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口疮”多是因为“上火”所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有虚、实之分,要辨证准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实证口腔黏膜和唇内出现溃疡,小如绿豆,大如黄豆,口疮周围红肿热痛,伴见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用药:导赤散、清胃散内服,外用锡类散。单味药应用:
竹叶有清火除烦功效,适合夏日受热心烦、长口疮时泡水饮用。西瓜甘、寒,最善清热解暑,生津利尿。西瓜皮能清火、止渴、利尿,治疗口疮、伴身体发热、口渴心烦、小便黄少症状,只需洗净熬汤饮用即可。绿豆性寒,能清热解毒、止痒,特别适合“上火”长口疮、便秘等情况下选择,也是夏季日常排毒佳品,可以煎汤饮用或熬粥食用。最好不要加入白糖,否则功效降低。豆浆性味甘平,能生津润燥,尤其擅长泄胃火。因此若胃火旺盛出现口疮、食欲低下等症状时不妨饮用豆浆进行调理。虚证口腔唇内出现溃疡,小如绿豆,大如黄豆,口疮周围红肿疼痛不甚明显,大便正常,小便量少,舌红少苔。处理方法:滋阴泄火。单味药应用:
西洋参性寒、味苦,有益肺阴、清虚火、生津止渴之效。可用该药泡水或是与米熬粥食用以治口疮。麦冬性微寒,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降火之功效。可用该药泡水,当茶饮治虚火引起的口疮。北沙参性甘、微寒,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之效。用于胃热伤阴、津液不足的口渴、咽干及虚火上炎的口疮,疗效甚佳。
夏季内热口舌生疮可以吃一些清热解毒类的中药,像栀子、金银花、黄连、黄芩等,都具有降火解毒通便功效与作用。对于阴虚内热的患者,需要服用滋补肾阴的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
夏季内热上火的患者,也可以通过食疗的方式进行有效降火。可以多吃黄瓜,含水量丰富,能够起到清热降火的作用。雪梨充足的水分,以及糖类物质和维生素,能够有效起到缓解便秘,保护肠胃健康的作用。
注意夏季多吃清淡的食物,不要吃温热性质的食物,避免造成上火。口舌生疮或溃烂、出现局部疼痛的口腔病。部分患者常反复发作,甚至溃疡久不愈合。多由心脾积热,外感热邪,或脾胃湿热,阴虚阳亢所致。古代文献中,又称此病为口破、口疳、口疡,发生在舌的称舌疡。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口腔溃疡。疮疡皆属于火,但有实火与虚火的区别,如因烟酒不节,或多食肥甘厚味,留滞生热,或外感风热、湿热之邪,入里化火,或情志郁结,久而化火,多属实火;素体阴虚,热病伤阴,或睡眠不足,长期疲劳而致人身体衰弱,建议你可以吃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或者吃牛黄解毒片治疗。
经常口腔溃疡,可能是心火太大了。教你用四味中药泡茶喝,清热降火,不怕口腔溃疡,不怕上火。
口腔溃疡,中医称口舌生疮,是以口腔黏膜,齿龈,唇舌等起泡,红肿,溃烂,疼痛不已,反反复复。
许多人得了口腔溃疡,就知道自己上火了,或者有些人觉得缺少维生素C了。于是,买个凉茶,多吃水果,涂个维生素C,不太管用,还反反复复。
这是因为没搞清楚哪里上火了!
《诸病源候论》说:“心有客热熏上焦,令口生疮也。”意思就是说,心火旺盛,导致口舌生疮。中医认为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口舌生疮的根源在于心火旺。
心火旺的人不仅仅表现出口舌生疮,还会出现心烦易怒,小便热痛,量少,便秘,舌红。
介绍一个导热茶,参考自《小儿药证直决》的导赤散,由 木通 生地 甘草 竹叶 四味中药组成,具有清心养阴,利水通淋的功效,用于心火旺导致的口舌溃疡,心胸烦热,小便热痛等症。具体分析一下每个药物:
一、生地
生地甘寒,滋阴凉血降火。心火之所以旺盛,和肾阴不足有一定关系。正常情况下肾阴上济于心,使得心火不会过旺,但是,肾阴不足时,没有能力上济心火没人制约,往上走,就会导致口舌溃疡,舌红口渴,心烦失眠等等。
《中国药典》记载:生地归心、肝、肾经,甘、苦,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作用。
因此,生地的作用就是滋阴降火,制约心火。
二、木通
木通这个药苦寒清热,入心和小肠经,根据中医归经理论,木通善于清心火和小肠之热。心和小肠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心火热,小肠也会上火,就会出现尿热痛,便秘等症状。
《中华本草》记载:木通,清热利尿;活血通脉。主小便赤;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喉疼痛;口舌生疮;风湿痹痛;乳汁不通;经闭;痛经。
从上可以看出,木通上清心经之热,下导小肠之热。
三、竹叶
竹叶甘淡,能够清心除烦,利尿。配合木通和生地,可以将火热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因此,有心火的人用生地、木通、竹叶泡水喝,刚开始小便会黄赤有热感,这是体内心火通过尿液排出的信号,几次小便后,心火就会逐渐被清除。
《药品化义》记载:竹叶清香透心,微苦凉热,气味俱清。
因此,竹叶也是清心火的好药。
四、甘草
生甘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同时又能调和药性。四味中药合用,滋阴利水,清热除烦,有效清除心火。
友情提示:没有热证的人群不宜饮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