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带来舒爽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疾病,长期在空调房间的人因空气不流畅,会出现头晕耳鸣、比赛流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有的还会出现皮肤过敏,称为空调综合征。从中医理论来说,春夏养阳,使皮肤腠理开泄、疏通经络的最佳时机,而过度的人工制冷则违背了人体生长规律。
冷刺激能使手足四肢的温度明显低于躯体的温度,从而影响人体调节能力,使人体敏感度和自身免疫力降低,易被细菌感染。另外过冷刺激会使局部血流不畅,导致关节受凉。经常性的进出空调房,忽冷忽热的感觉容易引起人体调节功能障碍,引起头痛头晕等症状。
2、空气流通
相对密闭的房间,空气循环和大气中的成分会有一定差异,尤其是人多的空调房间,二氧化碳明显高于大气中的,会使人心慌胸闷、头晕乏力,工作效率和心情都会受到影响,所以种植一点绿植和定时通风能很好的帮助改善空气循环,减少空调病的发生。
3、细菌感染
长期开空调不进行通风,另外空气流动较少,阳光覆盖较少,氧气量较少,细菌滋生的几率加大。如果空调长时间没有清理也容易引起细菌滋生,然后经呼吸道使人体感染。所以平时应多进行清洁和空调的清洁,保持清新的空气。
症状表现为鼻塞流涕、咽干、发热、咳嗽痰黄、舌苔薄白、脉浮数,可以选择辛凉发散类的食物或药物。如桑菊浙贝茶,采用桑叶100g、浙贝母50g、菊花50g,研磨,沙袋分装,15g一袋,开水冲服。此方具有疏风宣肺、清热解表的功效。
2、风寒表证
症状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流涕、清涕、痰清、苔薄白、脉浮紧,可以选用辛温发散的食物或药物。如桑菊浙贝茶,采用芫荽10g、生姜10g,切碎放入锅中,大火煮沸5min即可。此方具有温中止呕、发散风寒的功效。
3、暑湿外感
症状表现为身热不扬、头痛、胸闷恶心、食欲不振、苔黄腻、脉濡,可以选用清热解表、化湿和中的食物或药物。如扁豆荷叶粥,采用扁豆15g、粳米100g、荷叶适量、糖少许。此方具有清热、化湿、解暑的功效。
对于表证更明显的的,可以选用新加香薷饮加减治疗,以连翘、金银花、扁豆、薄荷清热解暑,佐以厚朴除湿。
2、中药里证治疗
对于里证更明显的的,可以选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以白芷、紫苏、藿香清表寒和里湿,用白术茯苓健脾利湿,另外用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诸药。
3、推拿按摩
也有些人通过针灸、刮痧、按摩的方式,也能使空调病的症状缓解,中医治疗的方法是多样的,但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使人体达到平衡的状态,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母的。
总结:中医治疗空调病首先还是辨证,然后对证治疗,通过药物或其它的方式来使人体重新达到平衡状态,也就是从亚健康或疾病状态下恢复。空调病还是以调理和预防为主,所以在平时就应该注意。
又到了空调病的高发季,夏天实在太炎热,很多人都习惯在有空调的房间里工作学习、活动,但随之而来的空调病,让很多人都措手不及。对此,中医有什么调理方法呢?
什么是空调病?
空调病是空调给人们带来舒爽的同时,也带来的一种“疾病”。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的人,因空气不流通,环境得不到改善,会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以及一些皮肤过敏的症状,如皮肤发紧发干、易过敏、皮肤变差等等。这类现象在现代医学上称之为“空调综合症”或“空调病”。
空调病的主要症状因各人的适应能力不同而有差异,老人、儿童是由于身体抵抗力低下,一般是易患空调病的人群。空调病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疲倦,紧张,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头痛,头晕,感冒,发烧;喉咙疼,胃肠不适;皮肤发紧发干、易过敏,黏膜干燥,呼吸道过敏等。空调病症状,属中医暑湿症。夏天气候炎热,人体腠理开泄,若长时间处在空调环境中,调摄失宜,易致风寒湿邪乘虚而入,致卫阳被郁,中焦气机不畅,运化失司,外寒而内湿,便产生空调综合征。
中医刮痧可治疗空调病
从中医理论来说,“空调病”通常叫做“寒包火”。由于气温高,人体出汗较多,全身表皮血管扩张,体内本有热,而长时间呆在温度较低的空调房内,感受冷风的寒邪,引起体表血管、汗腺收缩关闭,使体内产热和散热失去平衡。一旦身体抵抗力下降,则症状呈现寒热并见。如果再加上饮食不节,过多地摄入烟酒、高热量食物,更致体内蕴热,促成外寒内热而导致“寒包火”型感冒。
这种情况下,采用中医疗法,往往事半功倍。可以从风池穴开始,沿着颈椎,慢慢刮痧直至定喘穴、大椎穴,再到迎香穴、太阳穴上轻轻刮几下。一般情况下,患者会当即感到鼻子开始通气,不再阻塞,头部也不再昏昏沉沉,而变得清醒了许多。连续经过几天的治疗,“空调病”将会得到很大的缓解。
常按这5穴位可治疗空调病
风池穴
是足少阳胆经的重要穴位,也是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风池为风邪聚集的要塞,故以“风池”命名。风邪在此易化热,又称热府,所以具有疏风解表、平抑肝阳、舒筋通脉的作用。它位于后脑勺下方颈窝的两侧,由颈窝往外约两个拇指的'左右。属足胆经经脉的穴道,位于人体的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大概与耳垂齐平。可用双手食指、中指分别按住风池穴,用力按压至稍感酸胀,或刮至有发热感,具有清利头目、通阳散寒的作用。在治疗“空调病”中,起着“生力军”的作用。
定喘穴
由于“空调病”通常伴有咳嗽,所以还要刮刮“定喘穴”。此穴位于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止咳平喘,通宣理肺。对支气管哮喘,百日咳都有一定功效。
大椎穴
位于第七颈椎下面的凹陷处,为督脉本经穴,又为“诸阳之会”,所以在临床上应用甚广,作用主要是祛风通窍,理气止痛,针对热病,比如发烧,还有就是治疗头痛,颈部疼痛等。艾灸或刮刮大椎穴,能治疗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迎香穴
主要功用是祛风通窍,理气止痛。鼻塞时按揉迎香穴,通常可缓解鼻塞。
太阳穴
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术拳谱列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由眉梢到耳朵之间大约三分之一的地方,用手触摸最凹陷处就是太阳穴。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对缓解感冒引起的头痛、头晕,效果较佳。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空调病?
