据药性分为青皮陈皮、红皮陈皮。柑根据柑皮的划分可分为青柑、红柑。
实际生产操作为了将产品区分的更明晰,通常将青柑中较小的状态,叫小青柑;红柑中最成熟的状态,叫大红柑。皮也可细分到小青皮、青皮、二红皮、大红皮。
《本草纲目》记载,“青橘皮,其色青气烈,味苦而辛,治之以醋,所谓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酸泄之,以苦降之也。陈皮浮而升,入脾肺气分,青皮沉而降,入肝胆气分,一体二用,物理自然也。”
不同成熟程度的新会柑皮都有自身独特的效用,这也是为什么小青柑、新会陈皮越来越受人爱戴的原因。
1、什么是小青柑?
新会小青柑茶,是以新会柑尚在生长期的柑果皮与云南普洱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茶品;是新会柑普茶(也称“陈皮普洱茶”)根据不同柑皮生理期进行分类的其中一类。
新会柑皮肉兼用,药食同源,其柑皮是制作陈皮普洱茶的上等原料。新会柑的采收分为不同的生理期,通常每年7月中旬至9月初采摘的柑果称为小青柑。小青柑皮与云南普洱茶结合在一起,经特定工艺制作,便成一式风味极佳的茶品——小青柑茶。
与大红柑相比,小青柑属于未成熟期,显著的特点是:挥发油和果酸含量相对更高,质硬、皮薄,味辛、气芳香。
品饮时,小青柑茶清新鲜活,芳香浓郁,柑香突出,风味独具。可一颗一泡,相对便捷。
2、什么是大红柑?
新会大红柑茶,是采用新会柑生理成熟期的柑皮与云南普洱茶为原料,经特定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品;是新会柑普茶(也称“陈皮普洱茶”)根据不同柑皮生理期进行分类的其中重要一类。
新会柑的采收分为不同的生理期,可分为小青柑、青柑、二红皮、大红皮这几个主要阶段。其中二红皮和大红皮统称为大红柑。
大红柑属于新会柑的相对成熟期,内含物含量的比例相比小青柑和青柑有所不同。大红柑的挥发油和果酸类物质含量比例减少,而糖类成分含量大为增加;因此红皮甜度比较高,辛涩味和刺激性大为减弱,药性和茶性更加温和。
大红柑茶的品饮特点:甜香、醇厚、浓郁、顺滑、温润;香气、滋味、口感相对平和、内敛,皮与茶的交融协调度高。
3、不同生理阶段的新会柑皮,香气、滋味的不同和变化规律:
柑胎: 果肉未长成,挥发油含量较高,果酸类及糖类物质均含量较低,味道特点:清香甘淡,柑香袅袅,带有淡淡柑花味,滋味奇特而迷人!
青柑: 挥发油含量相对较高的阶段(特别是7月小青柑),而香气主要源于挥发油,因此小青柑香气特别浓郁,芳香十足;糖份含量依然较低,甜度比不上红柑,茶汤清新、鲜爽。
红柑: 随着生理越发成熟,挥发油含量有所下降,而糖份增长,甜度明显增加,香气变得相对平和,茶汤更加温润、醇厚。
1. 请问小青柑怎么分辨好坏
最近这段时间,小青柑炒得特别火,但是鱼龙混杂,质量良莠不齐,所以在选购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辨别。
1.首先看外形好的青柑外表 *** 饱满,颜色均匀统一。有些品质较差的青柑由于原材料以及加工技术的原因会导致青柑表皮受损或者色差明显,甚至会出现霉斑。
2.其次闻香气优质青柑打开包装之后会有淡淡的果香味,清爽怡人。而劣质小青柑可能会因为包装问题导致霉变而产生一股潮味或者霉味。
3.再次品滋味好的小青柑冲泡之后入口清爽,果香盈喉,回味回甘,无明显的尖锐 *** 感。4.最后看叶底优质小青柑冲泡之后叶底饱满均匀,条索分明,色泽鲜艳,整体无其他杂物。
如果你要选购的话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大牌、值得新来的品牌的小青柑,比如大益金柑普、感通香归小青的小青柑、下关小青柑等这些品牌的产品还不错,可信度更高一些。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2. 小青柑怎么分辨好坏
果皮未着色,生理未成熟的青柑皮更好;半生晒(生晒和低温烘焙相结合)更好; 分清楚柑、桔、橙子的区别: 1、柑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果实较大,果实球形稍扁,果肉多汁,味甜酸适度,有的微苦,果皮粗厚、海绵层厚,耐储藏。
2、桔子也称橘子。果实较小,常为扁圆形,果皮薄,海绵层薄,味酸或甜,果皮与果肉容易分开,果瓣之间也容易分开,油室细小,经晾干或者干燥后也可入药使用。
