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耐泡度与茶树树龄、茶树品种、干茶完整度、冲泡方法都有关系。
树龄:生态环境优良,茶树年龄越大,耐泡度越高。
茶树品种:乔木茶的耐泡度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
干茶完整度:外形越完整的茶叶,释放物质较慢,耐泡度高,而碎茶、茶末更不耐泡。
冲泡方法:浸泡时间短,出汤快,耐泡度高,反之则低。
1、茶树树龄,生态环境
同等的气候,生态环境下,茶树的树龄也大,耐泡度越高,所以云南的普洱茶也是一些古树茶,野生茶,故而耐泡度较高。
其次生态环境好,产出的茶叶,味道鲜爽,茶汤醇厚,内质丰富耐泡。
2、茶树品种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基因很重要。理论上讲,乔木的茶多酚含量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而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耐泡度。
因此,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乔木茶的耐泡度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这也是为什么普洱茶常常比较耐泡的原因。
3、干茶完整程度
外形越完整的茶叶,在冲泡时内含物质释放速度相对慢一些、释放速度相对均匀,因此在冲泡过程中就会显得较为耐泡。
而碎茶、茶末等外形不完整的茶叶,前几道水内涵物质释放较快,茶汤会迅速变淡薄,就会感到茶叶不耐泡。例如:相同产区、相同等级的红碎茶相对于完整条索的红茶内含物释放更快,更不耐泡。
4、出汤时间、闷泡时间
按照绿茶说,投茶比例同等的情况下,闷泡时间越长,出汤越慢,茶汤的耐泡度越低。
而快速出汤,不闷泡,则茶叶的耐泡度更高。
另外,投茶量多,耐泡也会增加,投茶量少,耐泡度则会降低。
各位茶友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茶类选择合适的投茶量,出汤时间。
5、茶叶的存放时间
不同茶类的存储时间也影响茶叶的耐泡度,像新白茶、新普洱茶,存放时间短,耐泡度适中;而老茶经过长时间的陈放,物质更为饱满、醇厚,因此耐泡度尤为明显,而紧压茶则更加耐泡。
6、季节关系
就同一品质而言,春茶耐力更好,更耐泡,秋茶香气更佳,韵味足。
春茶生长期最长,内涵物质也最为丰富,从这个角度来讲,春茶的耐力更好,味道更加足;
而秋茶一般采收天气是最佳的,秋高气爽,茶叶自身较快,物质积淀较少,但是香气合成更快,因此香气更加浓郁。
总之,茶叶的耐泡度与多种因素有关。
包括前期的工艺、原料、茶树生长环境,后期的冲泡方法、储存方法等都有重要关系。
当然,耐泡度也并不是决定茶叶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仅仅是参考之一。
其实茶耐不耐泡,真的不能说明这款茶的好坏,而是与茶叶本身以及冲泡过程有关。
从茶叶本身看耐泡否:1采摘时间的早晚采摘时间早,茶叶耐泡程度低。明前茶是清明前采摘的茶叶,以芽叶的细嫩度而著名,越嫩越鲜,却越经不起冲泡。采摘时间较晚的茶叶,耐泡程度相对高些。雨前茶是清明后谷雨前采摘的茶叶,积累的内含物质相对丰富,就像是经过历练的茶叶,耐得住磨练,自然也就更经得起冲泡。
2茶型的完整度加工过后,茶叶的完整性也关乎着茶叶耐泡与否。茶叶越完整,内含物质的析出速度就越慢,相对也就越耐泡;加工越细碎的,内含物质越容易析出,也就不那么耐泡了。也正因为如此,细碎的袋泡茶,只要一泡就够了。
从冲泡过程看耐泡否:1茶水比例合适的茶水比例也会影响茶叶的耐泡程度。投茶少,水量多,茶汤滋味明显淡化,续杯时可能就会感觉淡而无味。调整好投茶量可以适当增加茶叶的耐泡程度。
2续杯讲究很多茶友都是茶汤见底才续杯,正确的做法其实是留至1/3时续杯,可以有效保证茶汤滋味。前后杯滋味相差不多,是不是就感觉耐泡了些。茶叶内含物质的浸出程度以绿茶为例,第1泡内含物质浸出量大概在50%左右,第2泡约为30%,第3泡约为10%,第4泡约为1%,所以绿茶的冲泡次数一般建议在3泡,多泡也就无味了。与绿茶相差显著的就是普洱茶了。普洱茶内含物质丰富,需要经过多次冲泡才能析出,再加上每次冲泡时间短,所以它的耐泡指数在茶叶界算是拔尖的。不要轻易根据茶叶耐泡与否来评价茶的好坏了哦。
茶树的品种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基因很重要。理论上讲,乔木的茶多酚含量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而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耐泡度。因此,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乔木茶的耐泡度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这也是为什么普洱茶常常比较耐泡的原因。
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
树龄和生态环境这两个因素是息息相关的,树龄的讨论必须是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意义。严谨地说,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龄越大,滋味越醇厚,耐泡度越高。这也是有的茶友追捧古树茶的原因之一。但如果老到一定程度,茶树出现了衰老的病症,那就另当别论了。
我们平时常说的高山云雾出好茶,说的都是茶树的生长环境的重要性。茶树周边的生态环境优美、海拔够高、土质肥厚,出产的茶叶一定是内质丰厚、口感饱满的,会更耐泡一些。
叶片的老嫩及完整程度
一般情况下,全是芽尖的茶比较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这是因为粗老的原料,其内涵物质比较丰富,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
如:绿茶的原料一般较嫩,嫩芽的酚氨比很高,鲜美清香。而乌龙茶采到一芽三四叶,芽叶连枝,叶片有一定的成熟度,其中的茶梗也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故相对而言,乌龙茶比较耐泡,当然也与两者加工工艺不同有关。另外,茶叶完整程度与茶叶的耐泡度成正比,完整程度越高,耐泡度也越高。一些茶条较细碎的(如红碎茶),由于茶叶中的物质较易浸出,所以耐泡度就更差一些。
毛茶制作过程中的捻揉
捻揉的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捻揉程度越深叶片细胞壁破损越多,那么水浸出物释放速度也就越快,耐泡度也就会相应降低。
冲泡方法
同样的茶,不同人、不同时候冲泡,耐泡度就是不一样。这是由主要与茶水比例,还跟时间和温度有关。对于大多数茶叶而言,如果头两泡没泡好,会影响接下去的香气和滋味。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浸泡时间过长,就会使茶中的物质过早过多浸出,导致接下滋味变淡了。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