除了维持空调温度在摄氏25度以上,还有几个保暖措施:
过敏性鼻炎或气喘患者,在冷气房里可考虑戴上口罩,利用自己呼出的热气为口,鼻加温,减少呼吸道不适症状。
在办公室放一件长袖外衣,围巾或大披巾等保暖衣物,尤其经常穿短(无)袖上衣或裙子的上班族女性,身体外露面积较多,在冷气房里受凉机会增加,更需保暖。
身体感觉冷时,特别是经常手脚冰凉的人,可喝一点姜茶驱寒,“但不宜多喝,否则可能愈喝愈冷。”据专家提醒,因为姜有“发散”作用,会使血管扩张,饮用过多,反而让体温散失,“就像喝酒一样,刚开始血液循环加快而身体发热,但喝到最后,反而畏寒”。专家建议喝了姜茶后,最好让身体动一动,保暖效果更好。
天气热,让人忍不住贪凉猛灌冷饮,但冰冷食物+冰冷环境更容易诱发气喘,头痛等问题,最好少吃(喝)为宜。
坐着工作每1小时起来活动一下。虽然现在用MSN、QQ和同事沟通很方便,但不妨直接走到对方座位,面对面谈更清楚,也让自己有机会动一动。如果离不开座位,也记得抬一抬脚,转一转脚踝,帮助血液循环。
规律运动,流一流汗。从养生角度,夏天本就应该接受外界阳气,适度的流汗,如果一直待冷气房,该流的汗流不出去,久了并不利健康。
如果一进冷气房,呼吸道就“状况百出”,无法专心工作或休息,“不要把症状视为习惯。”专家建议,还是即早就医,适当接受治疗,缓解发炎情况,可减少不适困扰。
夏季怎样预防空调病效果最好?夏季预防空调病的小技巧介绍如下:
夏季预防空调病小技巧1.使用空调必须注意通风,建议您每天定时打开窗户,关闭空调,让新鲜空气流通,每两周清扫一次空调机尤佳。
夏季预防空调病小技巧2.从空调环境中外出,应当先在有阴凉的地方活动片刻,在身体适应后再到太阳光下活动;若长期在空调室内者,应该到户外活动,多喝开水,加速体内新陈代谢。
夏季预防空调病小技巧3.空调室温和室外自然温度不宜过大,以不超过5度为宜,夜间睡眠最好不要用空调,入睡时关闭空调更为安全,睡前在户外活动,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
夏季预防空调病小技巧4.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不要让通风口的冷风直接吹在身上,大汗淋漓时最好不要直接吹冷风,这样降温太快,很容易发病。
夏季预防空调病小技巧5.严禁在室内抽烟。
夏季预防空调病小技巧6.应经常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经常出入空调环境、冷热突变,皮肤附着的细菌容易在汗腺或皮脂腺内阻塞,引起感染化脓,故应常常洗澡.
夏季预防空调病小技巧7.使用消毒剂杀灭与防止微生物的生长。
夏季预防空调病小技巧8.增置除湿剂,防止细菌滋生。
夏季预防空调病小技巧9.不要在静止的车内开空调,以防汽车发动机排出的一氧化碳回流车内而发生意外,即一氧化碳中毒。
夏季预防空调病小技巧10.空调环境下注意衣着保暖。
中医如何治疗空调病方法如下:
中医治疗空调病经验方一:姜香水
空调冷气导致的感冒是一种寒包火的感冒,不完全是风寒的感冒,也有中暑的表现。先发汗以驱走身体表面的风寒,比如喝一点姜水发汗,汗后,再开始清内热,喝一些藿香正气水,或绿豆汤,就可以清除身体内的火气了。此时再吃一些感冒中成药来配合治疗,效果会很好。
中医治疗空调病经验方二:姜糖水
生姜和红糖水性温。姜含纤维素、蛋白质,同时进入人体后可产生抗氧化本酶。刺激胃粘膜,增强胃液的分泌和肠壁的蠕动,起到杀菌的作用。红糖含有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两者并用可发汗解表,温胃散寒。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