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六大茶类之一,轻微发酵。
白茶是以茶树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
而白茶根据采摘嫩度的不同,分为贡眉、寿眉、白牡丹、白毫银针四种。
不经过揉捻,不经过发酵,只是萎凋、干燥,因此白茶与其他茶品,天生不一样。不仅有着丰富饱满的内质,且自然之味充足,在长期的存放过程中,黄酮物质增高,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茶汤的甜爽与醇厚度。
而在品饮白茶的时间里,我们经常会谈起一个词,毫香。
谈起毫香,就离不开茶毫,即“嫩芽上的毛毛”。
在白茶中,芽叶较为细嫩,白毫分布量较多的茶,毫香较为明显。
如,白毫密密匝匝覆盖在芽头的白毫银针和牡丹王等。
毫香的得来,和白茶中看似不起眼的白毫茸毛,直接相关。纤纤白毫,不仅为白茶的芽叶提供修饰,提供守护,养分能量还十分丰富。
在枝梢鲜叶时期,白毫茸毛可以为细嫩的芽叶,阻挡过强日光的灼射,及时疏散表面的停留的雨水,防止将芽叶沤坏。
与此同时,在白毫茸毛的基部,还分布着一个腺细胞,可以分泌天然的抗虫物质,以免芽叶遭到害虫的啃食。
茸茸的白毫,其实还是白茶的茶氨酸宝库,分布着不少的茶氨酸物质,能够为茶汤提供清甜鲜爽的口感。
而这一切,当然离不开白茶的优秀茶树基因
以白茶的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为例,它们早在1984年就被列为国家级茶树良种,其显著性状就是具有浓厚的茶毫。
人们在加工白茶的时候,不炒不揉,使茶毫完整地保留下来,观之毫色银白,嗅之毫香显现。
而白毫茸毛内部,有着不少特殊芳香物质的存在,为白茶毫香的呈现,奠定了汗马功劳。
出生产地好,生长在高山茶园的白茶,先天生活环境得天独厚,多细润云雾的滋养,恣意呼吸山风,玩着清凉的云,疏松通透的土壤中,源源不断的输送必要的养分,供给茶树生长。
其中含有丰富的茶氨酸、茶多酚等营养物质。
一般来说,鲜叶的嫩度越嫩,茶毫就越多,所以这个指标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作为茶叶嫩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毫香用专业一些的形容词可以说是有烘烤的柔和麦焦香,粗纤维微带木质味,它们混合起来的香型就成为了白茶毫香。
为了保留白茶的毫香,加工时要特别注意文火烘干的度:火候不够,就会色味过于单薄;火候过了,又会被火香掩过了毫香。
白毫提升汤感
茶毫不仅能给白茶提香,还能提升茶汤的品质。
茶毫中的氨基酸不仅给白茶提供了丰富的混合香型,也作为茶汤鲜甜味的来源。
它们与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协同合作,冲泡后溶解于茶汤中,共同增加茶汤的鲜爽滋味。
白茶口感特点是:白茶成茶满披白毫、汤色清淡、味鲜醇、有毫香。
1、白毫银针白茶口感
白毫银针香气清新,汤色淡黄,滋味鲜爽,是白茶中的极品,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
2、白牡丹白茶口感
白牡丹滋味清甜醇爽,浓厚,毫味足。
3、贡眉白茶口感
贡眉,有时又被称为寿眉,是白茶中产量最高的一个品种,其产量约占到了白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滋味清甜醇爽,叶底叶色黄绿,叶质柔软匀亮。
4、寿眉白茶口感
寿眉冲泡后汤色呈橙黄色或深黄色,叶底匀整、柔软、鲜亮,叶片迎光看去,可透视出主脉的红色,品饮时感觉滋味醇爽,香气鲜纯。
5、新工艺白茶口感
新工艺白茶外形叶张略有缩摺呈半卷条形,色泽暗绿带褐,香清味浓,汤色味似绿茶但无清香,似红茶布无酵感,浓醇清甘是其特色。因工艺茶条形较贡眉紧卷,汤味较浓,汤色较浓,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尚茶时间 / 052】
老白茶里会有毫香吗?
1、提到白茶的香气,毫香与花香几乎成了新白茶的专属。而提到老白茶的香气,药香、枣香、陈香等,才是高频出现的词汇。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老白茶的内部,没有了毫香呢?
2、毫香,作为白茶的特征性香气表现,从始至终,并未消减。
3、正常品质的老白茶,不可能没有毫香。其实,对白毫丰富的白毫银针、牡丹王而言,它们毫香馥郁的本性从未改变。只不过,随着存茶时间的推演,它们的毫香呈现能够发生改变。
4、新茶期的毫香,它呈现出来的气息是很清香的,带着淡淡的奶甜香。而陈老时,毫香转变了模样,呈现出接近松露巧克力带着蜜甜的迷人香气。
5、不论是新茶,还是老茶,白毫丰富的白茶,毫香一直相伴相随!不同陈化阶段的白茶,毫香表现各有不同。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