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六大茶类之一。
工艺简约、纯朴,采收当地茶树鲜叶,经萎凋、干燥、拣剔等工艺制成。
而白茶在六大茶类中,也是比较独特的存在,因为可以长期存放。
正是如此,有了新白茶、老白茶一说。
随着储存白茶时间的变化,表象上,我们可以看到如下变化:
茶叶色泽:由灰绿、墨绿,转变为褐色、黄褐色
茶叶汤色:由茶汤黄绿色居多,杏黄色,转变为橙黄色、琥珀色。
茶叶滋味:由鲜爽,清幽,转变为醇和温润,甘甜。
那么,随着年份的增加,白茶中的内在物质有哪些变化呢?
一、水浸出物
随着年份的增加,寿眉的水浸出物含量减少,在冲泡白茶的时候水浸出物的析出也会变慢,这也是为什么老白茶要醒茶、而且越老越耐泡的原因之一。
且不同年份的白茶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大,所以新白茶与老白茶都会醇厚甘甜。
二、茶多酚
茶多酚含量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减少,茶多酚中占比最高的而茶素也逐年降低,且而茶素是白茶苦涩的来源之一,所以年份越老的白茶苦涩感就会越低,滋味越醇和,回甘越明显。
但是,茶多酚中的黄酮类物质,并不会随着茶多酚含量的降低而降低;
反而是逐年增加的,而黄酮类物质是茶叶具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这也是老白茶更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三、氨基酸
氨基酸主要负责茶叶的鲜爽甘甜,一般茶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3%,甚至更低。
但是,寿眉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是其它茶叶的一倍,最高为6.62%,在第3年的时候然后快速下降,然后逐渐趋于稳定。
另外,需要明白老白茶也是有鲜爽度的,只是鲜爽感降低;
在品饮的时候容易被其他的香气滋味所掩盖,不容易被品饮到,但对比其他茶类,老白茶的氨基酸含量还是最高的。
四、咖啡碱
咖啡碱是影响人体中枢神经的兴奋剂,也是白茶苦味的来源之一,随着白茶年份的变化;
咖啡碱的含量变化不是很大,在茶汤中,咖啡碱的含量,是需要达到一定的程度,人体才能感知的到,当我们在品饮白茶的时候觉得会苦,可以减少投茶量,来降低茶汤中咖啡碱的含量。
总结
白茶在存放的过程中,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物质是不断较少的,而黄酮物质却在增加。
但前提是在一定的期限内,白茶虽然可以长期存放,但原料、储存方法、工艺缺一不可。
最后,白茶并非一味地越陈越好,白茶如人一样,也会经历青春期、中年、老年,过了界限,营养成分只会逐年衰减。
但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正如我们的成长一般,每一个阶段都是独一无二的,且有价值。
存放越久的白茶品质越好,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白茶存放越久,和空气接触,超过保质期后,可能会产生发霉变质。白茶存放需要有比较苛刻的条件,才能保证品质不会变化太多,否则就是浪费茶叶。
老白茶的储存形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散茶,一种是制作成茶饼。老白茶存放前要确保茶叶品质比较好,要选择密闭容器存放,要避光,防潮防异味,才不会导致茶叶发霉腐烂,或者串味,影响茶叶的饮用口感。
白茶在多年的存放过程中,茶叶内部成分缓慢地发生着变化,要注意观察茶叶状态,不要让茶叶往坏的方向转化。可以通过冲泡,观察茶叶的香气和口感,确认茶叶的品质。
老白茶价值不菲,对制茶要求高,保存条件比较苛刻。老白茶产量少,年份也不尽相同,有的5-6年,有的10几年,老白茶会随时间茶性也逐渐由凉转温,且存放时间越长,滋味也越醇和,其品饮价值也更高。
老白茶和新茶品质是有区别的,各有特点的,有的人喜欢喝新茶,有的人比较喜欢喝老茶。从外形上区别,老白茶整体感官黑褐暗淡,有陈年幽香。新茶泛指当年的明前春茶,一般有白毫,夹杂着清甜味和茶青的味道。新茶茶汤透明清澈,带有鲜爽滋味,清甜回甘,茶香怡人,老白茶茶汤颜色较新茶的杏黄深。老白茶较新茶耐泡,滋味较厚重持久。
老白茶品质不一定就比新茶好,这是两种不同风味的茶叶。有人喝茶喜欢喝新,有的人喜欢喝旧。很多人都说老白茶的保健效果好,这种也不是科学,也有夸大的成分。总之,自己喜欢的就是好的,自己心里要有杆秤,选择适合自己的,也不一定贵的就是品质好的。喝茶就是要喝的放心,喝的实惠就可以了。
近年来,老白茶随着白茶国内市场的打开,价格不断攀升,拍卖更是屡创天价,很是火爆。反观新茶,相较于老茶反而显得籍籍无名。茶终究是为了品饮,那么抛开老茶、新茶除年份、价格上的不同,在白茶最本质方面也就是影响茶滋味、香气、汤色等生化方面究竟有什么不同?
