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寒湿体质是体内阴气过剩导致的,针对寒湿体质,需要服用相关的中草药来进行调理,呢么寒湿体质吃什么药好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8种祛寒湿最厉害的中药,大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使用,帮助祛除寒湿。
1.藿香
藿香性温、味甘,归脾、胃、肺经,具有发表解暑、健脾化湿的作用,是一味常见的中药,能够有效缓解湿寒体质者脾胃虚寒的情况。
2.白术
白术味苦、性温,具有化浊去湿,止痛利水的作用,适宜体质湿寒者服用。白术用途非常广泛,不仅能够单独使用,还可以作为中成药制剂,治疗急性肠炎、慢性腰痛等疾病。
3.佩兰
佩兰味辛、性平,主要用于缓解口舌厚腻、暑湿胸闷等症状,具有健脾开胃、芳香化湿的作用,适宜寒湿体质、食欲不振的人群服用。
4.生姜
生姜不仅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调味食物,也是能够起到除湿开胃作用的一种中草药。生姜中含有辛辣芳香的姜油酮,能够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食欲不振的情况。
5.茯苓
茯苓味甘、性平,局域健脾利水、安神宁心的功效,能够缓解体质湿寒者水肿尿少、脾虚腹泻的症状,还可以起到安神助眠的作用,保证服用者获得充足的睡眠。
6.桂枝
桂枝味甘、辛、性温,可以与附子、茯苓、当归等配伍使用,能够起到驱寒除湿、温通经脉的作用,可以有效调理湿寒体质,缓解相关的不适症状。
7.附子
附子是乌头子根的加工品,味辛、甘、性大热,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亡阳虚脱、虚寒吐泻等症,但也要注意使用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8.苍术
苍术味辛、苦、性温,具有祛风散寒、健脾名目的功效,可以与其他中草药配伍使用,能够缓解湿寒体质者腹胀腹泻、下肢水肿等症状。
结语:寒湿体质吃什么药,以上就是8种祛寒湿最厉害的中药,包括苍术、附子、桂枝、茯苓等,它们都是散寒去湿的中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伍使用。寒湿体质的人群在用药前应该寻求医生的帮助,掌握用法用量,不要擅自用药,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寒湿体质的人可以多吃黄芪、党参、当归、元肉、山药、元胡、大枣、枸杞子、五味子、山楂、莲子、百合、杏仁,长期服用才会有效。当然加强体育锻炼经常跑跑步打打球爬爬山游游泳,勤泡温水澡或者温泉澡比吃还要重要。。
寒湿,是一种 疾病 。 中医 认为寒湿包括外感寒湿和内生寒湿两个方面。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除寒湿最好的 中药 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除寒湿最好的中药方
寒湿煎
【处方】紫苏、川芎、花椒、雨前茶。
【功能主治】因 风湿 而头痛者。
【用法用量】加葱白5寸,水煎,熏头一刻,热服,盖暖出汗。
【摘录】《仙拈集》卷二
寒湿神应药酒
【处方】肉桂2钱,枸杞子2钱,大熟地2钱,全当归2钱,羌活2钱,益智仁2钱,川牛膝2钱,汉防己2钱,宣木瓜2钱,杜仲2钱(米泔水洗净炒断丝),龙骨3钱(酥炙)。
【制法】上药装入细夏布袋内,用高汾酒5斤,同入瓷瓶内,封固,隔水煮1炷香取出,放土中退火气3日。
【功能主治】诸般风寒湿气,半身不遂,血气凝滞,步履艰辛,足膝疼痛。
【用法用量】每早、晚饮2杯。
【摘录】《集验良方》卷二
寒湿相连汤
【处方】黄耆1钱,白术1钱,苍术1钱,干姜8分,木瓜1钱,防己1钱,猪苓8分,腹皮1钱。