柑皮根据采收时期可分为柑青皮(青皮)、微红皮(黄皮)和大红皮(红皮)。 柑青皮指果皮未着色,生理未成熟时(通常指农历立秋至寒露)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
外表色泽青褐色至青黑色,有无数微凹入的油室,不显皱缩。质硬皮薄,味辛苦、气芳香。
青皮的油酮类物质丰富,所以成品青皮含有丰富的挥发芳香油,泡水时更耐泡。 二红皮指果皮开始着色,但未完全着色,生理仍未充分成熟时(通常指农历寒露至小雪)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质较硬,皮较厚,味辛带苦略甜。
苦涩中略带有清甜之味。 大红皮指果皮已基本着色,生理已基本成熟时(通常指农历小雪至小寒)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皮。
质软、皮厚,味辛带甜香。冲泡后滋味温和甘甜。
青皮挥发油含量高,味苦涩,制成陈皮后药性较为峻烈,行气力猛,用于破气舒肝、散结消滞。而红皮则多糖类物质含量高,味微甜,制成陈皮后药性温和不峻烈,用于理气、健脾化痰。
而二红皮则介于其间。 其次是柑普的制作工艺: 制作柑普的步骤为:摘果、洗果、干燥、切帽、取肉、晾晒、入茶、干燥。
根据最后干燥工艺的不同来划分,分生晒、高温烘焙、低温烘焙、半生晒,不同的干燥工艺对应着的直接就是柑普的价格高低,下面分辨一下孰优孰劣。 1、生晒 指纯生晒,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利用日光晒至完全干燥,要完全晒干的话需要十几天到三十几天不等,在漫长的时间中物质之间得到了自然的转换。
纯生晒柑普茶前三年口感融合度不够,茶味和果香味不交融,需要在陈放三年后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口感融合度。 2、高温烘焙 温度70-80度,用烘干设备烘至足干,高温烘焙时间短,成本低,烘焙出的柑普适即时饮用。
但高温烘焙因为温度过高,就会使柑皮的焦油含量高,褐黄有油润感,且柑普里的各种物质不能得到良好的转化,制作出的成品柑普较次。这里丰收人为大家支一招,高温烘焙出来的柑普果皮相对较脆且表面呈现油润感。
3、低温烘焙 不高于45度,用烘干设备烘至足干,低温烘焙相对高温时间较长,但保持了一定的后期转化空间,价格成本也就略高一点。低温烘焙具备提香、彻底干透、保持活性的优点,且比高温烘焙出来的柑普口感要好很多,是现在着重追求品质的厂家常采用的烘焙工艺。
4、半生晒 指生晒和低温烘焙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天气情况可以先晒再烘,也可以先烘再晒,其活性依旧保持。
半生晒低温烘焙既保证了口感,又使柑普中的各种物质得到了良好的转化,也降低了因天气变化带来质变的风险,但消耗时间较长,此方法制出的柑普质量仅次于生晒柑普,一般茶叶爱好者会认为此方法制作的柑普口感较好。
3. 小青柑有哪些作用
1、抑制肿瘤、癌细胞增生:能抗肿瘤细胞增殖,如骨髓癌细胞,淋巴癌细胞,卵巢癌细胞,前列腺癌细胞及扁平癌细胞有抑制增殖的作用,这类黄酮通过改变癌细胞的细胞膜和酶以及信号传导机制干扰其DNA复制,蛋白质合成而起到抗癌防癌的作用。
2、促进新陈代谢:有抗血细胞凝集、抗血栓形成、抗癌、抗真菌、抗炎、抗过敏、抗胆碱酯酶和抗癫痫作用,是碳水化合物代谢促进剂,而小青柑果皮中便含有川陈皮素。 3、改善记忆障碍:显着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行为和心境障碍。
对痴呆患者和脑器质性病引起的记忆障碍亦有改善作用。 扩展资料: 柑普茶用广东新会大红柑或小青柑和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普洱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茶,是普洱茶的一种。
其特点一是入口甘醇、香甜,有独特的花香味和陈香味,这是由于新会柑的果香味特别,普洱茶长期吸附了柑皮的果香味所致。二是保健作用突出,发挥出新会陈皮“理气”的功效。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