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根据香型分为清香型、浓香型、韵香型、鲜香型、炭焙型五种,清香型为清汤绿水、香气清幽;浓香型为汤浓、韵明、微香;韵香型为浓、韵、润、特;鲜香型为口感顺甜,酸中韵浓,浓中含酸;炭焙型为火香原味,属性温和,因此在选购时可根据茶叶特征、自身需求进行选择。
铁观音的香型:
1、清(清香型)
清汤绿水
轻发酵,“清汤绿水”就是清香型铁观音最具代表性的特点,清香型的茶叶制茶时发酵时间稍短于传统制茶时间,使用轻发酵,要求的火候较轻,因而色泽微绿有鲜感,茶叶中的水份保持也较多一点,口感属于轻淡型的,适合日常冲泡和欣赏。
2、浓(浓香型)
汤浓、韵明、微香
此类属传统半发醇的安溪铁观音茶,采用纯粹传统型制法,要求的半发酵时间较长较重,因此茶质相对实在、地道。
其茶质特征主要有三方面:即汤浓、韵明、微香。“汤浓”指所泡茶汤呈金黄色,色泽亮丽,色度较深;“韵明”指安溪铁观音特有的“观音韵”明显,喝后口喉有爽朗感觉;“微香”则指比较而言,其汤味虽香但悠悠然不强烈。
浓香型茶叶子的成色看上去在绿色的茶叶后面还有轻黑和微黄的叶子,也就是成色不是最好,但是口感是最纯正的,适合资深茶友饮用。
3、韵(韵香型)
浓、韵、润、特
韵香型铁观音是介于清香和浓香之间的一种符合现代人要求的一款茶品,是介于清香和浓香之间的新推茶叶,韵香系列铁观音茶叶经过精挑细选、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结合精制拼配而成。
其品质特征为:条形紧结,沉重如铁,色泽墨绿或砂绿。香气浓郁,汤色金黄,口感醇厚,持久耐泡,7泡有余香。
茶叶发酵充足,传统正味,具有“浓、韵、润、特”之口味,香味高,回甘好,韵味足。这类茶叶采用的是较传统的重发酵传统工艺制作,也叫正味,突出铁观音的精髓“韵味”。
4、酸(鲜香型)
青酸口感
叶质翠绿,汤色清澈嫩绿,口感顺甜,酸中韵浓,浓中含酸。适合喜欢青酸口感,喜欢欣赏茶色泽的朋友购买品尝。茶汤清澈浅绿,气味清纯柔和,新鲜悦鼻,叶质肥厚翠绿,口感醇厚清甜,茶汤鲜浓丰富,浓醇适口,回甘迅速。
胃肠有小毛病的朋友们,尽量少喝青酸型铁观音,可以改喝浓香型的铁观音。
5、炭焙型
火香原味,属性温和
此类型是在传统半发醇的安溪铁观音茶基础上再次用木炭进行约7-12小时的炭焙时间的,属于传统正味的好茶。口感更易保证,口感顺滑,拥有天然的火香味,现在安溪越来越流行传统炭焙浓香型的安溪铁观音了。
炭焙型的茶叶回甘特别,有独特的口感,品尝之后喉咙特别的舒爽,带有强烈的火香味。
铁观音茶的产地:
福建安溪县既是世界名茶的故乡,也是全国名茶乌龙茶的发源地,又是福建省乌龙茶出口的基地县市。安溪产茶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茶叶品质优良。
安溪铁观音主要分布在:感德、西坪、祥华、福田、长坑、龙涓、剑斗、芦田、桃舟、大坪、虎邱、湖上等内安溪高山茶区。
铁观音,经过长时间的酒精化,被称为老铁观音,或称老茶。铁观音可分为清香铁观音、泸州铁观音和陈铁观音。市场主要分为香型和浓香型。以郑莲英品牌铁观音为例,品质口感跟服务都很好,主要茶叶非常好喝,还荣获首届“名师匠心”安溪铁观音茶王争霸赛清香型金奖茶王、第十届中国海丝名师茶王争霸赛清香型铁观音金奖茶王、2022年秋季感德铁观音茶王赛清香型金奖茶王
市场上的安溪铁观音这么多,到底
铁观音哪种好
呢?其实这个应该根据每个人的口味和个人喜好而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只要是适合自己的铁观音,就可以说是最好的铁观音。
现在的铁观音因适应市场大多以轻发酵为主,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口味已经慢慢的向中发酵靠近,这几年开始有茶商或者茶农开始注重回归传统,市场上也渐渐出现一些传统制法的茶叶,茶叶颜色呈墨绿色,茶水为金黄色,茶水味道浓厚,回甘度强,茶叶更耐泡,更注重观音特有的韵味,且茶叶的香气更持久,一般称之为正味熟香,和市场上常见的清香型铁观音有明显的差别。
铁观音的制作除了技术之外,还要根据天气,地质等诸多方面.即便是制茶高手,也会有一两次失败的.好坏差别很大,要辩别好坏确实不容易。对于销费者来说,网上购物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双方能得到实惠,因为茶农们比较朴实,但是还需懂茶的方能辩好坏。以书面形式还是不好说.因为制作的特别,口味的多样,所以必须多样品尝,选择适合自己的口味才卖。
话说回来,好茶还得用好的冲泡方式。铁观音哪种好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关键。只要泡饮方式得当,同样会泡出好茶的味道:
铁观音最好用盖碗泡
水尽量用纯净水来泡
水温九十度左右为宜
第一道水洗茶和暖杯
第二道水十五秒为香
以后每道顺延十五秒
最好不超过七道茶水
若是春茶基本是五道
无明显茶香后属茶渣
虽有味实无保健之效
铁观音非越久越好喝
茶香回味为好茶独有
所以品茶以新茶为佳
且上好铁观音有酸度
若久存则酸度渐失去
三千之茶与两百无异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