【功能主治】寒湿相兼证。
【摘录】《脉症正宗》卷一
寒湿产生原因
湿寒多为脾虚导致。若体外空气潮湿寒冷便会导致人体脾虚并且出现湿寒之证,人体内便会有湿寒之邪了。
1、寒湿之邪停留在经络,关节部位,要用祛风湿通络的药物。中药藤类多具有此种功效;还要根据身体上下肢的不同,选用不同的中药,如羌活一般用于上肢,独活多用于下肢。
2、寒湿之邪停留于脏腑,要选用入脏腑的化湿或者燥湿药。如藿香、陈皮、半夏、厚朴等。
3、寒湿之邪 用药 ,还要看引起寒湿的具体病因。寒湿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多由于外感六淫之寒湿;内湿多由于脏腑阳气不足,尤其是脾肾阳虚导致的内湿。外湿宜祛邪,内湿要温补脏腑之阳气。
若要解决湿寒之邪,便需祛湿温中。在饮食上不要食用生冷食物,以免伤脾加重湿寒。用山药50克、薏米250克、茯苓30克熬粥,在上午9:00服用,可健脾益气、祛湿升阳。坚持服用可令人体内湿寒之邪消失。[2]
寒湿症状:
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代表体内可能有寒。颜色越是发暗,就代表寒湿越重。
1、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湿。
2、反复的口腔溃疡,代表体内有寒。
3、口臭时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
4、 咳嗽 时痰是稀白的,代表体内有寒。
5、流清鼻涕,代表体内有寒。
6、流出的汗是凉汗,代表体内有寒。
7、爱打喷嚏,特别是早上起来,遇风喷嚏不断,代表体内有寒。
8、 感冒 发热时浑身感觉冷,代表体内有寒。
9、经常 腹痛 、 腹泻 ,代表体内有寒。
10、脸上长痘和斑,代表体内有寒。
11、长 湿疹 、牛皮癣、 白癜风 ,代表体内有寒。
12、手、脚长年冰冷,代表体内有寒。
13、脚踝浮肿,代表 肾虚 、肾寒。
14、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 肩周炎 、腰酸背痛等症状,代表体内有寒湿。疼痛部位越多,时间越长,代表体内寒湿越重。
寒湿病症解析
为什么寒重反而会引起“火”呢?前面介绍过,身体内的寒重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伤肾,引起肾阳不足、肾气虚,造成各脏器功能下降, 血液 亏虚。肾在中医的 五行 中 属水 ,水是灌溉、滋润全身的,当人体内这个水不足时,就如大地缺水一样,身体会干燥。脏器也是一样,每个脏器都需要工作、运动,这种运动如果缺少了水的滋润,就易摩擦生热。最典型的是肝脏,肝脏 属木 ,最需要水的浇灌,而一旦缺水,肝燥、肝火就非常明显。如果给肝脏足够的水,让肝脏始终保持湿润的状态,它就不可能干燥,就不会有火。
还有头面部也是最容易 上火 的部位。因为肾主骨髓、主脑,肾阳不足、肾气虚时髓海就空虚,远端的头部首先出现缺血,也就是“缺水”了, 自然 反应的就是干燥的症状,如眼睛干涩、口干、舌燥、咽干、咽痛等。再加上口腔、咽喉、鼻腔、耳朵又是暴露在空气中的器官,较容易受细菌的感染,当颈部及头面部的血液供应减少后,这里的免疫功能就下降,会出现各种不适,这样患 鼻炎 、 咽炎 、牙周炎、 扁桃体炎 、 中耳炎 的概率就会增加。又由于没有充足的血液供应,各种炎症很难治愈,就会反反复复发作,成为各种长期不愈的慢 性病 ,如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牙周炎、慢性中耳炎等。
当现代人不分季节大量误吃各种寒凉的瓜果蔬菜后,当人们在夏季长期使用空调后,当女士们为了显示身材尽量少穿衣服后,大量寒湿正悄然进入体内,自然肾火就越来越不足,虚火就越来越大。而普遍都采用泻火、清火、 降火 的寒凉药物进行治疗,这就使得寒上加寒、虚上加虚,越治火越大。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