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生产,GB/T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规定:普洱茶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其范围内采用特定的生产工艺制成,是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而地理标志范围以外地区生产的茶叶不能称为普洱茶。
2008年发布的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标准号GB/T22111-2008,规定了普洱茶作为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区域,完整地讲包括: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昆明市、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楚雄州、红河州、玉溪市、文山州等11个州(市)、75个县(市、区)、63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目前我们所讲的云南普洱茶的传统核心主产区通常指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其他则为保山市(非主要)。
1、西双版纳产区
西双版纳由一市两县组成,分为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茶区主要集中在两大版块,勐海县和勐腊县。许多知名的普洱茶品牌都出自西双版纳。鲜叶选材80%以上来自西双版纳产区。
勐海茶区(以刚猛口感闻名),气温较高,雨量充足,茶叶普遍具有香气浓郁,滋味足,茶质厚、苦涩度相对较高,风格霸道、猛烈的品质特点。勐腊茶区(以甜柔口感闻名),主要以易武茶区为核心。
易武是整个西双版纳茶区中气温较高,早晚温差大、雨量最多的地方,古老原始茶种种类丰富,茶叶普遍具有滋味醇厚,香气细腻,苦涩味低、汤柔水甜的品质特点。
2、临沧产区
临沧市辖1区7县,分别是临翔区、云县、凤庆县、永德县、镇康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
临沧地处横断山系怒山山脉南延部分,属滇西纵谷区,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水资源丰富,是世界茶树和茶文化起源中心,是中国最大的红茶生产基地和普洱茶原料基地,是云南产茶最多的茶区,号称“天下茶仓”、“滇红之乡”。
临沧茶叶特点是香气较好、滋味偏淡,境内各地茶叶的香气、口感差异性较大,最具代表性的寨子有冰岛、昔归等。
3、普洱产区
原思茅市于2007年更名为普洱市。普洱市是云南面积最大的市,普洱市市辖1区9县,分别是思茅区、宁洱、墨江、景东、景谷、镇远、江城、孟连、澜沧、西盟。
普洱茶区的现代茶园建设是在几大茶区里是最好的,茶园种植集中,产量大。普洱茶区整体滋味偏清淡,显涩味,口感柔和,部分茶区香气别具特色。
普洱茶区名山头数量虽然不多,但也有部分山头的茶质相当不错,其中景迈山古茶园最为出名。
1、普洱茶有三大产地:临沧茶区,包括双江县、临翔县、云县和镇康县。普洱茶区,包括澜沧县、景谷县和景东县。西双版纳,包括景洪市、勐海县和勐腊县,其中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发祥地。
2、临沧茶区,包括双江县的坝糯、冰岛、懂过、大雪山,永德县的忙肺,临翔县的昔归、凤庆、南美区,云县的白莺山、大朝山,镇康县的马鞍山。提到临沧普洱茶,最先让人想到的大概就是冰岛、昔归了。
3、普洱茶区,包括澜沧县的邦崴、景迈,景谷县的千家寨、景谷,景东县的无量,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正位于景迈茶山。
4、西双版纳,包括景洪市的勐龙、基诺山,勐海县的南糯山、勐宋、布朗山、巴达山、贺山、南峤茶山,以及勐腊县的易武茶山、倚邦茶山、蛮砖茶山、莽枝茶山、革登茶山。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发祥地,古六大茶山易武、倚邦、蛮砖、莽枝、革登、攸乐(基诺山)均在西双版纳境内。
1、普洱茶的主要产区是云南省,包括下关茶区、勐海茶区、易武茶区和六大茶山。下关茶区涵盖思茅市、保山市和临沧市北部,所产茶叶特点是甜柔、香气较沉、带微苦。
2、勐海茶区涵盖了西双版纳地区澜沧江以南的范围,所产茶叶特点是茶性强、香气扬、涩度较高。易武茶区主要指易武与慢撒,这里古老原始茶种种类多,所产茶叶特点是各种茶种香气特异、苦涩度低。
3、六大茶山包括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慢撒,除攸乐位于景洪市境内,其余五座茶山都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中北部。蛮砖、慢撒、攸乐以大叶种为主,茶叶香气饱满、口感滑顺甜。倚邦、革登、莽枝则以中小叶种居多,香气扬、刺激性稍高。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