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胃寒艾灸哪里艾灸胃寒的排病反应

时间: 2023-01-09 23:44:46

胃寒艾灸哪里艾灸胃寒的排病反应

胃寒艾灸的穴位有中脘、神阙、足三里、脾俞穴、胃俞穴、关元、下脘穴、肾俞穴等能够祛寒滋补阳气的穴位都是可以艾灸的,胃寒胃痛还可以直接用盐袋热敷胃部缓解症状。胃寒艾灸治疗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部分朋友会出现明显的排病反应,需要看具体情况看是否继续治疗。

胃寒艾灸哪里

1、足三里

胃寒艾灸的第一个地方就是足三里,这是因为古书中也有着肚腹三里留的治则,说明肠胃疾病使用足三里治疗都是非常好的,所以胃寒用足三里治疗也是有明显的功效的。艾灸足三里可以使用艾灸盒捆绑在外膝眼的下一手掌处。

2、腹部

胃寒可以艾灸腹部来治疗,腹部的神阙就是肚脐眼的部位还有上脘学、中脘穴、下脘穴,这三个穴都是能够治疗胃寒的。胃寒的的患者如果想避免胃寒复发应该注意腹部的保暖,不吃寒凉的食物和穿多点,给腹部保暖。

3、背部

背部的胃俞穴、肾俞穴、脾俞穴都有着温养治疗脾胃的功效,所以胃寒的患者艾灸背部特备是脊椎是能够很好的治疗胃寒疾病。胃寒的患者还可以在天气转温的时候带一个外套,避免天气转凉后寒邪入体引起胃寒。

艾灸胃寒的排病反应

1、皮肤灼伤

艾灸的排病反应是最常见的就是皮肤灼伤,像艾灸后皮肤发红、瘙痒这是皮肤的轻度灼伤,如果出现了水泡是皮肤的中度灼伤,这种时候最好停止两天艾灸,或者在穴位旁边一点点完好的皮肤处继续艾灸。如果艾灸引起了溃烂就是重度的灼伤了,需要立马停止治疗。

2、口舌生疮

艾灸有着祛寒升阳的功效,部分人会有明显的上火的症状,像口舌生疮有着明显的口腔溃疡的症状,还会有牙龈肿痛等情况。部分艾灸过敏的患者可能会在艾灸时出现皮肤大范围泛红瘙痒,需要立马停止治疗温水冲洗。

3、影响睡眠

艾灸治疗的排病反应是有对睡眠有影响的,像艾灸后部分朋友会出现失眠睡不着觉的情况,但是有部分人是会有嗜睡醒不了的情况,这都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症状不同而引起的。一点点的失眠和嗜睡是可以继续艾灸的,情况严重的建议停止艾灸治疗。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相信大家都了解了关于胃寒艾灸哪里,有哪些穴位能够治疗胃寒和胃寒艾灸后有哪些排病反应,希望艾灸治疗胃寒的朋友谨慎治疗。

脾胃虚寒炙什么穴位

脾胃虚寒炙什么 穴位 ?现代人忙碌于工作,体质越变得很虚弱,常会有脾胃虚寒的症状。那么,脾胃虚寒炙怎么办呢?脾胃虚寒炙什么穴位?下面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脾胃虚寒炙什么穴位
1、点按中脘穴治疗脾胃虚寒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 艾灸 足三里穴治疗脾胃虚寒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3、艾灸中脘穴治疗脾胃虚寒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4、艾灸治疗胃寒

主要针对上脘,中脘,下脘,神阙,关元,足三里,肝俞,胆俞,脾俞,胃俞。

腹部:可以使用4~6罐艾灸罐或4~6眼艾灸盒,基本上在上腹部全覆盖移动艾灸。肢体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艾灸罐来艾灸。

背部俞穴:也可以使用4~6罐艾灸罐或4~6眼艾灸盒,基本上在背俞穴全覆盖移动艾灸,每天轻者一次,每次40分钟;重症,每天一到两次,每次1个小时左右。时间不要拘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决定 施灸的时间。
脾胃虚寒的症状
脾胃虚寒为 中医 名词,指脾胃阳气不足,失其温煦,受纳运化功能减退,并虚寒内生的病例变化。从西医角度来说,脾胃虚寒并没有构成脾胃功能 疾病 ,如果用特效西药治疗,极有可能造成身体负担,不利于人体 健康 。所以,如果有脾胃虚寒的症状,最好从日常调理着手,增加自身抵抗力,缓解脾胃虚寒的症状。

脾胃虚寒,主要变现是胃部隐隐作痛,冷痛不适,喜欢温热的东西,喜欢按压。空腹的时候痛得特别厉害,在吃饱之后疼痛可以得到缓解。不过,在劳累、食冷以及受凉后,都会使得疼痛感变得更加厉害。临床上的表现有大便稀稀拉拉,四肢冰凉乏力,周身浮肿,小便不顺畅。如果是女性的话,经常会伴有白带多且质希的情况,又是还有小腹下坠,腰腹酸沉。
按摩 调理脾胃的方法
1、按摩穴位:首先是中脘穴。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在 胃痛 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其次是天枢穴。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天枢穴的主治病证包括 消化 不良、恶心呕吐、胃胀、 腹泻 、 腹痛 等。

最后是足三里穴。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就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2、揉腹: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

方法是:选择夜间入睡前和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洗净双手,取仰卧位,双膝微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神集中, 呼吸 自然 ,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明显的 健身 效果。

胃寒艾灸哪个部位

艾灸,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艾灸可以治疗我们身体的许多疾病,同时也可以预防疾病。那今天就来说一说,胃寒艾灸哪个部位最有治疗效果。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胃寒艾灸哪个部位

①脾俞、胃俞: 腹为阴,背为阳,脾俞、胃俞是脾和胃的背俞穴,是阳气进入脾胃的通道,调理胃寒首先就要灸它们。

②中脘: 中脘穴处于胃的中部,有温中健脾、行气止痛的功效,胃寒必灸,可直接取到直接温胃的作用。

③神阙: 热力承受强,常灸可补中气。

④足三里: 足三里是胃之下合穴,此穴和胃之间有一条直达途径,艾灸它可补充胃气,以对抗胃寒。

注:主要针对上脘、中脘、下脘、神阙、关元、足三里、肝俞、胆俞、脾俞、胃俞等穴位。

胃寒可使用艾灸盒灸整个腹部

可以使用4~6罐艾灸罐或4~6眼艾灸盒,在上腹部全覆盖移动艾灸,灸整个腹部的原因,也是在于胃部在靠前腹部,而不是靠后背部,腹部的温暖对于胃寒的治疗也是很有效的。

胃寒艾灸的时间

背部和腹部每穴30-40分钟,腿部每穴15-20分钟,胃痛难忍时可一日多次,直到好转。

胃寒艾灸也可配合穴位按摩治疗

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推按两胁

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常按摩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治疗胃寒的小偏方

①鲜姜、白糖治胃寒痛

鲜姜500克(细末),白糖250克,腌在一起;每日3次,饭前吃,每次吃1勺(普通汤匙);坚持吃一星期,一般都能见效;如没彻底好,再继续吃,直至好为止。

②白酒烧鸡蛋治胃寒

二锅头白酒50克,倒在茶盅里,打1个鸡蛋,把酒点燃,酒烧干了鸡蛋也熟了,早晨空胃吃。轻者吃一、二次可愈。注意鸡蛋不加任何调料。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