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茶与药酒>养生茶

茶膏的制作方法

时间: 2023-02-02 16:42:12

1、将茶及茶末放置于大锅中,进行煎煮(反复熬煎七次)。2、将煎熬之茶汤盛于布袋中压榨,滤掉茶渣。3、将滤出的茶汤,再次置于大锅中煎熬。4、茶汤煎熬成极浓茶汁时,转盛于中锅中煎熬,至液体呈膏状,再易小锅收膏,搅拌须快,即茶膏制成。5、用容器装好并保存。

茶膏的制作步骤

1、将茶及茶末放置大锅中,充分煎熬,使汁全出为止。投一次茶料,反复熬煎七次。

2、将煎熬之茶汤盛于布袋中压榨.使茶汤滤出.反复多次,避免有茶渣。

3、将滤出的茶汤,再置于大锅中煎熬,茶汤上面浮土浅黄色之物,以小锅铲剔去,膏汁始清。

4、茶汤煎熬成极浓茶汁时,转盛于中锅中煎熬,至液体呈膏状,再易小锅收膏,搅拌须快,此时应注意力求不嫩不老为度,其程度全凭眼力和经验,取起一团,拉长不沾手,色起淡褐色,恰到好处。

5、用具:第一套用大铁锅、二套大铁锅、三套铜锅,四套钢锅,滤汁细布,定型模子,存膏器暂用铁盒,以玻璃瓶盛装最适合。

茶膏制作的三种方式

1、传统熬制法

通过直接熬制的方式浓缩获得。茶汁会在熬制过程中大量氧化,刺激性减弱,变得醇和。

但是茶的本味保留程度较低,会形成传统茶膏的特有风味。

2、控温熬制法(水浴锅熬制法)

通过水浴锅,把茶汁置于在50-70℃的水浴中浓缩得到茶膏。

这个方法的速度比大锅熬制慢,但是操作稳妥,不易烧坏,而且风味保留度较高,除了香气有所减弱外,基本能够还原茶汤。

3、冷冻干燥法

用冷冻干燥技术浓缩茶汁,可以得到还原度极高的茶汤,但是缺点是耗电费钱、技术门槛高、设备较为昂贵。

茶膏的历史文化

茶膏历史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清

茶膏最早出现在唐代,以民贡的方式出现,指茶叶膏化。《茶经》一书中对这种制茶工艺归纳为十四个字,即“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

这些工序可以简单将茶叶中的部分茶汁与纤维物质分离,并在空气氧化作用下,出现膏化现象。但是,这种“膏化”现象并没有将茶汁与茶叶中的纤维物质彻底分离,只是仅仅让“膏”保持在茶饼的表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膏”。

到了宋代,制茶者对茶叶的膏化现象更为重视,他们认为茶叶中出现的“膏”,是茶中珍品。他们采用榨取的工艺,先将茶蒸熟,再“须淋洗数过。

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成功地将茶膏从茶叶中分离,使其成为独立的产品。

清朝雍正时期,普洱茶逐渐被人们熟知并接受,人们开始借鉴中医药熬膏的方法,采用“大锅熬膏”工艺土制普洱茶膏。

到了清朝乾隆时期,清宫御茶房的制茶工匠们在宋代“小榨去水,大榨出膏”的工艺上改进出了“压榨制膏法”,使其生产出的“普洱茶膏”跃上了新的台阶。

同时,著名的药物学家赵学敏(公元1719~1805年)在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5年)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将“普洱茶膏”纳入其中。这是从官方的文献中看到的第一个正式称谓:普洱茶膏。

“普洱茶膏”也由此正式定名。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