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的分类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三类,其中小种红茶又分为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两种,工夫红茶又分为大叶工夫红茶和小叶工夫红茶两种,红碎茶又分为叶茶、碎茶和片茶三种。
红茶的分类有哪三类:
小种红茶:何为正山?何为小种?
小种红茶有正山和外山之分,“正山”指的是福建武夷山国家级保护区内方圆约600平方公里的范围。
武夷山周边地区如政和、坦洋、北岭、屏南、古田等地所产的仿照正山品质的小种红茶,统称“外山小种”或“人工小种”。
由于正山小种干茶色泽乌润,和小叶种工夫红茶很像,小种也经常被认为是“小叶种”。其实制作正山小种的原料是武夷山特有的菜茶群体品种。
金骏眉(大家所熟知的金芽)
银骏眉(一芽一叶)
铜骏眉(一芽二叶)
此外,正山小种又以在制作工艺上是否有用松柴熏制作为区分。有用松柴熏制的称为“烟正山小种”;没有用松柴熏制的,则称为“无烟正山小种”。
工夫红茶:和潮州工夫茶一样“工夫”的红茶
工夫,一般被理解为“费工夫”,能被贯上“工夫”两字的,多半是费时费力,技术含量高的活计。
工夫红茶也不例外,其制作过程包括萎凋 、揉捻、发酵及干燥等工序。制成毛茶后,还要再进行精制,光是筛分所要用到的筛子就有十个型号。
工夫红茶品类较多,通常按产地命名,如滇红工夫、祁门工夫、宁红工夫、宜红工夫、川红工夫、湖红工夫、闽红工夫、台湾工夫、越红工夫、江苏工夫及粤红工夫等。
红碎茶:真的碎,但不是碎茶渣
如果说红碎茶你觉得陌生,那说超市货架上的袋泡红茶,你肯定马上明白。红碎茶是国际茶叶市场贸易量最大的商品,我国的云南、两广、海南等地皆有生产。
国外红碎茶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其产量的总和占世界红碎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CTC,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红碎茶制作方法,具体含义是“Crushing切碎、Tearing撕扯、Curling卷曲”。
茶叶鲜叶经过萎凋、揉捻后,先用机器切碎,再经过发酵烘干,最终成为红碎茶。红碎毛茶包括叶茶、碎茶、片茶、末茶四个花色。
红碎茶因其外形细碎,常被误认为是品质低略的产品,其实不然。红碎茶冲泡后汤色红亮,内质高香持久,滋味浓厚鲜醇;
也因外形细小,红碎茶浸出物能够快速地进入到茶汤中,但事物都有两面性,这就是意味着,红碎茶不耐泡,大约在冲泡两次后,茶味开始变淡。
因此,红碎茶比普通红茶更适合用于制作如今追求快捷方便的饮品——奶茶、袋泡茶。
在中国,红茶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种。
世界上的名茶主要包括:
祁门红茶(中国)、阿萨姆红茶(印度:阿萨姆邦)、大吉岭红茶(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大吉岭)、锡兰高地红茶(斯里兰卡)、尼尔吉利茶(印度:尼尔吉利邦及泰米尔纳德邦)、川红工夫(六合茗居)、台茶18号(台湾南投县鱼池乡)南亚红茶中,以印度西孟加拉的大吉岭红茶最为上等。
中国是红茶的原产地,中国知名名茶有:
福建的正山小种、福建的闽红、安徽的祁红、云南的滇红、广东的英德红茶、四川的马边功夫红茶。
除了单一品种的红茶以外,还有混合茶(blendedtea)和调味茶(flavouredtea)。混合茶是把不同品种红茶的搭配起来制成的。
扩展资料:
1、祁门红茶
/iknow-pic.cdn.bcebos.com/eaf81a4c510fd9f9157e1ffe282dd42a2834a438"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eaf81a4c510fd9f9157e1ffe282dd42a2834a438?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eaf81a4c510fd9f9157e1ffe282dd42a2834a438"/>
简称祁红,茶叶原料选用当地的中叶、中生种茶树"槠叶种"(又名祁门种)制作,是中国历史名茶,著名红茶精品。由安徽茶农创制于光绪年间,但史籍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唐朝陆羽的茶经。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今池州市)、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
"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享有盛誉,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高香美誉,香名远播,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
2、川红
/iknow-pic.cdn.bcebos.com/c8ea15ce36d3d539783245543787e950352ab01e"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c8ea15ce36d3d539783245543787e950352ab01e?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c8ea15ce36d3d539783245543787e950352ab01e"/>
川红工夫产于四川省宜宾等地,是本世纪50年代产生的工夫红茶。30多年来,川红的代表有"林湖"牌、"宫殿"牌、"节日之夜"牌产品。川红工夫外形条索肥壮圆紧、显金毫,色泽乌黑油润,内质香气清鲜带橘糖香,滋味醇厚鲜爽,汤色浓亮。叶底厚软红匀。
川红问世以来,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多年来畅销苏联、法国、英国、德国及罗马尼亚等国,堪称中国工夫红茶的后起之秀。
3、越红工夫茶
/iknow-pic.cdn.bcebos.com/9825bc315c6034a84eaff216c6134954082376d3"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9825bc315c6034a84eaff216c6134954082376d3?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825bc315c6034a84eaff216c6134954082376d3"/>
是浙江省出产的工夫红茶,产于绍兴,诸暨嵊县等县。越红工夫以条索紧结挺直,得实匀齐,锋、苗、显,净度高的优美外形称著。越红工夫茶索紧细挺直,色泽乌润,外形优美,内质香味纯正,汤色红亮较浅,叶底稍暗。越红毫色银白或灰白。
4、英红
/iknow-pic.cdn.bcebos.com/63d9f2d3572c11df35b7f5b46e2762d0f603c2c7"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63d9f2d3572c11df35b7f5b46e2762d0f603c2c7?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63d9f2d3572c11df35b7f5b46e2762d0f603c2c7"/>
英红,中国茶叶品牌,主要产品为红茶。英红红茶外形金毫显露,匀净优美,加奶、加糖饮用,色、香、味俱佳。
1950年代,广东英德茶场试制成功"英红"牌红茶,历史虽不长,却已扬名四海,据称,"英红"牌红茶的外形和内质,堪与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同类产品相媲美,其红碎茶,加奶、加糖饮用,色香味俱佳。
1、按照其加工的方法与出品的茶形,一般又可分为三大类: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和红茶茶珍。
2、小种红茶:小种红茶是最古老的红茶,同时也是其它红茶的鼻祖,其他红茶都是从小种红茶演变而来的。它分为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均原产于武夷山地区。
3、正山小种:产于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一带,所以又称为“星村小种”或“桐木关小种”。
4、外山小种:主产于福建的政和、坦洋、古田、沙县等地,2013江西的铅山一带也有出产。
5、红碎茶:红碎茶按其外形又可细分为叶茶、碎茶、片茶、末茶,产地分布较广,遍于云南、广东、海南、广西,主要供出口。
6、速溶红茶:速溶红茶是茶叶的一种加工品,用纯天然茶叶原料,通过现代生物科技,将茶叶中的精华成分萃取浓缩,再经干燥喷雾而成的纳米级颗粒状固体,能迅速溶解于水中的固体饮品。有时候也被称为红茶茶珍、即溶红茶。
7、马边功夫:马边功夫为红茶新贵,由四川马边金星茶厂创制。选用海拔1200-1500米的四川小叶种为原料,结合各地功夫红茶工艺精制而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