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是一种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青春痘是由于内分泌、细菌感染等因素所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这两个皮肤病是完全不一样的,但很多人在刚开始发病时却分不清,那么怎么判断脸上的痘是不是水痘。
水痘是感染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起病较急,成人患者在出现皮疹之前会有发热、头痛、全身疲乏、恶心呕吐等全身不适症状,小儿患者的皮疹和全身不适症状一般同时出现。水痘患者的特征是发热以及皮肤黏膜成批地出现皮疹,水疱透明清亮,痛痒明显,很容易破裂;而青春痘、毛囊炎和湿疹等皮肤病则不具备这种特征,病情相对平稳,患者一般只是局部的皮损表现,没有全身不适症状。
得了水痘之后,一般需要10天至半个月的时间才能痊愈。水痘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具有自限性,病程平均在2周左右,对于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一般十天左右就可以痊愈了,对于出现继发性皮肤感染、肺炎等并发症的患者,病程就会相应地延长。因此,在水痘发作期,一定要做好护理,注意休息和饮食,提高抵抗力,以尽快缩短病程。
1、早期隔离
一旦发现水痘患者,要尽早隔离,直到全部的皮疹结痂为止。引起水痘的带状疱疹病毒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或者呼吸道飞沫传播。在水痘发作期间,尽量不要与患者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如果要照顾患儿,则应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和手套,最好是由已经出过水痘的家人来照顾。
2、注意消毒
对水痘患者的衣服、被子、毛巾、餐具和玩具等用品,尤其是接触到水痘破裂后渗液的用品,一定要严格消毒。比如说餐具可以用开水烫洗、蒸煮等;衣服被子可以用消毒液清洗后,阳光曝晒;患者用过的敷料、纱布等可以直接烧掉。患者的所有用物在发病期间均不应与健康人共用。
3、环境卫生
在水痘患者居住的卧室内,要保持清洁卫生。要定时开窗通风,让空气流通,但要避免患者受凉;在晴朗的天气要打开窗户,拉开窗帘,尽量让阳光照射卧室,以尽可能杀灭病毒。
4、提高抵抗力
预防传染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对于没有出过水痘的人来说,最好能接种水痘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水痘及其并发症。此外,还应积极改善饮食和运动习惯,尤其是身边有水痘患者时,一定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提高抵抗力,降低传染风险。
结语:怎么判断脸上的痘是不是水痘,相信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已经知道应该如何判断脸上起痘是不是水疱,如果还是无法判断的话,那么还是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预防水痘(一)
水痘:水痘是春天的流行传染病,患者多是一至十四岁的孩子,在学校和托儿所易受感染得病。
病原体:水痘-带状瀄疹过滤性病毒
潜伏期:10至21天
发病前徵状:轻微发烧、不适、食欲欠佳
过程: 患者身上出现小红点,由胸部、腹部,再扩展至全身。小红点变大,成为有液体的水泡。 一两天后,水泡破裂、结成硬壳或疙瘩。新的小红点再次在同一位置上出现,重复同一过程。二至六天期间,新红点出现二至四次。十至十四天后,红点脱落,完全康复,不会留有疤痕。
并发症 :
水痘通常属较温和的病,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不过,成年人若罹患水痘,病情往往较严重,发烧温度较高、头痛、肌肉疼痛等。另外,慢性病患者,特别是白血球过多症或癌症病人,或正在服用类固醇药物的人,亦要加倍小心,因为水痘会引致肺炎、脑炎等并发症,甚至招致死亡。
护理 : 避免小孩因痕痒难耐而抓破水泡,引致发,同时细菌亦会蔓延至其他皮肤破损的部位。
水痘的症状之一,是温和的发烧。水痘扩散期间开始发烧,水痘消失时便退烧。发烧期间,不要服用阿斯匹灵来退烧,因为这样会增加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容易引起一种脑炎,雷氏症候群(Reye'sSyndrome)。用温水(不是热水)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减少感染危险。食疗虽然罹患水痘后,可以终身免疫,但同样的过滤性病毒,会潜伏体内,日后会引致带状匐行疹(俗称生蛇)。为免后患,应小心饮食,将病毒彻底消除。忌吃燥热和滋补性的食物。出疹期间,应每天用下列材料煲汤:紫草、芫荽、马蹄(荸荠)、白茅根、竹蔗、红萝卜。(若小孩有气喘、咳嗽等问题,不要用马蹄(荸荠)和红萝卜)
预防水痘(二)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以皮肤出疹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密切接触的易感者90%发病,隐性感染或亚临床病例少见,人群中病例以10岁以下儿童多见。水痘在全球广泛流行,常年发病,以冬、春季为高峰,其主要症状为发热、全身皮疹、剧烈瘙痒及皮肤损害,如果继发细菌感染则可能留下永久性疤痕。当患者免疫力低下时,还可能发生无菌性脑炎、肺炎及其它脏器的并发症,并可能导致死亡。
预防:水痘除了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洁等方法外,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发生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预防一种传染病的最好办法是通过隔离传染源、个体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三种手段。
