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茶与药酒>养生茶

雀舌茶有哪些品种(雀舌茶是什么茶品种)

时间: 2023-02-02 13:45:25

雀舌茶有哪些品种

雀舌茶的品种较多,有湄潭雀舌、宜宾雀舌、蒙顶雀舌、金坛雀舌、余杭雀舌、金地雀舌、巴山雀舌、黟山雀舌等。之所以取名为雀舌,是因为采摘鲜叶为一芽一叶初展,芽与叶稍稍分离呈雀嘴形,并因此得名,其次,雀舌茶是嫩度的体现,亦是名优茶品的代名词。

(一芽一叶)

雀舌茶名称的由来

部分芽类茶,采摘的嫩度较高(比扁形茶高),一般为一芽一叶初展,加工成成品茶后其个体比扁形茶小,其宽度在4~5毫米,长度15~20毫米。

茶叶冲泡后叶底为一芽一叶,芽与叶稍稍分离呈雀嘴形,因此得名。

雀舌形的茶叶采摘细嫩,皆为极品。

目前中国以“雀舌”命名的茶,基本上都是一芽一叶初展,形似雀舌。

只要形态如雀舌,基本都可以称为“雀舌”。

因此,现如今雀舌茶早已成为一类茶的代名词。

如:贵州的湄潭雀舌,江苏的金坛雀舌,浙江的余杭雀舌,安徽的黟山雀舌、金地雀舌,四川的巴山雀舌、蒙顶雀舌、宜宾雀舌,福建的天山雀舌等。

以上提到的雀舌,多为绿茶,而还有一个特例。

雀舌,武夷岩茶(乌龙茶)。

无性系,灌木型,小叶类,特晚生种。

雀舌也是武夷岩茶中的一个类别,既是茶树品种名,亦是茶品品名。

是20世纪八十年代初,雀舌从大红袍第一丛母株有性后代中选育而出。

其茶树植株中等大小,树姿较直立,分枝密,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

叶片长5.5cm,披针形,叶色深绿,叶身稍内折,叶质厚脆,叶脉显,叶缘微波,叶齿细密深锐,齿间有小朱砂点,叶尖锐尖,芽叶紫绿色。

成品茶条索紧结,狭细匀整,呈乌褐色。

其茶冲泡之后茶汤橙黄明亮,它的香与高香型的岩茶不同,融入茶汤更加清幽淡然。

同时特有的“岩骨花香”,以及高山韵显著。

雀舌茶是什么茶品种

雀舌茶是一种绿茶,因外形小巧犹如麻雀舌头一般而得名,主要品种有湄潭翠芽、金坛雀舌、浦江雀舌。

湄潭翠芽,产自贵州遵义,滋味鲜醇;采摘单芽至一芽一叶制成,具有香气栗香持久、滋味鲜醇等品质特点。
金坛雀舌,产自江苏常州金坛区,滋味鲜爽;采摘芽苞与一芽一叶,经杀青、摊凉、整形、干燥等工艺制成,干茶状如雀舌,色泽绿润,冲泡后具有香气清高、带栗香,滋味鲜爽等品质特点。
浦江雀舌,产自四川浦江,香高味爽。因色翠、香高、味醇、形美四绝而闻名。该茶采摘中小叶茶树的单芽为原料,经杀青、摊凉、理条、提香等多道工序制成,香高味爽,品质上乘。
雀舌茶的冲泡方法:

1、选茶

好的雀舌茶干茶短粗,匀称,色泽鲜艳,茶味清香,外形光滑扁平为佳。

2、用水

因为水质对茶汤的影响很大,水的硬度直接影响到茶汤的色泽与口感,冲泡雀舌,以山泉水为佳,纯净水次之。

3、水温

冲泡雀舌茶的时候,还要注意选择适宜的水温来冲泡。雀舌是嫩芽茶,茶芽很嫩,所以冲泡水温不能太高,80度左右为宜。如果水温太高,则会烫熟茶叶,茶汤会变黄变苦。

4、茶量

茶叶的投放量也要放准。视茶具大小,茶叶的种类与个人的习惯而定,通常冲泡雀舌,茶与水的比例为1:50~60,如150毫升的水一般投放3~4克左右茶叶。雀舌为嫩芽茶,冲泡时无需洗茶,可直接冲泡。建议两到三泡为宜。

5、茶具

冲泡雀舌推荐选择玻璃杯冲泡,白瓷盖碗次之。玻璃杯可在冲泡时观察到茶芽在水中舒展沉浮的变幻。而白瓷盖碗则能够充分衬托出茶汤的嫩香四溢。

雀舌的产地是哪里 雀舌有哪些种类

雀舌,武夷山古茗,因形状小巧似雀舌而得名,其香气极独特浓郁,为古时贡茶中的极品。雀舌的种类大致可分为五种:武夷雀舌、贵州雀舌、蒲江雀舌、金坛雀舌和浙江雀舌。
武夷雀舌
武夷雀舌外形巧若雀舌,色泽呈褐绿接近黑色,果香味浓厚,汤色橙黄澈亮,茶汤入口顺滑,浓厚回甘。武夷雀舌是武夷大红袍的改良繁殖品种,继承了大红袍的不少优点。冲泡至最后展开叶底时,能看到武夷岩茶所具有的“绿叶红镶边”之特点。
贵州雀舌
贵州雀舌,又称湄潭翠芽,产自贵州省湄潭县万里茶海茶园,湄潭翠芽的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隐毫稀见,色泽绿翠,香气清芬悦鼻,粟香浓并带有新鲜花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

金坛雀舌
金坛雀舌产自江苏省金坛市方麓茶场,在每年的清明前后采摘,经杀青、摊凉、整形、干燥等工序制成,属于扁形炒青绿茶。金坛雀舌外形扁平挺秀,状如雀舌,茶条匀整,色泽绿润,香气清高,栗香明显持久,汤色明亮,滋味鲜爽,叶底嫩匀。
蒲江雀舌
蒲江雀舌产于四川蒲江县境内,以采摘早春的鲜嫩茶芽为原料。蒲江雀舌外形扁平挺直,形似鸟雀之舌,有“色翠、香高、味醇、形美”之独特品质。
浙江雀舌
浙江雀舌产自浙江省杭州西湖龙井茶区,鲜叶的采摘标准为单芽,经摊放、杀青、抖筛、风选等工序制成。浙江雀舌成品茶形似雀舌,扁平挺直微毫,色泽绿润,香高鲜爽,汤色嫩汤清澈,滋味醇和,叶底成朵,嫩绿明亮。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