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茶叶不是红茶,大红袍属于乌龙茶,乌龙茶又名青茶,茶性平和,半发酵,主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其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
大红袍属于半发酵茶,和铁观音茶一样是半发酵茶叶。大红袍生长在九龙窠内的一座陡峭的岩壁上。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罅,岩顶终年有泉水自罅滴落。
大红袍的制作方式与铁观音类似,其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
大红袍的品鉴要从几个方面来观察: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冲泡次数、叶底等多个方面。其中以香气和滋味这两方面为重点。
1、香气
香气清爽,吸入后,深呼一口气从鼻中出,若能闻到幽幽香气的,其香品为上。熟香型(足焙火)的茶以果香以及奶油香为上。清香型(轻焙火)的茶以花香及蜜桃香为上。
2、滋味
入口甘爽滑顺者美,苦、涩、麻、酸者劣。茶水无质感,淡薄者为下品。苦涩味的轻重往往决定岩茶品质高低。冲泡次数,通常为八泡左右,超过八泡以上者更优。好的茶有“七泡八泡有余香,九泡十泡余味存。”的说法。
3、外形
干茶的外形色泽也可以作为品质鉴别的参考。通常要求外形匀整,条索紧结壮实,稍扭曲,色泽油润带宝色。陈茶则色泽灰褐。条形不完整或碎茶多的就差了。另外,茶叶的叶底也可以作为茶叶品质的参考,应软亮匀齐,叶底红边明显。
优质茶应具备无明显苦涩,有质感(口中茶水感觉黏,有稠度),润滑,回甘显,回味足(初学者不易把握这一岩韵的特点)。
大红袍并不是红茶。大红袍属于乌龙茶,是六大茶类的青茶。大红袍以“岩骨花香”的独特岩韵著称。”三七红绿,绿叶红镶边“,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所以很多人误认为大红袍属于绿茶或红茶。
大红袍的制作工艺结合了绿茶与红茶的工艺,其制法极为精细,基本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
大红袍的采摘与一般红绿茶不同,其鲜叶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生育较成熟(开面三四叶),无叶面水、无破损、新鲜、均匀一致。鲜叶不可过嫩,过嫩则成茶香气低、味苦涩;也不可过老,过老则滋味淡薄,香气粗劣。而且采摘时应尽量避免雨天或带露水;不同品种、不同岩别、山阳山阴及干湿不同的茶青,不得混淆。
大红袍不是红茶。
大红袍属于乌龙茶,大红袍茶叶呈现长条形,其色泽为红褐色,冲泡后的茶汤为澄澈的红黄色,并且大红袍植株的高度可达2米以上,其花朵较大,直径在3厘米左右,采摘大红袍时,要选择大小均匀的嫩叶。
大红袍的形态特征:
大红袍茶树被誉为茶中之王,是双子叶植物纲的灌木植物,其株高可达2米,且大红袍茶树的分枝较为茂密,其叶片呈现椭圆形,颜色为深绿色,并且大红袍茶树多为无性繁殖,主要生长在武夷山地区。
大红袍的采摘方法:
大红袍的最佳采摘时间是在每年5月10日,因为此时采摘的叶芽制作成的茶叶品质最为优良,采摘大红袍时,如果鲜叶过嫩,就会使得茶汤苦涩,如果鲜叶过老,就会导致茶汤味道淡薄。
大红袍的冲泡方法:
1、温杯。准备8g大红袍茶叶,水煮沸后注入盖碗、茶壶等器具,以清洁茶具和提高茶具温度。温杯后投茶,并倒入热水浸泡茶叶,等待3秒后直接倒掉,以清洁茶叶表面杂质和醒茶。
2、冲泡。采用环壁注水的方式,缓慢的将热水冲入盖碗中。冲泡大红袍茶,水温以90-100度为宜,注水110ml左右,浸泡20秒左右即可出汤,之后每一泡延长5-10秒的浸泡时间,可以反复冲泡7-8次。
3、出汤。品质好的大红袍汤色橙黄明亮,兰花香馥郁,口感醇厚。出汤后先倒入茶海,再倒入茶杯,沥干茶汤,先闻香、观色,再品味,一杯茶分三口细细啜饮。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