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是发酵过的茶,白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属轻微发酵茶,是一种采摘鲜叶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日晒或文火干燥加工的茶,白茶微发酵主要是依赖于鲜叶内的酶促氧化作用,是鲜叶有机体的自体分解过程。
在六大茶类中,白茶是制作工序最为简单的一种。没有炒揉的步骤,不加以过多人工干预,白茶呈现出的,是最接近自然的本真鲜甜口感。
白茶的加工工艺简单来说可以分为四步:采摘、萎凋、干燥、保存。
萎凋这一工艺是白茶区分于其他茶类的重要工艺,茶树鲜叶,从离开茶树活体开始,机体的多途径分解过程便开始了。
白茶的微发酵实际上是伴随着萎凋全程。
白茶微发酵既不是微生物发酵,而是依赖于鲜叶内源酶的酶促氧化作用。
通过长时间的萎凋(轻微发酵),以蒸发鲜叶的水分,提高细胞膜通透性和酶活性,促进叶内含物发生缓慢的水解和氧化作用,也就是此时进行了了较为轻微的发酵,与此同时挥发了茶鲜叶中的青臭气,发挥出茶香,形成白茶自然的外形和内质特征。
在微发酵过程中,各种内含成分都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如多酚类物质的氧化、叶绿素的破坏、蛋白质和糖类的水解及芳香物质的变化等。
白茶不揉,叶细胞相对完整。白茶是微发酵茶,既保持了相对较多的茶叶原生物质,又分解了各类大分子物质,使茶味更加醇和饱满,茶香更加芬芳迷人。
如果萎凋过程中物质转化不到位,也就是说微发酵不到位,很难在后期存储过程中弥补。
工艺到位与否决定着白茶后期的走向,即便经历同样的仓储,其后期也大不一样,口感自然也千差万别。
白茶属于发酵茶。白茶属于微发酵茶,虽然白茶的发酵程度较低,但是它同样在加工的过程中进行了轻微的发酵。
白茶属于发酵茶吗?
一、六大茶类的发酵程度介绍
绿茶属于未发酵茶,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
白茶,属微发酵茶,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
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工艺近似绿茶,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变成黄茶。
乌龙茶半发酵茶叶,制作程序有晾青、摇青、杀青、包揉、揉捻、烘焙。
红茶是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过程精制而成。
黑茶是后发酵茶叶,采用的原料较粗老,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白茶的微发酵流程
萎凋是福鼎白茶加工中的第1道工序,也是最关键的工序。萎凋的目的除了蒸发鲜叶水分,达到一定干度要求之外,还伴随着鲜叶内含物发生缓慢水解、氧化等系列复杂变化,形成白茶特有的外形内质特征。
白茶的微发酵流程源于白茶的萎凋工艺,白茶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而其关键是在于萎凋。萎凋分为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和加温萎凋。
A.室内自然萎凋
环境条件:室内自然萎凋的场所要求四面通风,无日光直射。春茶室温18~25℃,相对湿度70%~80%;夏秋茶室温30~32℃,相对湿度60%~75%。工艺流程:开青→萎凋架→静置萎凋→七成干→并筛→八成干→并筛。
萎凋时,鲜叶老嫩要分开,并及时进行。摊叶要轻快均匀,俗称“开青”或“开筛”,每个水筛摊叶量0.5~1.0kg(春茶每筛0.5~0.8kg,夏秋茶1.0kg),不重叠,不翻动。萎凋叶萎凋至七成干时,即当青气减退,毫色发白,叶色转灰绿,叶尖翘起呈“翘尾”状,叶缘垂卷时,进行第1次并筛即2筛并1筛,
主要是防止贴筛,促进叶缘垂卷;
萎凋叶萎凋至八成干时进行第2次并筛即再2筛并1筛,堆厚10~15cm,主要是促进转色。2次并筛萎凋总历时35~45h,第2次并筛后继续萎凋12~14h,当梗脉水分减少,叶片微软,叶色转为灰绿,达九成五干时,即可下筛烘焙。
小陈茶事说,发酵,指人们借助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本身、或者直接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的过程。
微发酵的氧化过程比较不明显,但也有氧化作用。小白觉得这白茶是会发生轻微发酵的,而不是全发酵。毕竟不是渥堆工艺制作出的茶,不会有很明显的氧化过程。
确切的说白茶不是发酵类茶,纯日光萎凋工艺过程上不具备发酵工艺,当然在采茶及制作过程中的窝堆存放,有可能产生轻微发酵,但不可以称之为发酵茶。
白茶为微发酵,重萎凋的茶。传统工艺制作白茶,萎凋(大概是72小时)、干燥(低温长时间干燥。)在长时间的萎凋中,出现轻微的发酵。新工艺,是萎凋、揉捻、干燥。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