一、水痘病人的隔离:将水痘或带状疱疹病人自出疹到疱疹全部结痂期间进行隔离,但由于水痘病人出疹前2天已有传染性,因此隔离不能阻止出疹前的病毒传播。所以流行季节不带小儿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洁等方法并不能完全避免儿童接触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二、被动免疫:在接触水痘或带状疱疹后96小时内使用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但保护作用有限,而且国内目前无此药。
三、主动免疫: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发生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接种水痘疫苗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保护儿童免受水痘的折磨;从而避免了水痘带来直接(门诊、住院或药物治疗)和间接(父母请假陪护)的经济损失,减少了儿童因水痘而发生的停学停课;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预防水痘(三)
水痘是一种小儿最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染是主要传播途径。另一种是接触传染,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而被感染。水痘起病时可出现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现象,经过数小时至1天,皮肤上出现皮疹,也有的并不出现上述症状而直接出皮疹。皮疹先出现在头部和躯干,逐渐蔓延到四肢。开始出的为红色小丘疹。经1~2天变成椭圆形、绿豆大小的水泡,水泡周围呈淡红色。3~4天泡疹干缩结痴,1~3周痴皮脱落。痴盖很表浅,不留疤痕。因皮疹是在发病后一批批陆续出现的,所以在病儿皮肤上可见到丘疹、疱疹、痂皮同时存在,这是水痘疹的特点。
家庭护理要点
1.患了水痘的病人一经确诊,立即在家隔离直至全部结痂。水痘虽然症状较轻,一般都能顺利恢复,但它的传染性很强,而且水痘在目前还未普遍施行自动免疫,因此预防水痘,主要靠隔离好病儿,尽可能避免人与患水痘的病人接触。
2.发热时要让病人休息,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饮食,要多喝开水和果汁水。
3.嘱咐和管理病儿不要用手抓破痘疹,特别是注意不要抓破面部的痘疹,以免疱疹被抓破化脓感染,若病变损伤较深,有可能留下疤痕。为了防止这一情况发生,要把孩子的指甲剪短,保持手的清洁。可缝制一副毛边向外的手套,戴在病儿手上。如果疱疹破了,可涂1%的紫药水,如有化脓可涂抗生素软膏。
4.病儿的被褥要勤晒,衣服要清洁宽大,防止因穿过紧的衣服和盖过厚的被子,而造成过热引起疹子发痒。
5.个别水痘病儿可合并发生肺炎、脑炎。如发现病儿高热不退、咳喘,或呕吐、头痛、烦躁不安或嗜睡,应及时找医生诊治。
注意事项
1.有的家长错误地认为水痘出的越多越好,因而一味地给孩子吃透表发疹的药,这样做的结果是导致全身水痘密集,使病情加重,孩子会感到奇痒难忍,烦躁不安,甚至用手去抓,轻者会留下疤痕,重者可能造成细菌由局部感染病灶进入血液循环,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引起败血症。
2.正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其他疾病的人,和患有湿疹或其他皮肤病比较重的人,以及伤口面积较大的外科病人,更应千方百计避免与水痘病人接触。因为这些病儿如果发生了水痘,病情很严重。
转眼,2021年马上就到11月份了,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进入了冬季。冬季,也是水痘的高发季节。
为了判断是不是水痘,你需要知道这些常识,下面我就为大家科普一下。
水痘的发生是不分季节的,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生,但以冬季,春季为高,因为水痘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儿童与水痘患者接触后,大约有90%发病率。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但以后可能发生带状疱疹。
一 早期:识别早期症状,减少接触。水痘刚开始的表现为类似轻度感冒,打喷嚏和咳嗽流鼻涕,有的甚至会发烧。在刚开始发病的前一天或两天,你可能会在皮肤上看到红斑,这些斑点通常位于胸部,面部和背部而且经常发痒,并且会快速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由于水痘的皮疹发痒是水痘最常见的症状,皮疹开始发生之前的48小时内,患水痘的人会感染周围的人。
二 后期:结痂脱落。一般过了1到2个星期之后,水痘的表皮会有结痂,脱落之后能看到新长出来的粉红的鲜嫩的皮肤,留下的红印过一段时间,颜色会逐近接近正常皮肤。水痘的红色斑点有的会变红肿,然后逐渐融合成小水泡,这些斑点含有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这些水泡会在几天之后,等到所有水泡都结皮结痂之后,则不再具有传染性。
与水痘相关的皮疹通常是可以识别的,尤其是皮肤科的医生,儿科的医生也都是可以鉴别的,现代医学技术很发达,感染了水痘就应该立即去医院接受治疗,早发现早治疗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大多数情况下的水痘可以自行消失,一旦治愈,多数人就会对水痘病毒免疫,水痘疫苗是最好的水痘预防方法。
水痘对于免疫系统弱的人,以及大多数儿童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危险性,如果是婴儿,要等到至少12个月大时才能接种水痘疫苗。
如果有人被判断患有水痘,除了去医院接受治疗,其它时间应该呆在家里,以防止病毒传播,医生可能会开抗组胺药或外用药膏,以缓解瘙痒。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缓解皮肤瘙痒,比如穿轻便柔软的纯棉衣服,用温水每天洗1至2遍,涂抹没有刺激性气味的身体乳液以缓解皮肤瘙痒症状。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