茶多酚
茶多酚随白茶存放年限而变化,由表2可知,高级白牡丹新茶与陈1年白牡丹、陈2年白牡丹、陈3年白牡丹、陈4年白牡丹茶的茶多酚含量差别较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差异不显著;陈20年老白茶茶多酚含量明显减少,与高级白牡丹和陈4年白牡丹茶相比,茶多酚含量分别降低了63.88%、59.47%,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说明随着茶叶储藏时间的延长,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降低幅度比较小,变化不大,但储藏时间过长,茶多酚含量减少较多,其原因可能是贮藏过程多酚类物质的非酶性氧化,聚合形成褐色物质,使茶汤色泽加深,滋味退淡,转化为其它物质,含量减少。
儿茶素
儿茶素由于白茶的年份不同所组成含量也有所不同,研究表明(见表3),在儿茶素组分中,五种儿茶素在不同年份白茶中含量的总体趋势一致,即EGCG>ECG>EGC>EC>C。陈年白茶和新白茶均以EGCG和ECG为主,即酯型儿茶素比例较高,对于提高白茶保健功效具有很大意义。白茶中儿茶素与茶多酚的比值可见,高级白牡丹新茶中儿茶素/茶多酚比值最高,而陈20年老白茶中儿茶素保留量较少。
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陈2年白牡丹中EGC、EC、EGCG以及儿茶素总量与高级白牡丹新茶相比,差异均呈极显著水平,ECG含量差异呈显著水平,儿茶素总量降低了22.0%,而陈1年白牡丹儿茶素总量降低了9.2%,由此可以说明儿茶素组分在茶叶陈放一年后,发生了氧化、聚合或降解,导致儿茶素含量下降。陈放3年、4年的儿茶素总量及组分变化不大,陈放20年儿茶素含量极少,大部分降解或转化为其它物质。
咖啡碱
咖啡碱是茶叶重要的滋味物质,其与茶黄素以氢键缔合后形成的复合物具有鲜爽味,因此,茶叶咖啡碱含量也常被看作是影响茶叶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表2可知,当年白茶咖啡碱含量与陈年白茶相比表现出极显著差异。陈1~4年白茶咖啡碱含量相差不大,变化幅度在3.49%~3.93%,其中陈2年白茶咖啡碱含量较高,达到极显著水平。陈20年白茶由于存储时间较长,咖啡碱含量较低,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氨基酸
氨基酸是构成白茶鲜爽味和香气的重要成分,例如茶氨酸具有甜鲜滋味和焦糖香,苯丙氨酸具有玫瑰香味,丙氨酸具有花香味,谷氨酸具有鲜爽味。
研究结果表明,储存年份较短时,白茶中氨基酸总量的含量差异不显著,年份较久远时,氨基酸含量极显著下降。高级白牡丹中氨基酸含量是陈20年白茶中氨基酸含量的12倍,其原因可能是氨基酸在茶叶存放过程中会发生转化、聚合或降解,与多酚类的自动氧化产物醌类物质结合形成暗色聚合物,生成色素类物质,造成氨基酸含量下降,因此在茶叶审评时,陈年白茶茶汤颜色呈深黄色,而新白茶茶汤颜色较浅,呈黄白色。
黄酮醇
黄酮醇物质是多酚中的重要组分,主要是黄酮醇及苷类,约占茶叶干物的3%~4%,对茶叶感官品质、生理功能等起重要作用。
由表2可知,陈年白茶黄酮含量都比当年白茶黄酮含量高,陈20年白茶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年份的白茶,达到13.26mg/g,是当年新白茶的2.34倍。陈20年老白茶中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及组分、咖啡碱、氨基酸等生化成分含量均很低,而黄酮类总量却很高,其原因可能是茶叶在贮藏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结构发生了转化,促进了黄酮类物质的形成。
结论
由上可知,陈年白茶相比于当年白茶,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都是随着储存年份的增长而在降低,储藏时间越长,下降趋势越明显。所以相较于老茶,在这些物质方面新茶是绝对占优的。
新茶的优势
1.氨基酸含量高(滋味鲜爽甘甜,新茶独有的特点)
2.咖啡碱含量高(提神效果更明显)
3.儿茶素含量高(有效清除自由基、延缓老化)
唯有黄酮含量,陈年白茶比当年白茶含量高。陈20年白茶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年份的白茶,是当年新白茶的2.34倍。黄酮类化合物是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和降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是茶叶发挥保健作用的重要功能成分。陈年白茶中黄酮类含量较新茶中高,也为民间俗语“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
老茶的优势
1.茶多酚含量低(苦涩味减少所以甘甜明显,汤色加深,更加耐泡)
2.咖啡碱含量低(喝老茶不易失眠)
3.黄酮含量高(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效果明显)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老茶与新茶在内含物质方面都是此消彼长,并没有说因为年份的增长,老茶就有绝对的优势可言。老茶之所以贵,多是因为时间储存成本以及人为追捧的因素而水涨船高。如果只是为品饮,不是单单只为追求黄酮的药用价值或者收藏增值,那么新老茶怎么选,就看个人的口味,清新鲜爽选新茶,甘甜醇厚选老茶;更不宜过度迷信老白茶,贵的、老的,未必就是适合自己的。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