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熟悉陈皮特性的茶友在挑选陈皮的时候总会陷入一个误区:以皮身的厚薄来判断陈皮的优劣。通过对比陈皮的“厚薄”,就能挑到优质的新会陈皮?我们先来看一下是什么影响新会陈皮的“厚薄”。
树龄
新会柑树一般要到第三年才收果,这时的柑皮都比较厚。越往后的树龄,其柑果皮就越薄,这就是我们看到一些老树柑的皮为何这样薄的原因所在。说到底,这是果树的生长规律决定但不一定是全部,老树也有厚皮新树也有薄皮。
采收时间
新会柑按采收时间不同,分为青皮柑、微红柑和大红柑三种。越往后,其果皮就越厚,青皮柑最薄,微红皮次之,最厚的是大红皮。因此,同一树龄的大红柑果皮比青皮柑要厚,是由于果实的生长规律决定的。
种植地形
种植地形也会影响新会柑皮的“厚薄”。由于水田地含水量较多,生长的水田柑果个大皮厚;而生长在山坡地的柑果,个小而皮薄,这是由于山坡地比水田地含水量较少而致的。可见生长地形影响了柑皮的“厚薄”。
陈皮的储存年份从含水量及内囊两个方面影响着皮的厚薄。年份较新的陈皮含水量高,皮身自然稍厚,而年份越高的陈皮含水量越低,再加上内囊的自然脱落,皮身相比低年份陈皮自然较薄。
小新柑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你买到了皮身很厚的高年份陈皮,那得注意了,因为这个很可能是做旧陈皮。
市场上常见的陈皮做旧方式是普洱茶水染色,通过焖煮的方式让低年份的陈皮拥有高年份陈皮的外观颜色。但这种方式制成的陈皮,内囊并不会像自然陈化的陈皮一样自然脱落,且呈不均匀的坨坨状,而自然陈化的高年份优质陈皮,内囊自然脱落或均匀紧实分布,因此皮身并不会很厚。
▲左为自然陈化陈皮,右为人工做旧陈皮
可见新会陈皮的质量等级是从多方面判断的,如果说受到“厚薄”影响最大的,那应该是新会陈皮的收藏难度了。
新会陈皮的“厚薄”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其收藏难度了。
皮厚的新会陈皮多为低年份,水分含量高,糖分转化不完全,发霉虫蛀风险较高,对存储环境要求严格,但低年份的陈皮价格相对便宜,性价比高,自养自藏升值空间大。
皮薄的新会陈皮多为高年份,皮水含量已达最优化,糖分也完全转化,性质更稳定,存储相对容易。
陈皮肯定是薄的好,陈皮厚的可能无法使它的营养物质充分的发挥,同时,在熬汤的时候,厚的陈皮还会难以融入汤中,所以,我们尽量用薄的陈皮比较好,而且薄的陈皮没有太大的苦味,而且薄的陈皮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陈皮,特别在广东,一年三晒是必不可少。年份高的陈皮以后翻晒的次数可以相对减少一些,每次翻晒陈皮都有不少的内囊脉络脱落。内囊厚的,皮也会厚一些。
陈皮厚薄问题确实存在,同样是正宗新会陈皮为什么有的陈皮很薄有的会相对很厚,要弄清哪个好,还是要从它产生的原因说起。
一般来说,造成陈皮厚薄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树龄。 茶枝柑新树一般要到三年才收果,这时的柑皮都是比较厚,而越往后的树龄,其柑果的果皮会稍薄一些,这也是我们看到一些老树柑的柑皮为何薄的原因所在。说到底,这是果树的生长规律决定。
第二,采收时间。 按不同采收时间,分为青皮柑、微红柑和大红柑三种。越往后,其果皮会越厚,因此同一树龄,大红柑的果皮要比青柑的果皮厚。说到底,这也是果实的生长规律决定。
原因说了,那究竟哪种为好? 据了解,行业中很少有具体说陈皮厚的好还是薄的好,如果非给它下一个标准定义,那只能是厚薄均匀,内囊部分相对较少的为好。
过厚的陈皮,随年份增加,质量损耗明显;过薄的陈皮,在收存方面风险大,一旦虫蛀,补救难度大。陈皮: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有的呈不规则的片状,厚1~4mm。
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和凹下的点状油室;内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苦。广陈皮:常3瓣相连,形状整齐,厚度均匀,约1mm,点状油室较大,对光照视,透明清晰。质较柔软。
并不一定。瑞隆安新会陈皮按当年的采收加工时间和质量可分为:柑青皮(青皮)、微红皮(黄皮)和大红皮(红皮)三种。一般来说,颜色越深,质量越好。但是相近年份的陈皮对比时,相对低年份的大红皮可能看上去比相对高年份的柑青皮颜色深。因此,颜色越深,不一定代表年份越高!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