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红茶主要生产于滇西南、澜沧江以西,怒江以东的高山峡谷区,包括凤庆、勐海、临沧、双江、保山等地,这些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凉,土壤肥沃,光照、水分充足,茶叶生长旺盛,采摘周期长,其出产的滇红茶质优异,内质丰厚,且滋味浓强,韵味十足。
滇红茶产于云南南部与西南部的临沧、保山、云县、昌宁、凤庆、西双版纳、德宏、红河6个地州的20多个县。
按地理位置,云南划分为滇西、滇南、滇东北三个茶区。滇红主产于滇西、滇南两个自然区。
滇西茶区,包括临沧、保山、德宏、大理四个州(地区),种茶面积占全省的52.2%,产量占全省总产的65.5%,系滇红的主产区,其中凤庆、云县、双江、临沧、昌宁等县,占滇红产量的90%以上。
滇南茶区,是茶叶发源地,含思茅、西双版纳、文山、红河四个州(地区),面积占全省的32.7%,产量占全省的30.8%。
滇红的产地群峰起伏,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18~22℃,昼夜温差悬殊。年降水量1200~1700毫米,有“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的气候特征。
其森林茂密,落叶枯草形成深厚的腐殖层,土壤肥沃,致使茶树高大,芽壮叶肥,使茶叶的多酚类化合物、生物碱等成分含量居中国茶叶之首。
滇红茶有别于其它红茶制作的一点是,其鲜叶用的不是小叶种茶,而是云南大叶种茶,是经过鲜叶采摘—萎凋—捻揉—发酵—干燥几个工序制作而成的,而工夫红茶则还需要经过初制、精制两部分。
其中,最为独特的是发酵工序,是形成滇红茶独特品质的重要步骤。
滇红茶的发酵过程不似普洱茶的渥堆发酵,它的发酵是将揉捻好的茶直接置于特制的木箱中,用干净的白纱布封住,依靠茶叶自身的水分进行发酵。
发酵必须一次性完成,发酵过程中若是对其进行翻动,会影响茶叶发酵的温度,使得发酵不充分,制作成的茶品,茶汤会有酸味。
因此,制作滇红茶时对制茶师傅的发酵技术要求也就特别高。
外包装上,滇红茶多以散茶为主。滇红茶又分为"滇红工夫茶"和"滇红碎茶"两种。
成品工夫茶外形条索紧结,肥硕雄壮,干茶色泽乌润,汤色艳亮,香气鲜郁高长,滋味浓厚鲜爽,富有刺激性,后来也有人用“浓、强、鲜、爽”来概括滇红茶。
滇红碎茶又称滇红分级茶,是经滇红功夫茶揉切制成的,
外形颗粒重实、十分匀齐,油润有光泽,内质香气甜醇,汤色红艳,滋味鲜爽浓强,叶底红匀明亮。
滇红工夫茶和滇红碎茶外销俄罗斯、波兰等东欧各国和西欧、北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内销全国各大城市。那么呢?下面详细介绍这一问题。 滇红茶产地主要是云南澜沧江沿岸的临沧、保山、思茅、西双版纳、德宏、红河6个地州的20多个县 。滇红工夫茶采摘1芽2、3叶的芽叶作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而制成;滇红碎茶是经萎凋、揉切、发酵、干燥而制成。工夫茶是条形茶,红碎茶是颗粒型碎茶。前者滋味醇和,后者滋味强烈富有刺激性。最适宜作高级礼品。滇红的品饮多以加糖加奶调和的饮用为主,加奶后香气滋味依然浓烈。 以上就是对的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有所帮助。
1、中国四大红茶之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它生长在我国安徽省西南黄山支脉区的祁门县一带,孕育它的土壤是肥沃的红黄土壤,再加上气候温润,所以祁红的的生茶叶非常的柔嫩,所含的水溶性物质比较丰富,经过加工后的祁红,外形条索匀整紧细,色泽乌润,冲泡后的茶汤非常的红艳明亮,春天里饮用祁门红茶是最好的。
2、中国四大红茶之滇红茶
滇红茶主要产地在云南的临沧和保山一带,属于大叶种茶,外形比较肥硕且紧实,香高味浓是它的最重要特色,因为采茶季节不同,滇红茶的品质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春茶比夏茶和秋茶要好。
3、中国四大红茶之金骏眉茶
金骏眉属于正山小种的一个分支,它属于红茶中比较名贵的品种,这是因为它的制作过程全程是由制茶师傅手工完成,可以想象一下,500克金骏眉需要数万颗新鲜的茶芽尖,然后再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加工步骤才能完成,可见它有多么的珍贵。
4、中国四大红茶之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红茶是中国最早的红茶,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它的茶叶是用松针或松柴熏制而成的,所以香味比较浓烈,茶叶的颜色被熏之后也呈黑色,但茶汤为深红色。
红茶要如何选购
1.购买红茶前,先要了解红茶的产地,每个产地不同茶区生产的茶叶其调制方法不同,口味也不同。
2.购买红茶时更需注意制造日期和有效期限,以免买到过期的红茶。
3.分辨好包装,茶包通常都是碎红茶,冲泡时间短,适合上班族饮用,但是如果要喝产地茶或特色茶,最好买罐装红茶。
4.市面上卖的茶叶,一般都经过厂商的调配,茶叶专卖店都可以试闻或试喝,可以试着找出最适合口味的红茶。
5.好的红茶的茶芽较多、高,小叶种红茶条形细紧,大叶种红茶肥壮紧实,色泽乌黑有油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四大红茶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