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山茶是浙江名优绿茶、浙江十大名茶之一、传统历史名茶之一,径山茶又名径山毛峰茶,简称径山茶,主产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径山,因产地而得名,属绿茶类名茶。
径山自古茶事绵延。
中日寺僧把中国禅宗传入日本之时,也把寺院的茶礼,特别是把径山寺的斗茶、点茶、茶礼、茶宴传入日本。可以说,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道,而径山寺茶礼,则是日本茶道的直接源头。
其时,还有日本僧人回国时,把径山寺的建盏也带回。这些建盏陆续在日本上层社会流传,并被人称作“天目茶碗”。在日本茶道上,还专门设计有用天目茶碗点茶的一套程序,名为“天目点”。
南宋、元时期,流入日本的天目茶碗到底有多少只,至今已无人可知。但有三只品相完美的天目茶碗,被日本列为“国宝”,备受珍视(滕军《径山寺茶礼对日本的影响》)。
径山茶外形细嫩卷曲显毫,色泽绿翠;内质嫩香持久,滋味鲜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
径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6℃,年降水量1837毫米,年日照1970小时,无霜期244天。岭峰高处多雾,峰谷山坡多为黄、红壤,土质肥沃,结构疏松,对茶树生长十分有利。
草木灵秀,云雾缭绕,是茶树的绝佳种植地。依山绿涌成浪的茶树,终年饱食山水富氧,与竹海耸翠相伴,清明灵气,全部都聚在这一芽一叶上。
径山和径山茶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苏东坡、叶清臣、吴自牧、欧阳修、田汝成、谷应泰等名人更是对径山茶的品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径山虽非名山,径山寺却系名寺。径山寺始建于唐,开山祖师为法钦禅师。法钦禅师手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后至漫山遍岭。
径山茶“其味鲜芳,特异他产。”(清嘉庆年间《余杭县志》)北宋翰林院学士、茶学专家蔡襄则说,径山茶“清芳袭人”(《茶录》)。
径山茶历史悠久,是余杭传统的历史名茶,始于唐,盛于宋,在宋代被列为“贡茶”,元、明、清时仍享誉不衰,但清后随着径山寺院被毁,径山茶逐渐衰落,被人遗忘。
直到1978年,浙江省农业厅开始着手,大规模地开发茶园、建茶厂,径山茶才得以恢复创新。
余杭径山茶又名径山毛峰茶,简称径山茶。产于浙江省余杭县西北境内之天目山东北峰的径山,因产地而得名,属绿茶类名茶。
【形态特征】
茶叶外形细嫩有毫,色泽绿翠,香气清馥,汤色嫩绿莹亮,滋味嫩鲜。据《续余杭县志》记载:产茶之地,有径山四壁坞及里坞,出者多佳,至凌霄峰尤不可多得,径山寺僧采谷雨茗,用小缶贮之以馈人,开山祖钦师曾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即今径山茶是也。
【品质特点】
条索纤细苗秀,芽锋显露,色泽翠绿,香气清幽,滋味鲜醇,汤色嫩绿莹亮,叶底嫩匀明亮,经饮耐泡。
一级径山茶 径山茶宴250g ¥278.00
特一级径山茶 径山茶宴250g ¥636.00
; 径山茶属于绿茶,又名径山毛峰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北境内之天目山东北峰的径山,因产地而得名。径山茶在唐宋时期已经有名。日本僧人南浦昭明禅师曾经在径山寺研究佛学,后来把茶籽带回日本,是当今很多日本茶叶的茶种。
径山气温日夜温差较大,冬季偏长,夏季偏短,有霜期约150天左右,故清代金虞在《径山采茶歌》中有"颇觉深山春到迟"之句。又由于山上土质肥沃、植被丰茂,适合名茶生长,使径山茶味佳质优,自宋到清均列为贡茶。
采摘标准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径山茶多数为谷雨前茶,一般只采春茶,这一时段气温较低,湿度大,茶山中云雾多,茶叶生长缓慢、均匀,芽叶细嫩、整齐,有效成分含量高,制成茶叶品质好。谷雨节气后也采一部分径山茶,但一般在五一节前结束,这一时段采制的茶叶,质量也较好。同时,5月前,尤其是谷雨前,茶园病虫数量较少,不需使用化学农药,能确保茶叶安全。
采摘的茶青经通风摊放、高温杀青、理条整形、精细揉捻,最后经炭火烘干制作而成,径山茶外形细嫩显毫,色泽绿翠;内质嫩香持久,滋味鲜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且嫩绿明亮。它在冲泡时,可以先放水后放茶,而且茶叶会很快沉入杯底的特点是其他名茶所不能有的。
重要内容介绍:
1、产地:杭州市余杭区径山。
2、产区地理特点:日夜温差大,冬长夏短,适宜茶树生长。
3、采摘时间:一般为谷雨前,最迟五一节前结束。
4、外在品质:细嫩显毫,色泽绿翠。
5、内在品质:嫩香持久,滋味鲜爽。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